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丽华 《中文信息》2013,(6):121-121
《水浒传》塑造了108个英雄好汉形象,大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总体上讲,《水浒传》》在描写人物上,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水浒传》特别注意将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之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中诗词韵文的艺术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中的诗词韵语,主要用于人物形象刻画和场景描写。小说以“特写镜头式”的艺术手法,使这些诗词韵文尽可能地对刻画人物形象,描摹场景,烘托渲染氛围以及把握情节节奏等,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振星 《齐鲁学刊》2004,(2):110-112
儒家文化人格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孔子及其弟子子路作为一对卓显的儒家文化人格符号,对《水浒传》中的宋江和李逵这对文学形象的孕育、塑造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深层次上,宋江和李逵的形象不是《三国志演义》影响的结果,而是儒家文化人格浸润使然。  相似文献   

4.
张伟  杨峰 《东岳论丛》2019,40(10):157-163
《红楼梦》的创作明显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文"关系。《水浒传》构成了认识《红楼梦》的重要"前理解"。《红楼梦》研究中若干争议性问题,置于这种互文关系中理解可以得到有效阐释。分析《红楼梦》在人物形象设计、结构安排、主旨寄托等细微处借径《水浒传》,探察其主旨并非专在表现男女爱情,而是一定程度上含蓄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主流话语的逃离,特别是借助青春女子们的人生悲剧寄托了现实社会中曹家所遭受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委屈,表达了作者的愤慨。  相似文献   

5.
“水浒戏”与《水浒传》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与“水浒戏”的长期盛演不衰密切相关。早在长篇小说《水浒传》成书之前,“水浒戏”已经成为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内容后来被小说所采用。《水浒传》成书并陆续刊行之后,根据小说改编的“水浒戏”更为繁荣;反过来,“水浒戏”的演出又进一步促进了小说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陈冬根 《河北学刊》2006,26(2):113-117
从文本细读和文化阐释的角度来探讨《水浒传》与北宋新旧党争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水浒传》与北宋党争之间主要存在三方面关联:首先,《水浒传》作者感情倾向倒向元祜党人;其次,《水浒传》存在的“尊北黜南”的叙事模式与北宋新旧党中存在的南北之争相对应;再者,《水浒传》存在多处否定新党的言语。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的文本结构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并非简单地是一部反映百姓造反的小说,在草莽英雄传奇故事背后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知识阶层所代表的“道”与君权系统所代表的“势”之间的对立冲突构成这部作品的基本意义生成模式。这部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知识阶层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困惑。  相似文献   

8.
受制于清廷的文化政策和时代思潮的理学化,《水浒传》在清代的接受一直处于被遏制的境地。小说序跋是清代文学阐释的重镇,而序跋者出于各自不同的文化立场和对水浒禁毁令的毁誉,在评价《水浒传》时,表现出了鲜明的对立观点。"诲盗说"与"尚义说"的二元冲突对立成为清代解读《水浒传》的重要两极,进而奠立了清代《水浒传》接受的两条截然相反的阐释路径。《水浒传》序跋的商业化解读不仅远离了对艺术真善美永恒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将文学引向一味迎合受众的深陷俗滥泥潭的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9.
说参请作为宋元说话的重要一支,其内容及形式俱无法考实.而从<水浒传>源头之一的<花和尚>话本中,可以大体推断"说参请"艺术的情形.<水浒传>中的参禅对话与机锋接引的描写,还有禅宗预言偈、禅宗下火文及禅宗辞世颂等语录文体的存留,都是"说参请"面貌具体而鲜活的纪录.  相似文献   

10.
一、游民知识分子 作为文学形象来看,吴用塑造得不是很成功的,但这个形象在梁山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其所蕴含的社会内容也极丰富,还是应该做深入分析的。  相似文献   

11.
高日晖 《齐鲁学刊》2005,6(3):89-93
遗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群体。它出现于朝代更迭之际,表现出一种政治性特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传统的士人文化在特定时期的反映,并由此形成了遗民文学这一特殊的创作现象。清初出现了两部《水浒传》的续书,一是陈忱的《水浒后传》,二是署名清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与一般续书不同,这两种续书并非为了发扬、补足前书的内容,也不是为了商业上的利益,而是基于遗民心态下的遗民文学创作。从接受的角度看,这两种续书是遗民的期待视野与《水浒传》本文相遇的产物,作者和评点者都借小说的内容表达了亡国之痛、种族之感。  相似文献   

12.
江湖上更多的还是混饭吃的芸芸众生。江湖人都靠什么职业混饭吃呢?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法的,一类是非法的。一般说来,古代的非法面要比现代窄,除了杀人越货,或用坑蒙拐骗、盗窃等手段占有他人财物外,大多是政府不管的;而合法的则多属于服.务业,例如演艺、交通、饮食、中介等。然而即使是合法职业中也有许多非法的元素。如开店的把店开成了黑店,渡船的搞成了黑船,中介的强买强卖、一手赚两家等。生活在主流社会的人们对于走江湖的人和接近江湖的职业的从业者都要防着一手的,怕给自己带来危害。过去有句俗谚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就是因为赶车的、划船的、开店的、脚夫、牙行这五个行当,虽然都是正当的职业,或在江湖上游走,或平时与江湖人打交道比较多,沾染了他们的习性,或者从业者中以游民为主,特别容易堕入江湖,因此主流社会对于这些人特别警惕。元代徐元瑞的《吏学指南》中说:  相似文献   

13.
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的评点,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理论和批评价值,而且评点者对《水浒传》的阐释在后来的《水浒传》接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金圣叹的评点影响最大。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讨论了容与堂本评点在《水浒传》接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及其被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没有一个人姓赵,却有一个姓柴的。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它表明了作者对于赵宋王朝的态度,尽管为了适合主流社会的舆论,"水浒"故事中也谈"忠义",实际上,对大宋是不怎么认同的。  相似文献   

15.
16.
苏焘 《阴山学刊》2009,22(1):48-51
《水浒传》七十回前后存在着的有关语句、思想方面的种种矛盾之处,在经历了明清以来的版本变化和阅读传播后,实际上已成为小说内部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与小说其他情节一起,构成了《水浒传》故事的整体符号特征。从此角度来看,小说内局部叙述的矛盾实质上可以看作是故事内在结构发展的必然,并在此叙述矛盾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物性格的自我冲突以及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动态演进。而这种统纳了叙述矛盾的整体性阅读,亦可为尚有版本争议的古典小说审美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深受赞美的长篇小说《天行者》其实无法承受荣誉之重,它在人物塑造、叙述安排和主题表达上都存在诸多问题,有比较严重的现代性价值缺失。《天行者》暴露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彰显了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文学和底层写作的现状和症候,对我们反思中国当代文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浒戏中的搽旦与《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中的搽旦表演与净角行当关系密切.现存元代水浒戏<同乐院燕青博鱼>、<黑旋风双献功>、<大妇小妻还牢末>中的搽旦脚色,对<水浒传>中一类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小说中女性形象与水浒戏搽旦的关联主要在于表现技巧与叙事态度的沿袭.但相对于戏曲中类型化的脚色表演,小说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已经朝个性化方向稍稍前进了一些.  相似文献   

19.
一、今人的质疑 《水浒传》塑造的武松、石秀这些典型的江湖人的形象,长期以来受到读者们喜欢,特别是武松已经成为坚毅、勇敢、不怕任何困难的共名。关于武松的戏曲、曲艺作品特别多,也为武松这个形象的家喻户晓做了贡献。可是,具有现代思想的读者对于这样的形象就有了质疑。民国时期,欧阳予倩所写的话剧《潘金莲》在为潘金莲翻案的同时也把武松视为礼教的维护者和牺牲者;1980年代魏明伦荒诞川剧《潘金莲》更进一步张扬了这些主张。  相似文献   

20.
周辰 《东岳论丛》2020,(12):60-71
《水浒传》的叙事过程中,反抗和诏安构成了水泊梁山前后阶段的主要行为逻辑。以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梁山组织权力秩序的演变,可知其变化是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产物。梁山的发展壮大兼具"相容性"与"排他性"的特征,由反抗意识强烈的国家钦犯避难之地演变为人员结构复杂、渴望接受诏安的非官方军事组织。接受诏安符合梁山多数利益集团尤其是实际控制者的利益需求,是好汉们集体行动的理性决策,而非宋江的个人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