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市场在商品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演进而确立的,它所反映的不是社会制度的性质,而是商品经济的属性。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调节。市场调节的最大作用是能促进资源均衡分配,能促进经济均衡我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市场经济中必须搞好计划调控,市场调节和计划调控的关系是:市场是基本调节,计划是必要调节,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既不能是市场万能论,也不能是计划万能论。排斥计划的市场产生经济运行的无序,排斥市场的计划又会使经济机制僵化。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力相联系的,属于现代商品经济的范畴,它要顺利而正常地运行,离不开计划与市场的共同调节。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由社会主义商品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此引导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运行的,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由代表全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用计划调节和控制其运行方向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掌握社会基本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是调节和控制整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即宏观经济运行的主体。他从充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社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模式中,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客观运行的计划调节,从国家计划管理的角度看,究竟是怎样运行的?同过去的产品经济运行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相比较又有些什么特点?国家宏观计划管理目标是什么?通过怎样的手段来保证目标的实现?本文将予以回答。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宏观运行的特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宏观运行方面的根本特点在于计划性,即在于它是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计划性由于同时受计划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支配,要通过两种调节机制即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表现出来。所以,它的宏观运行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产品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利益分配理论赵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利益分配实践,不适应的根本之处在于原有的利益分配理论否认利益分配中市场及市场机制的基本作用。按照商品经济的要求童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分配依据、主体、机制、关系、途径、体制等重大理论问题,是当前利益分配理论研究亟待诗解决的课題。本文纲领式地阐述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整制度是以恢复债务人正常经营进而避免其破产为目的的制度,以阻止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为前提,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包括有担保的债权人在内的所有债权人的利益,为了达到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平衡,在重整制度中有必要加强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而重整计划是重整制度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如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重整计划这一环节包括重整计划的制定、批准和执行,要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也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计划与市场是调节重大比例关系,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两种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认为,也需要处理好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问题。如果在计划与市场关系上顾此失彼,就根本不可能有效地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过去,由于受“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消亡论”的影响,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中国情况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这里讲的计划经济,是指国民经济力求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它主要通过政府有计划的、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调节和控制;市场调节,则是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两者有机结合,实质上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在经济运行中正确认识和运用计划规律和市场机制的结合问题.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是商品经济机体内的商品、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决定了作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必然与商品经济相联系。但是,有的论者却认为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是不相容的,要发展商品经济就不能实行按劳分配。我认为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因为,一旦否定了按劳分配原则,也就动摇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根基。所以,理论上阐明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对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性思想。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体。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互促进,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两个内在的、本质的、不可缺少的属性。有计划  相似文献   

11.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是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机制。国家经济领导机关在调节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这两种机制,使它们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结合起来。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由于在社会主义现阶段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以,在制订经济计划和实行经济计划去进行调节时,都必须利用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调节也具有某种程度的自发性,所以,必须通过计划来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础。商品经济,说到底,是一个市场问题。列宁指出:“商品经济,也就是通过市场而彼此联系起来的单独生产者的生产。”“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量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程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列宁的这些话,揭示了市场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我国商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集中地表现在市场的变化上。市场——作为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连结点,其波动必然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市场疲软使众多  相似文献   

13.
信用关系是人们在商品交换中追求经济利益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深刻分析了信用关系反映了人们的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利益调节的有效机制,它引导人们按照市场信用规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及相互间的关系,使交易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由于在利益实现中存在信用风险与违信利益,人们越是出于长期利益考虑,就越要选择信用行为,故信用和利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是我国改革开放所面临的一个课题。市场经济以其客观性、合理性、国际性的特性,决定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但这并不是说,作为经济调节手段的计划可有可无了。计划与市场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和活动的范围和领域,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都会制约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找到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是社会财力的分配,再生产各环节的运转以及生产、投资、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必须取得合理的财力,各种消耗也要得到价值补偿。财力分配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对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控制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要运用很多工具和手段,如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在经济手段中有财政、信贷、价格等工具。财政是极其重要工具。在国家分配体系中,它占着主导与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要求整个经济机制的运行和协调过程能够有机地把计划体系和市场机制这大系统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确立的目标模式和运转方式,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显然,社会主义经济机制运行的基本内容就是将个别劳动还原为社会劳动。目前生产的社会性只是由于产品变成交换价值并通过交换后才能确定下来。所以,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机制还只是不直接的计划体系与不完全的市场机制的结合,仍以价值关系为基本的联系形式。而作为价值形式的货币表现——价格就成为完善市场机制和达到计划指标的有效调节手段。然而这种价格并不是孤立的一种经济现象,而是一种运动机制,它作为商品经济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是计划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实质是计划调节机制与市场调节机制的有机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阶段的特殊形式,计划性与商品性是社会主义经济机体内部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两重属性,从而构成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理论依据。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是层次上、领域上的结合,不是先后顺序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需要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灵敏的微观基础和完善的市场体系。目前我国处于由板块式结合向渗透武板块结合转化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利益分配理论与观念。而现有的利益分配理论与观念远远落后于实践。社会主义利益分配理论的创新已迫在眉睫,其中利益分配文化问题的探讨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文化,是由与商品经济基本原则对应的利益分配的价值判断准则、利益分配的观念体系和心理承受力组成。现行利益分配实践中的种种磨擦、扭曲、抵销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利益分配文化的惯性造成。因此,我们不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分配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最终难以前进,这无论从体制的建设和经济的运行上看,还是从社会经济行为的协调方面看,都是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19.
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是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有机结合”是内在的对立统一的结合,结合的难点不在于同一性,而在于差异和矛盾。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客观基础是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化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的功能既存在差异和矛盾,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这是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重要依据。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形式,从协调二者矛盾的方式来划分,有吸纳型有机结合、排斥型有机结合和吸纳排斥型有机结合三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计划与市场问题,在理论上就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方式,到底是计划经济?还是商品经济?数十年以来,始终没有科学的结论,直到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才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在经济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但是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并未能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计划规律和价值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理清楚,乃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一、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