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为了保护和支持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决策。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牧业经济,构建种养加、农科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一条成功之路,也是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目前,农业综合开发不仅成为政府对农牧业生产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农牧民增产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内蒙古农业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2.
《青海统计》2004,(7):27-28
农牧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是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目标。在我州,农牧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还关系到全州整个国民经济能否良好运行。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农牧区需求,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支撑农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3.
对于伊盟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80%的地区来说,农牧业的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水平。而农牧民的增收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去年年底的盟委扩大会议上,盟委明确提出:1999年工作的重点是“把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甘孜州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事关全州稳定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于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作的启动,使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对我州农牧民收入增长有过突出贡献的林业、采集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农牧民增收举步维艰,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如何以“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甘孜州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牧业经济,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摆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理论工作者深  相似文献   

5.
薛玲 《青海统计》2005,(10):21-22,44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州、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两大核心任务,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使我市农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始终不移地把 "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稳定为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设施农业  相似文献   

7.
(续第 2期 )  二、“十五”农牧民增收对策收入的增长归根结底依赖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实现“十五”增收目标 ,关键是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步伐 ,尽可能地将收入蛋糕做大。没有农村牧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牧民收入增长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此基础上 ,调节收入分配 ,处理  相似文献   

8.
薛玲 《青海统计》2006,(9):14-15
一、“十五”期间格尔木市农牧区的发展及扶贫工作“十五”期间格尔木市农牧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1号文件及省、州、市农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两大核心任务,不断加强农  相似文献   

9.
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副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日益丰富,农牧民收入逐年提高,生活得到巨大改善。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农副产品数量的迅猛增长,在某一时期、某些地区出现了某些品种的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如“卖粮难”、“卖瓜难”、“卖绒难”等等,这一结果导致了农牧民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的出现向农牧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农牧业生产要适应大市场,要以满足大市场的需求为生产的前提。近几年来,在经历了数次的波折,付出了代价…  相似文献   

10.
兴安盟是农业大盟,农村牧区的发展事关全盟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农牧民增收是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的核心.因此,兴安盟委、行署及各旗县市党委政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紧紧围绕加快"四个转变"、打造"四大基地"的总体目标,切实贯穿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主线,以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绿色、有机、特色种养业;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建设步伐;以实施"3338工程"(即到2015年建成30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30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80万亩中草药、甜叶菊、红干椒等高效特色种植基地)和"四个千工程"(即千万亩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千斤粮食增产工程、千万头优质牲畜养殖工程、耕地千元亩效益收入工程)为抓手,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盟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农牧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和《兴安盟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不断夯实农牧业基础,促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农牧业发展进程,加快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保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全方位加大农牧业投入力度首先,在国民收入分配改革上着力向农牧业倾斜。调整好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资金投放的比例。固定资产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投放都要以农为重,侧重农业,支持农业发展。其次,要使农牧业投入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多渠道开辟农牧业投资来源。保证农牧业有一个长期稳定而且充裕的资金来源。通过引导社会资金向农牧业流动,鼓励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农牧业生产开发领域,以及引导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和农牧民家庭增加对农牧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农牧业投入格局。同时要通过…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多给、少取、放活”的方针,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同时;积极组织农牧民劳务输出.使我省农牧民收入不断增长。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环境的  相似文献   

13.
一、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标志根据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概念以及自治区2010年农牧业总体目标要求,我区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标志是: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农牧业投入稳定增加,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农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开放化以及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推进,农牧业发展中的消耗大、产出少、效益低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农牧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二、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中长期目标按照上述标志及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到2010年,我…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内蒙古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把农牧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深化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农牧业科技含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使农村牧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种植业生产在受灾之年获得丰收;畜牧业生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牧区市场购销两旺;农民购买力继续增强,农村牧区总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目标。1.受多种自然…  相似文献   

15.
赤峰市农发行凝心聚力服务“三农”,今年截至10月底,累计发放各类支农贷款21.8亿元,多渠道多层次扶持各类粮油购销、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企业169户,福泽300万农牧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我省各地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业增加值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0元以上等主要目标,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突破口,认真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劳务输出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等“五篇文章”,从总体上实现了农村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目标。但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和农民增收乏力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宋海祥 《青海统计》2005,(12):27-29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省情,紧紧抓住农村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松,使我省农村牧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可喜变化。但是,由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步子慢,加之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欠帐多,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村工副业发展迟缓,致使我省广大农村牧区成为一个乡村人口多,二、三产业不发达,农牧业生产水平低,农牧民收入增长慢的后发展地区。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以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增效为抓手,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物力,支持农村牧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第一产业增加值向比增长3.5%,农牧民  相似文献   

19.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十七大报告提出“城乡经济礼会发展一体化”,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城乡关系高屋建瓴的把握。工业化、城镇化需要的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必须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获得,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又亟待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在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以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伞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如何调整好农业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应该必须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各业全面推进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