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由中国当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处于边缘状态引出问题,分析了西方美学理论的发展演变和趋势,总结出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特质。通过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现状的分析,阐述当代西方建筑美学对我国建筑创作领域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西方建筑形式美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分析了一些中外建筑实例 ,以期为人们欣赏建筑形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文章结合中外建筑实例 ,从七个方面对建筑形式美学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美学与建筑     
从整体美、空间美、造型美、色彩美等方面探讨了美学与建筑的关系 ,并且指出 ,东西方文化艺术和美学的交流将会产生更多优美的建筑  相似文献   

4.
建筑美学理论整体性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于建筑艺术在实用、文化、纯美学三个方面的探讨,从不同的视角结合建筑实例,试图说明建筑美学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5.
运用自然美、柔曲美、均衡美、象征美、阴阳美和和谐与秩序等美学特性分析建筑天际线的美感,寻求建筑天际线美学营造的新路,从而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关联、社会价值秩序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折衷主义建筑美学的历史发展及各种流派为依据,对各历史时期建筑派别的产生、发展、衰败过程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折衷主义建筑美学在建筑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其内涵的关系.指出要进一步发掘折衷主义美学思想,并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7.
约翰·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约翰.罗斯金艺术理论的基本特征、绘画美学思想、建筑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经历汶川大地震后,羌族传统建筑毁损严重。研究发现,在对北川羌族建筑重建的过程中,对继续葆有羌族传统建筑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上尚颇有不足。因此,研究羌族建筑的美学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美学的视角审视羌族传统建筑和灾后重建建筑的差异,就灾后重建过程中保护羌族传统建筑原生态审美风格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建筑美学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构主义建筑美学从意识形态的、风格的和形态学的三个层面,对一切旧的和新的价值体系进行了激进的颠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西方社会精英灵魂深处特有的美学焦虑和文化焦虑。  相似文献   

10.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古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在民居布局、空间处理、装饰细部的处理以及色彩的应用上都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美学思想,对其作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对现代环境艺术、造型艺术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如何在日渐同质化的形势下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成了一个时代的课题。作为旨在整理中国传统美学遗产的中国美学史学科的建构与书写,也面临着同样的情景。为此,我们特约了长期从事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相关专家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这里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大都围绕中国美学史学科建构与书写的切实需要,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展开探讨。各自的观点不尽相同,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如何在日渐同质化的形势下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成了一个时代的课题。作为旨在整理中国传统美学遗产的中国美学史学科的建构与书写,也面临着同样的情景。为此,我们特约了长期从事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相关专家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这里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大都围绕中国美学史学科建构与书写的切实需要,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展开探讨。各自的观点不尽相同,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如何在日渐同质化的形势下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成了一个时代的课题。作为旨在整理中国传统美学遗产的中国美学史学科的建构与书写,也面临着同样的情景。为此,我们特约了长期从事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相关专家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这里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大都围绕中国美学史学科建构与书写的切实需要,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展开探讨。各自的观点不尽相同,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对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法律环境建设进行研究,从港口建设及管理、航运建设管理、海域使用管理、口岸服务管理、集疏运系统建设、临港产业发展、对外贸易和金融服务、保税港区建设等8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大连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问题,应: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争取大连市港口规划在全国港口规划中体现更加突出的地位;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全方位服务于航运中心建设;构筑安全通航环境,防止海洋污染和海难事故的发生;提供优惠政策和措施,努力吸引贸易和投资。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新加坡政府不遗余力地促进本国航运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数家海事信托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这种航运融资的创新,不单对本国航运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也稳固了新加坡作为世界航运中心的地位,对新加坡海事信托的探寻有助于我们创新设计适合本国的船舶融资模式,合理地促进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 ,中国船级社应在大连的航运业、修造船业、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建设、软环境建设、腹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应通过扩大新建船舶检验市场份额、大力发展海洋工程及与其相关的检验业务、积极开拓陆上产业等措施加快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工由一国拓展到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易越来越频繁,这便促进了国际航运的发展,促进了港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崛起。世界近代史表明大国地位变换的历史,就是航运中心位置转移的历史。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于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深化、国际分工的地位的提升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中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积极促进国际航运中心与内河航运等运输体系的合理分工,促进航运软硬件条件的分工与配合以及国内各港口之间的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船舶贸易大国,船舶产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亚欧地区为其两大传统出口目的地。近年来,欧美经济复苏缓慢,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中国船舶出口面临新的挑战。截取中国和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2002-2011年10年间船舶产品贸易出口流量数据,通过构建引力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对其贸易流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显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FT A的构建可以促进中国船舶出口流量的增加,地理距离对出口流量具有阻碍作用,汇率的波动显著影响船舶出口流量的变动。  相似文献   

20.
分析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应有的地位及基本定位,阐述大连建设航运信息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大连建立中国船员信息中心的构想及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