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柏克和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作了批判反思,柏克不赞成法国大革命那样过快、过激的革命,而是倡导一种在尊重传统基础上的谨慎变革。托克维尔虽然充分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正当性,但同样认为这种彻底革命的结果只能使好东西与坏东西同归于尽,并不能带来所期盼的自由。两人采用历史哲学与历史本身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从政治文化和历史社会学的角度评判法国大革命,反思了人类采用的两种进步方式,即暴力革命与和平改良。两人所开启的对以经验理性为指导的和平改革与以先验理性为指导的暴力革命的反思,虽然至今仍聚讼纷纭,但却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被誉为现代保守主义圣经的《法国革命论》中,柏克采用与启蒙思想完全对立的思想设计,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的攻击以及对启蒙哲学抽象权利观的批判,展示了其具有鲜明特色的保守主义权利观。柏克不否认人有自然权利,但否认公民社会中人的自然权利。柏克强调公民社会中人的伙伴关系以及权利继承关系的“自然”与神圣性。柏克的权利观是一种保守主义的等级权利观,是反映贵族利益的特权观。柏克的权利理论是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辩护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埃德蒙·柏克被一些学者称为保守主义的鼻祖,又被一些学者称之为自由主义的先驱。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尽管是思想的两个维度,但却集中体现于柏克一人身上。他的思想是自由还是保守?是否以一贯之?我们可以通过对柏克政治价值的探讨,回答其政治思想的一致性。柏克的政治价值可归纳为保守的倾向,自由的精神。他在价值观念上支持自由,制度观念支持保守的制度,由此他赞扬了美国革命的自由精神,批判了法国革命对传统的割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百年法国大革命的长时段视角,论述了大革命中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关系以及无产阶级斗夺的客观历史作用,从而揭示了法国近代民主政治建立过程的特点及其长期难以确立的原因.指出无产阶级的斗争对法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具有两重性:既有推动、促进和巩固作用,同时也展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两难处境,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右转的客观原因.法国的民主政治是以过激行动巩固成熟果实的方式并通过民主制与帝制的交替达到的,它反映了大革命动力机制本身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5.
以自由与平等为圭臬的法国革命,却以拿破仑专制而告终.追求自由的结果何以成了独裁政治下平等的仆役?重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反思那一时期的法国历史,可以得出一些答案.大革命中,自由与平等两股激情相互交织,最终平等压倒了自由.自由与平等在大革命中的冲突,并非由于两者学理上的悖论,关键在于法国旧制度以来一以贯之的政治专制与浓重的社会平等意识,正是这些使法国人对专制政治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一个专制的社会里,人们追求自由的结果往往是平等--专制下的奴役的平等.要"在自由中享有平等,在平等中自由地生活",必须铲除专制的根基,致力于民主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柏克在英、美、法三国革命态度上的比较分析,指出他在政治价值观上始终尊重基于英国革命背景下有着历史传承的“自由”,认为美国革命中的“自由”是这种精神的延续,而法国革命是对“自由”精神的背弃和践踏,是一种新型的专制.文章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揭示柏克自由观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他的自由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阶级性,这种自由观也成为英国保守主义的重要内容,它对财产权的关注、对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强调、中庸调和的思想、对宪法权威的尊崇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渐进的社会变革思想对我们当下的政治实践仍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革命的悖论     
尊重传统的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奠定了西方近代政治发展的自由与宪政的基础,而同过去决裂并否定过去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却走向了一种与暴政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的制度。本文通过对英法两国革命的比较研究,揭示了源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以及法国启蒙运动中追求平等的激情是导致法国大革命蜕变为专制统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整个思辨的哲学体系可以视为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哲学反映,而绝对自由与恐怖则是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理性批判系列中的一个典型意见。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观念中,整个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政治实践是对自由的辩证历险,它对抽象的绝对自由的追求导致了暴力与恐怖,要走出这种自由的困境,就必须经历现实的伦理国家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阿克顿从人类义务的角度来阐释自由,把自由视为人类良知的守望者,认为自由的神圣职责就是防止不正当的支配优势的出现.他反对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主张建立代议制政府、推行宗教宽容以保障个人的自由.在反思法国大革命时,他把暴力革命看成是改革的最大敌人和违背自由原则的恐怖,提出要警惕以平等,以人民和民主的名义对自由带来的伤害.由此,阿克顿在近代欧洲政治哲学发展史上将自由的价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自由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造就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拿破仑就是其中佼佼者。暴风骤雨般的革命斗争开阔了他的眼界,也锤炼了他非凡的军事、政治才能,凭借着法国大革命所提供的广阔舞台,他不仅给法国大革命,而且给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刻上了自己的印记。一八一五年,强大的欧洲封建势力击败了拿破仑,并把他押送到大西洋上的圣赫伦娜岛。在这远离大陆的偏僻孤岛上,拿破仑开始了悲剧式的流放生活,直到离开人世,这使他的一生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更引起人们的遐想。以拿破仑为中心的关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11.
法国大革命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我国的法国大革命史研究作了反思,在三大问题上提出了看法:其一,在大革命史的分期问题上,提出了五阶段分期法;其二.在大革命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大革命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现代化的新典型,它提出的建立现代国家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推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其三,大革命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非理性的群众运动和扩大化的恐怖统治两个方面,给后人留下了血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英、法语比较分析法在公共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将英、法两门语言的异同作比较分析,可以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改进高校公共法语教学。法语相异于英语的主要方面是时态、虚拟式、代动词、部分冠词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法国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是最早、最著名的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流派。其社会性别理论颠覆了传统女性主义关于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关系的认识,欲给"生理决定论"以彻底打击,但有"矫枉过正"之嫌。法国唯物主义对女性受压迫的物质性根源进行了探索,但探索的结果却分散在性、家庭、阶级和再生产等领域中而未能统一。这种"多元决定"女性主义理论,很难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二元模式"的超越,因为二者都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核心。  相似文献   

14.
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向世界上许多语言直接或间接地借用了大量外来词,其中来自法语的词语约占英语词汇的26.4%.本文追溯法语对英语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分析英语中大量的法语借词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法语与英语同属一个语系(印欧语系)。除了发音系统外,两者在词法系统以及句法系统均享有很相似的语言属性。本文着重针对它们的词汇系统(缀词、关系代词、分词、介词、连词);句法系统(被动语态、比较级、最高级)及时态作了深八的对比和分析。其结果证明英、法两种语言属性的相似程度很大。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媒介语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语言属性的相似程度对于目标语的教学和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属性相似程度越大对目标语的教学和学习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就越大,否则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已经具备一定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以英语为课堂媒介语开展法语教学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和有创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谭桂林 《东方论坛》2009,(4):25-30,38
池田大作从雨果那里感受到了“民众的真正力量”和对人性与灵魂的追求;在柏格森那里主要吸取了两个重要的元素:一个是世界的存在本质是“生命冲动”,一个是生命的冲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能量;在大仲马那里池田大作感受到的是“故事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介词在法语复合名词中可以是词汇介词,有实在的意义,作离心结构复合词[P N]的内中心语,或向心结构复合词[P N]的名词中心语的修饰语;也可以是功能介词,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作为作语素间的关系连接词,赋予复合词[VR+x P N]n和[N1P N2]n的右边名词语素补语身份。  相似文献   

18.
法语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向拉丁、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语种借入了大量词语。18世纪英语词汇进入法语,而现代法语几乎只向英语借用。本文论述现代法语向英语借用词汇的机制及其特点,阐释了词项借用对法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法国大革命中的俱乐部的产生是革命深入人心的结果。它不仅是大革命的重要政治支柱,也是大革命的中枢和参谋部;俱乐部不仅为大革命培养和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它又是大革命领袖成长的摇篮。俱乐部的分化,既反映着革命派别的分化,又反映着革命进程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巴金曾经三次踏上法兰西的国土,通过文学、景观、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亲密接触法国文化的多个侧面,所以他无论在创作和革命思想以及人格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深受法国文化的影响。文章认为巴金作为一个主体,他不仅被动接受了法国文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国本土文化特点、当时的社会现实、个人的经验和追求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法国文化作出了个性化的阐释和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挖掘出他者形象对自我文化的迂回式反观,主要探讨了在巴金对法国大革命和法国平民社会的阐释,以及“文革”后巴金对法国文化关注重点的转变中所深刻透析出的他对中国革命及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