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生产力几“要素”探讨的较多,对生产力的本质问题却未作进一步的分析,而在理论上搞清这一问题,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极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传统的观点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并把生产力规定为“二要素”、“ 三要素”.“要素”说意味着生产力要素本身还不就是生产力本身,它只能是要素,只有当这些被规定的生产力要素结合起来时才能形成生产力或被称之为生产力.照上述理解必然产生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把生产力与生产等同起来.不论是“二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还是“三要素”(再加上劳动对象),这实际上都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的结合实质上也就是生产,而生产和生产力显然是不能等同的;二是,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但在学术界,还存在着对生产力标准缺乏准确、完整的理解,甚至进行庸俗化解释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生产力标准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以澄清一些模糊的思想认识。一、生产力标准与“唯生产力论”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第一性决定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辩证唯物论不仅承认意识的存在,而且强调意识有反作用,当然这种反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是受客观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生产力标准”理论内涵的辩证性丁全忠王素芬社会生产力本身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和多级层次组成的,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的矛盾统一体。这一矛盾统一体自身所包含的辩证性规定了“生产力标准”理论内涵的辩证性。一、主体生产力标准和客体生产力标准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对生产...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是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工的根本标准”。在这里,首先就遇到什么是生产力?怎样做才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标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了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力标准,本文仅就这三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生产力的含义再认识这里讲的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是人们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不断的实践探索和高度的理论概括,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得以继续坚持和发展的最重要体现。生产力标准,是正确认识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点。生产力标准理论,在今后社会主义进程中仍将发挥首要的和最终的决定作用。但是,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命题,它的作用的发挥,不仅决定于它自身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且决定于人们对它的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如果一个科学论点,被人们加以简单化、片面化甚至庸俗化地理解和运用,那么这个论点本身再正确也不可能发挥好的作用。不仅如此,真理向前跨越半步还会变成谬误。生产力标准理论,在它明确提出以后,也曾经出现了被简单化、片面化以至庸俗化地理解和宣传的倾向,这就是:把生产力标准简单化地归结为“物”的标准,又把“物”的标准庸俗化地解释成“钱”的标准,从而形成“只有一切向钱看,才能一切向前看”的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导致几乎充斥社会各个方面的“经商热”和“金钱拜物教”现象。这种对生产力标准理论简单化、片面化、庸俗化的解释和宣传,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提出全面地理解和坚持生产力标准,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十三大在思想上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在此,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则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核心和基石,是其基本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南。 十三大正是根据生产力标准、立足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这个最大的国情实际,才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的。就理论角度而论,正确判断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的基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教授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里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而且在我国目前,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有关键性。”我非常赞同和拥护钱老这一观点,并且还要大声疾呼:社会科学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还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中关键的第一生产力。首先,社会科学是诸实体性的潜在生产力合理组合,进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介质。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生产活动离不开组织管理。生产管理过程就是使诸实体性生产力进行合理组合和调控的过程,离开这个合理组合和调控,就形不成现实的生产力。这就是说,在这一合理组合和调控之前,企业所拥有的劳动生产力、资本生产力都还是“潜在生产力”,只有使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互相结合之后,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自然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前,也还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第一生产力,只有将其运用于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依附和渗透于实体性要素生产力身上,并实现诸实  相似文献   

8.
一、“生产力标准”是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总结出来的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并论述了“生产力标准”的概念和理论原理。这是在新形势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闸明当前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中,都提到这个问题。列宁认为“生产力状况”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重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了一个检验一切事业的成败,衡量各项工作的得失,判断路线、思想、理论是非的正确标准。我认为确定生产力标准是继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之后,理论界又一件大事。如果我们把实践标准的大讨论作为我国现代史上一次思想  相似文献   

10.
十三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 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其 中一个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的观 点”。这个观点在十三大报告中作了充分的肯定和深刻的阐述,并确立了生产力标准, 提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的做法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论断。这是我党从社会主义建设 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标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原理之一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都曾从不同角度提出过生产力标准思想。本文对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理论的发展过程作了较详细的考察和论证 ,以便能准确地理解和科学运用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2.
王振武同志不久前发表的《认识定义新探》,已经引起哲学研究者的重视。他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一提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从原则上看,它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定义。”为了突破其局限性,他给认识下了一个新定义:“认识是主体对信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 指导,以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论前提,对 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在初 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 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 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标准 的提出正值我国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入进行之际,对我国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邓小平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联系起来,并提出“解放思想”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包含着深刻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了这一新世纪的根本要求。基于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考,邓小平又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拓展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曾将生产力定义为:它所表现的是人们对于那些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自然对象和力量的关系。这个定义的模糊性是未表明这是何种“力量关系”,以致造成“物质力量”说与“人的能力”说长期的争论。现代科技发展,使生产力的质只能归结为现代科学优化了的人的能力,或曰科学的能力。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生产力“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的论断,正是对现代生产力的质在认识上的还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就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形式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作一初步论证。一、“两种基本形式”理论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形成了这样一种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主要公有制形式,它们应占绝大比重。这些论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1.全民所有制主要是建立在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相联系的部门;集体所有制主要是建立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生产力较为落后的部门。因此,势必形成后者向前者过渡的趋势。但历史实践结果则是:尽管现在许多集体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已改造为机器生产,其中不少企业的生产力,早已远高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同行业全民所有制工业许多企业的水平,但却并未出现前者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干部工作中,坚持以生产力标准衡量干部的实绩,正确理解生产力标准与干部“四化”方针的关系,对于做好新时期干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甩。 一、坚持干部的革命化,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革命化是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小平同志说,现在“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是主要的政治标准。”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革命化,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这就明确地提出了新时期干部革命化的标准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忠诚于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造福于人民;坚持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多作贡献;努力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力标准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实践意义。这一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理论的指导意义,至关重要。第一,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是否“够格”,社会主义优越性是否…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有重大贡献。其贡献主要是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列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 ;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依据邓小平关于生产力标准理论,对经济基础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的构成和非公有制经济等基本问题作了重新认识。依据生产力标准,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发展一定阶段首先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既包括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由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或“资本本主义尾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