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经济周期,一直是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普遍认为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社会主义不存在经济周期问题。这种否认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周期的观点在西方学者中也广泛存在。但是,在近些年,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事实和观点,且这一观点渐居主导地位。然而,在试图解释周期性波动的经济学家中间存在很大分歧,有的认为它是社会主义本质所有的,有的则把它看成类似于技术性再生产投资周期即自然周期或政治周期的结果。显然,这些都没有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本质规定性。本文的目的在于分辨经济周期的理论范畴,重申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应取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扩张——收缩”交替的周期现象。这种周期交替现象具有不同于一般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它表现为周期为5年的工业型经济波动,以及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的较大波动。经济的波动是由物质生产过程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同时它也为不完善的经济机制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所影响。因此,着眼于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改进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避免经济的过度扩张和过度收缩。 相似文献
3.
4.
新中国成立4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已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调整,即60年代初、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调整和从1988年末开始进行的治理整顿,尽管每次调整的背景和所面临的问题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但从深层分析,这些问题带有某种共性。具体说,都不外乎基建规模过大,经济发展速度过高过快,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物价上涨过猛等等。概括起来,就是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调。而且,这些问题在每次调整之后,又周期性地反复出现,使国民经济陷入一种特殊的周期波动之中。本文试图对三次大调整作一简略分析,以探讨其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论生产与消费矛盾形成的经济发展周期性刘德泉于明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具有周期运行的规律性,但其特点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根本不同。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正确认识与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周期性规律,对于促进其发展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行业的周期性波动。这种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不断调整、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也对之实行优胜劣汰。周期性波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企业应对这种波动有不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统消费行为理论不能充分解释中国经济转轨期居民消费行为。我们研究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相关性,提出了中国经济转轨期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假说",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了实态验证,印证了居民消费行为"假说"的真实性。得出的基本结论为:中国居民是基于传统消费文化来安排消费的,这种传统文化在动态变化的体制变迁中铸就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呈现典型的间歇式周期性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价格总水平的周期性波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认为,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表明我国的经济运行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而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价格总水平的波动性增强,过去那种单一的通货膨胀时代有可能转变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在不同时点交替出现的市场性周期波动的新阶段。我国应当对传统的单纯“反通货膨胀政策”进行动态化的调整,将反通货膨胀政策和反通货紧缩政策在不同时点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经济发展又出现了一次起伏。1992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超过了以往几十年和最近十几年的平均速度;1993年仍会保持较快增长,而下半年比上半年将有较大落差。这次起伏,不同于过去,表现在回升时带有恢复性质,发现过热后立即加强宏观调控。但是人们认为,也有相同之处,表现在高涨和放慢,接着还可能进一步放慢,似乎仍是一轮周期性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曾经是经济理论探索的热点之一。多数同志以实证为依据,发现建国以来存在明显的周期,虽然具体界定上略有出入。于是认为,其中有规律可循。与此同时,有人以西方经…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杨琤莹当今社会,所有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一不在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为什么要进行这一转变?这个转变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一、市场经济的合理内核市场经济有它的合理内核,否...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现历史性的和解,从对抗走向对话、合作与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趋势的表现,有其历史基础和必然性;国家社会职能的强化,使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能够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作为历史的必然,只应该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端,而不应该在经济十分落后的我国萌发。社会主义现实中的种种困惑,都源于这勉为其难的选择。作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认为,不仅社会主义并不是从发达的资本主义中直接产生出来的,而且历史上的新生产方式都首先是从经济落后地区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微观基础的转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改革以来的经济波动情况看,中国转轨时期经济的波动性逐步减小,稳定性增强,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硬化和稀缺资源在国有与非国有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化进程,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波动的微观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在削弱转轨型波动的同时使成熟的市场经济波动逐步表现出来,因此在目前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中,宏观调控当局既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又要转变调控方式,以适应以生产过剩为内容的市场经济的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14.
严格地说,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思想的提出与实践是从列宁的晚年时期开始的。列宁晚年在领导苏维埃国家的建设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如何科学管理国家事务的主张,从而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管理这一科学的领域。 一、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必须理顺党政关系 社会主义建成以后,国家管理成为国家职能的主要成份。国家管理的对象不仅面宽,而且相当复杂。在此情况下,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如何理顺和摆正党政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难题。列宁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首先,列宁强调了社会主义建成后要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和抛弃党的领导,但这种领导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是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具备完善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实现依法治权、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发达的法治文化等要件。 相似文献
16.
再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要在继承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理应以扬弃的科学态度对待资本主义多党制,开创一种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多党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论述过社会主义多党制,19世纪和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社会主义国家理应实行社会主义多党制。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自由的政党制度,才能够抵挡、消除西方那种多党制的诱惑和陷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就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多党制,应充分肯定它的特点和优点,并加强研究探讨,使它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庄严任务,并且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特别是领导人民进行20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终于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人民意志,反映客观规律,推动社会进步的治国之道,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了向现代化法治社会迈进的历史进程。但是,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宏观调控李建兰现代市场经济既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同时又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和弥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作来讲,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论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后国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难点。马恩的“跨越论”提出一个重要的前提 :“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试图解决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时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 ,他虽未获成功 ,但其首创“间接过渡”的思想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共。毛泽东师承列宁 ,设想用“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来夯实中国的社会主义地基 ,但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形势的巨变促使毛泽东放弃“间接过渡”的想法改向社会主义直接进军 ,之后20多年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经坎坷。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 ,邓小平创立“初级阶段理论” ,成功地闯出了一条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最佳路径。实践证明 ,这是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必经之途 ,它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变革传统法律文化观念,建设现代化法律文化。本文指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因素,并提出了构建法治型的现代法律文化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