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诗与画的关系,中西方文艺理论都有过精彩论述.在18世纪以前,中西方都是重视诗画一致和诗画相通的.18世纪以后,西方逐渐强调诗画异质论,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用丰富的例证和动人的雄辩,提出诗画并不同质,即"诗画异质说".而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崇尚"诗画一律论".了解、分析中西诗画观差异,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诗与画的关系问题,并在理论研究和绘画与诗歌创作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西方诗画关系与莱辛的诗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画相分是西方文艺学史上自古希腊以来占主导的传统,其中不少观点在今天看来,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一些中国学者对西方诗画相分的理论缺乏充分的辨析,往往囿于字面的相似,将其与中国诗画一律的理论混为一谈。西方诗画相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和诗优画劣论,但若从学理出发,莱辛的诗画观可商榷之处甚多。诗画不同却平等的两个艺术门类,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我们在分析诗画关系,尤其是分析与西方迥然不同的中国传统诗画关系时,不应唯莱辛诗画理论的马首是瞻。  相似文献   

3.
“诗画合一”,也叫诗画一律,指画面的诗意追求,这里的诗和画,都狭指山水诗画。 该词出自苏轼《蓝田烟雨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另一诗也提及:“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画合一,分表面结合和内面结合。表面结合表现为诗象画和画象诗,内面结合则为一种美学命题,表现为情景交融,借物传情,较委婉含蓄。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基本上沿其后者而不断发展,诗画合一成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的主要追求内容。  相似文献   

4.
袁晓薇 《江淮论坛》2000,(1):107-110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前者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一定思想感情的时间艺术 ,后者是利用色彩、线条的造型来反映一定思想感情的空间艺术。二者各有所长和所短。“画难画之景 ,以诗凑成 ;吟难吟之诗 ,以画补足。” (南宁吴龙翰《野趣有声画·序》)不仅说明了诗画有结合的必要 ,也说明了它们有结合的可能。纵览中国诗画艺术发展史 ,啸傲林泉、纵情山水的意绪 ,萧寒淡泊、宁静旷远的境界 ,既是诗人们反复吟唱的主题 ,也是画家们乐于描绘的主题。诗涵咏着画意 ,画蕴藏着诗情。以致于有“诗画本一律”① ,“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 ,”“故凡可…  相似文献   

5.
绘画与诗歌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却日益呈现出了融合的趋势。其诗画融合的生成机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虚实相生:诗与画的相似相容;二是艺术语言的不同:诗与画的相异相吸;三是儒道互补:"天人合一"的审美观。诗画融合的艺术形式则表现为诗意画(以诗为画)、题画诗(以画为诗)、诗画合一(诗画一体)和图像诗等四类。古代画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中国当代画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诗画同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泰 《阴山学刊》2003,16(4):42-43
陶文鹏先生的《苏轼诗词艺术论》对苏轼研究做了新的突破。在诗与画的关系上,得出苏轼“诗画同异论”,承认相互差别,符合艺术辩证法,与我们体味的苏轼“诗画并重论”基本一致;在关于苏轼自然山水专题上,作者有机地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系列,依据深层内在的逻辑,升华了苏轼独有的“自然诗观”的全方位构架,开辟了苏轼艺术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题画诗的产生源头一直争论不休,对先唐题画诗之研究反而十分薄弱。题画诗的产生,在图文形式上,与图赞的兴起密切相关;在图文本质上,又与“诗意画”“文意画”的兴起密切相关。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题画“诗”则产生于东晋,以桃叶和支遁诗为起点。在题材内容上,由于团扇、屏风的流行以及咏物诗的发达,先唐题画诗亦以团扇画、屏风画为主要审美对象;在诗画关系上,诗画相应、诗画相生、诗画异质是先唐题画诗的基本书写形态;在表现主体上,先唐题画诗从“人物山水”到“山水人物”的发展嬗变,与这一历史时期的绘画嬗变轨迹表现出发展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8.
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有一段名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从诗画互通,他进而有“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之说。宋人张舜民更直接地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然而,诗画毕竟是不同的艺术。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已谈到诗画的区别:“有一些人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摹仿许多事物,而另一些人则用声音来摹仿。”直到莱辛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诗人威廉斯擅长将绘画艺术语言移植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其诗作《巨大的数字》巧妙地运用绘画中的光和色,追求诗与画融合的艺术境界。美国画家查尔斯·德穆思深受《巨大的数字》的启发,创作出具有著名的象征意义的"海报肖像画"《我看到了金制的数字5》。诗与画的表现媒介与方式虽然截然不同,但无论是从色彩表现上还是意象塑造上,威廉斯的诗和德穆思的画所创造的艺术美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断闪烁的金色数字5,充满视觉张力的意象,构成了一幅典型的"一切都在运动、奔驰、变迁"充满未来主义理念的画面。他们的诗画揭示了诗画内在的"气韵生动",体现了"诗画同质",再次印证了诗与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关系。威廉斯和德穆思的艺术创作,对于我们当前的文化艺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艺术史上,存在着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中西方艺术家们都曾对诗和画的关系问题投注了热情,诗画问题因此也就成为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问题。但是,对诗和画的研究,中西艺术家的兴趣点是不同的,如果说西方艺术家们是在孜孜不倦地从事为诗和画划分界限,然后站在这个界限上寻找诗画外部结合可能性的工作;那么,中国艺术家则是将自己的全部热情献给了探寻诗画深层处流淌的一条生命之流,把握诗画内在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