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克萨借款是甲午战争期间一笔较为特殊的外债。它先由地方实力派张之洞请人代借,后在各种力量的角逐之下,由地方外债变成债务方为户部的中央外债。这一复杂历程,既反映出作为地方实力派的张之洞在财政上的独特地位,也显现出在赫德与汇丰银行的影响下,清政府地方外债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四厘借款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俄国政府向清政府承搅的一次数额巨大的借款,在清廷外债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四厘借款谈判是由清驻俄公使许景澄出面交涉,由于他的爱国热情和外交努力,使得这次借款,从息扣上看,无论是同以前还是同以后的借款相比,相对而言都是扣少息低。四厘借款大大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也为后来借款提供了扣少息低的先例  相似文献   

3.
金普森在《东南学术》2 0 0 0年第 1期撰文指出 ,在甲午战争前 ,中国与日本基本上是同步走向近代化的。但是甲午战争后 ,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赔款 ,大力发展本国工商业与基础教育事业 ,从而迅速挤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中国除战争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外 ,还承受了最为残忍、最为苛刻的不平等条约 ,超负荷地背上战争军费外债与战后赔款外债。甲午战争后 ,中国付给日本的赔款为 2 315 0万两 ;甲午战争中中国军费支出以及为解决军费困难 ,而举借汇丰银行、汇丰金款、怡和借款、瑞记外债等近 1亿两 ;对日赔款举借的俄法、英德续借款三笔…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了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往来。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进入国际金融领域筹措资金,据统计,截至1988年末,我国外债余额已达400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第六大债务国。面临90年代内外债偿还高峰的到来,我国会不会因偿还外债而陷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利用对外借款作为对外开放、利用国外资金的一部分,发展较快,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利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商业贷款,对外发行证券、股票筹集资金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字,截止到1996年底,中国因实际利用国外借款等形式的外债为1162.8亿美元,据外经贸部统计,1996年1月——11月中国实际利用国外贷款和对外发行证券总额达到96.8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潜流: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重新估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陵合 《江汉论坛》2003,3(11):91-96
晚清最后几年,收回利权运动趋于式微。而从经济学理角度就债论债,肯定借款筑路的积极作用,逐渐为人注意。只是它的声音是微弱的,难以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同。它只能是一股潜流。但是,它的出现一方面从反面印证了收回利权运动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排拒外债中所体现出来的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当时一部人对铁路外债的理性思考,表达了对国际间资金融通的认同。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部分认同,应是近代中国在维护主权与利用外资之间难以取舍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安全偿债率的对应及实证陶为群对外借款即外债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借债是以偿债为前提的,如果偿债负担超出偿债能力,就发生债务危机。把外债规模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之内,是防止债务危机的重要保证。国际上衡量一国外债负担有多种指标,但...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首笔航空外债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伟 《天府新论》2005,(4):111-114
近代中国首笔航空外债诞生于北洋军阀时期,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残破,国家财政空虚,政府运行和实业发展长期仰赖外债恶性积累的结果。首笔航空外债以建立空军为主要动机,兼及民用航空的兴办,符合中国近代化的需要。本次借款所购飞机及设备,为飞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为民航运输航线的开辟准备了物质基础。但是,不顾实力的滥借外债,债务难以清偿,增加了财政负担,货物价款虚高,余款用途不明,飞机多次被军阀瓜分,主要用于军阀内战。因此,首笔航空外债成为近代外债史上之又一“恶”债,它再次揭示了只有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才能真正“利用外资”强国富民。  相似文献   

9.
论晚清汉口堤防建设对城市环境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是一个依堤为命的城市,晚清以来沿江租界堤防、汉口堡、铁路堤尤其是张公堤的修筑,对汉口城市环境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市内及周边水域、水系发生变迁;市区内外陆地面积自然增加;城市气候和卫生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为汉口城市土地开发、城市空间拓展以及近代汉口市政的进一步展开与勃兴奠定了基础,从而为城市环境的后续变迁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孔祥熙的外债思想包括两部分内容 :维持外债信用论和举借外债论。在孔祥熙看来 ,维持外债信用是利用外资的前提 ,举借外债则是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和坚持抗战的必要手段。从利用外资角度看 ,孔祥熙的外债思想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是 ,孔祥熙的外债思想也有不足之处 :维持外债信用论脱离了中国实际的偿债能力 ,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 ;举借外债论虽然具有进步的民族主义特征 ,但也含有损害中国主权的错误内容 ,还反映了他和宋子文的个人矛盾  相似文献   

11.
1928-1936年间汉口人口经历了三个重要转变:一是人口总量发展速度经历了一个由快变慢的过程;二是由死亡数大于出生数转变为出生数大于死亡数的过程;三是由迁入数大于迁出数转变为迁出数大于迁入数的过程.在此三个转变中,汉口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是1930年,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一年是1932年.纵观这一时期汉口人口数量之变化,其自然增长对城市人口总量增长贡献极小;而这一时期迁入数与迁出数差值之变化趋势,与同一时期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一致.也就是说,外来人口的涌入或迁出,是导致这一时期汉口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代汉口商业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军 《江汉论坛》2006,(12):97-100
汉口开埠是近代武汉城市转型的一个关节点。随着西方商品的滚滚而来,西方商业文化也开始植入传统汉口城市的母体中。在此过程中,汉口商业文化经历了从物质、制度到精神的各个层面的变迁。这种变迁总的来说是逐渐采习西方资本主义商业的一揽子营运机制。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高估变的一面而忽视不变的一面,传统的商业文化并未因西方商业文化的植入而一下子淡出。近代汉口商业文化实际处于一种二元过渡形态,传统与现代交融杂糅,总的趋势是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3.
孔祥熙的外债思想包括维持外债信用论和举借外债论两部分内容。在孔祥熙看来,维持外债信用是利用外资的前提,举借外债则是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和坚持抗战的必要手段。从利用外资角度看,孔祥熙的外债思想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是,孔祥熙的外债思想也有不足之处:维持外债信用论脱离了中国实际的偿债能力,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举借外债论虽然具有进步的民族主义特征,但也含有损害中国主权的错误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 国际贸易中,因意外事故而引起的免责,世界各国主要有以下三种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或偶发事故(Force majeure or contingency);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情势变迁(clausula rebus Sic stantibus);以及英美法系国家法律规定的合同落空(Frustration of contract).现将其分述如下. 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又称人力不可抗拒性,是许多国家民商法中的一项法律原则.但关于不可抗力的含义,各国法律未做明确规定.在各国司法实践及法学界的解释中,习惯上系指在签订合同后,非因当事人之过错,而因发生了当事人不能预料的、人力不能防止和避免的意外事故(强制力量),致使  相似文献   

15.
重评善后大借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军阀政府初期的善后大借款是近代中国外债史上数额最巨的一次借款。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一、利息和折扣等项:必须支出的费用中国政府在善后大借款中支付的费用,包括利息、折扣、汇费、经理费等项,这是借款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必须遵循的经济法则,是必须支出的费用。此乃经济学常识,谈不上卖国。至于是否造成经济损失,则要看费用是否过高,且应从当时的国际金融市场状况来判断。利息和折扣由债票持有者所得,并不归银行团所有。即使是中国政府直接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票,这笔款项仍须付出。所要讨论的是5%的利息和10%的折扣率是…  相似文献   

16.
论外债规模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研究外债规模:1、外债的必要规模。即考察一个国家在不考虑外债能否偿还时的外资需求数额; 2、外债的安全规模。即考察一个国家借用外债在超过了一个什么额度时就会出现偿债困难;3、外债的适度规模。即考察一个国家的外债规模在保持一个什么水平时,就会既满足国内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又不会导致偿债危机。  相似文献   

17.
罗晓辉 《天府新论》2006,(Z1):106-107
汉口处水路交通要道,明清以来,漕运与盐业借此大发展.粮食与食盐的大额贸易带动了汉口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汉口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推动了码头建设,是汉口经济鼎盛的重要原因. 汉口的城市经济与盐、漕业兴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晚清和北洋时期,国际资本供大于求,西方列强急于消纳自身过剩资本及争夺在华利益,常常为取得对中国的承贷权而互相争吵不休。所以中国国内思想理论界对外债的研究都围绕着要不要举借外债,如何举借外债,及如何预防外债带来的危害等问题展开。梁启超的外债思想是很值得研究的,他是既重实际又重理论的人。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梁启超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但笔者发现,在颇多的著述中,关于梁启超外债思想的研究却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本文拟就其外债思想进行探析,以填补空白;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当前改革开放之际举借外债,利用外资的现实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茶行作为近代汉口八大行之一,其行业内部形成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向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现代工业业态的转化,其兴衰也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而在近代汉口茶市每一阶段的发展过程当中,都离不开客商的积极参与。众多客商在汉口茶市的作为,推进了以汉口为中心的茶叶销售网络的形成,促成了汉口茶叶行销以出口为主的市场导向,促进了汉口茶商群体意识的觉醒和茶叶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推动了汉口茶叶制作技术创新及工商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1920年秋,孙中山在广州重建护法军政府,随即与列强展开了争拨关余的斗争。时逢新国际银行团新建,英美等国无意继续将关税余款分拨给北京政府和南方军政府;而北京政府鉴于新国际银行团的借款条件过于苛刻,在民族主义潮流之下,亦不敢贸然再借新债,转而利用关余为基金,对内债进行整理,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军政府分获关余的可能性。由此,广州军政府争拨关余的斗争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