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海经》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其中记载的祭祀礼制内部一致性很高,大多确凿可靠,对于研究古代的山神祭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多不被人所重视。文章对《山海经·山经》中的"祠""瘗"和"婴"等三个祭祀动词,参以上古传世文献和出土甲骨文等材料加以考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的神话思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将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的奇书《山海经》与古埃及神话、印度神话相比较,指出《山海经》将小说想象与奇丽而神秘的大地神思联系起来,从人的本性及这种本性的外化方式上思考,模糊人、神和禽兽的种类界限,形成了化生创世和异体合构的野性思维,以及二元对应原则.这种神话思维,使《山海经》具有迥异于史诗性神话的原始性、非情节性和多义性的特征,为中国其后志怪之作提供了千姿百态的灵感触媒.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传统注解《山海经》的基础上,综合传统各派的主要观点,通过研究和分析《西山经》和"泑泽"的地理方位,以及《山海经》中"里"和"仞"等长度单位的换算问题后,全面探讨了《山海经》中总共多达20处所记载的昆仑的地理形势,从而对《山海经》中昆仑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全新的探讨,并得出结论认为《山海经》中的"昆仑"是指今贺兰山。  相似文献   

4.
1 鲁迅先生在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道,《山海经》是他儿时“最为心爱的宝书”之一。因为那里面“画着人面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因其所书所载一般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故而我国历来的古籍书刊都认为《山海经》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志怪”书。 的确,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自古号称“奇书”。全书仅3万1千余字,却包含着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上古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涌现出了许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山海经》的版本和校注、篇目考证、作者和成书年代研究、性质研究、《山海经》图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注释尚不完善,对其艺术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等。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中的若干内容对于上古时代的海洋文化考察,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海经》涉及地理、神话、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多方面的记载,特别值得重视。有关海神崇拜的信息,有关海洋渔业的信息,有关海洋生态和沿海部族及海岛部族生存条件的信息,可以通过分析获得新的学术发现。有关“■”“鲸”“杖翼”的理解,都有继续探索的学术空间。所谓“海中”“大人之市”,可能与曾经实际存在的海上交易场所有关。《山经》中的部分内容,也透露出上古时代的海洋学知识。考察中国早期海洋史和海洋学史,应当重视对自古号称"奇书"的《山海经》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神话被记载保存下来的不多,而且大部分都不完整。只有《山海经》保存了较多的神话材料。书中所记神灵有450多个,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约为1——4之比。神的形状也各异,有的是龙身鸟首,有的是人面马身,有的是人面蛇身,有的是三头六臂,这些神出现时的自然景象,或红光满天,或狂风暴雨。书中还有三首国、三身国、一臂国、无肠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奇怪的“国度”的记载。由于《山海经》保留了较多颇近原始形态的神话材料,因之对于神话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此外,《庄子》、《韩非子》、《淮南子》、《列子》、以及屈原的《离骚》、《天问》、《招魂》、《九歌》等,也存录了一些零星的神话材料。  相似文献   

8.
夸父神话始见并屡见于《山海经》,《山海经》当为研究夸父神话的基本依据。本文在披览诸家之说的基础上,根据神话学的有关理论,对夸父神话重新加以审视、清理,特别认为夸父神话的核心情节并不是“与日逐走”,而是渴饮河渭之水,从而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夸父是导致河渭之水干涸的旱神,是自然神。并据此把夸父神话的零散记载凝为一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
论《山海经》的叙述结构及其文化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海经》的叙述结构呈现为平面铺排的网络状 ,这种叙述结构 ,与华夏早期经济方式孕育出的汉民族思维模式同构。《山海经》与九鼎图像互相映照 ,在宗教层面具有控制神奸的力量 ,在世俗层面具有凝聚民众、巩固政权的功能。作为上古百科全书式的文化文本 ,《山海经》是国家意识确立时的产物 ,也是上古华夏大规模群体行动者经验与想象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雕塑作为一种仿形艺术,在世界各地多有建树,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位雕塑大师,更把雕塑艺术推到顶峰.中国的雕塑艺术多半表现为神塑,如关帝庙、药王庙的塑像.本文通过《山海经》中有关逢蒙、大行伯、柏高、叔均、王亥等人物的记载.发现“有人“一词的用法,并非指现实之人,而是石像的代称.以此证明古老的神塑艺术源于《山海经》,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11.
在《山海经.大荒南经》关于大明山古为"氾天之山"和《淮南子.地形训》把赤水(红水河)视为帝之神泉的记载中,透露了大明山在壮族先民心目中可能是一座神山天梯的信息。考古发掘也印证了大明山周围一带是壮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大明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也有条件成为壮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12.
尧禹二帝葬攸县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尧陵者都以《汉书·地理志》之说为失 ,禹陵之在浙江亦与《山海经》、南岳之《禹王碑》不合 ,因此尧陵禹陵之确切地点大有重新研究之必要。大量记载表明此二帝的政治中心在南方。造成二帝陵误传的主要原因是司马迁未认真研究《山海经》和《禹王本纪》 ,这直接影响到《汉书·地理志》之记载。通过大量的史料 ,并按《帝王世纪》和《山海经》所指引的方向进行实地考察 ,可以发现二帝均葬于攸县高枧乡。有关部门应组织考古专家前往核实  相似文献   

13.
时空之钥--《山海经》的神秘数字探析(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里的神秘数字有着特殊意义。抽取《山海经》中所包涵特殊数字 (即具暗示性而不纯粹为一般形容和计数功能之数 )的神话记述 ,进行分析 ,可寻找出《山海经》内之神秘数字 :三、四、五、九 ;从各神秘数字于《山海经》神话记载中之共通性及文本透露之线索 ,抽丝剥茧 ,解析其源起和象征意义 ,可发现神秘数字与初民时空观念间之密切关系 :数字三是“超越” ,象征“创生” ;数字四是“四方” ,象征“秩序” ;数字五是“中心” ,象征“完美” ;数字九是“边际” ,象征“极限”。笔者对《山海经》本文之客观统计与分析 ,辅以文字学原理 ,并引证人类学资料 ,冀能以《山海经》为基始 ,解开神秘数字之谜。  相似文献   

14.
巴人世系考     
《山海经·海内经》曰:“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与《山海经》此语类似,《路史·后记》曰:“伏羲生咸鸟,成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后顾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稍有不同的是,《路史略《山海经》中的“太吴”改成了“伏羲”,并又在“后照”之后加进一“顾相”,认为“顾相时始为巴人”。由于《山海经》与《路史》的记载,加上太昊、伏羲的区别,在巴族族源问题上便形成了西源说、东海说和东西二源、形成于清江说。西源说认为,《山海经》记载中的太吴即伏羲,而伏羲为西…  相似文献   

15.
古牧一 《新天地》2016,(2):52-53
从桃符到春联 起初,汉朝的人们习惯在春节来临时在门前设置桃符,这时的桃符就是桃木上面画着神荼、郁垒两个神仙,按照东汉王充在《论衡》里引述的《山海经》所说,神荼、郁垒是黄帝用来驱鬼的干将,人们相信有这两人看门,百无禁忌.东汉张衡在《二京赋》里说:“度朔作梗,守以郁垒,神荼副焉.”这就是描写当时洛阳的桃符风俗.之所以用桃木为符,是因为桃木被人视为仙木,能压邪驱鬼.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首次将《山海经》列入子部小说家类,冠于异闻之首,并称之为"小说之最古者"。其分类的原因仅是道里山川难以考据,依据不足。《山海经》文本形式上篇幅短小;内容蕴含"大道";内容记载具有真实性,神话传说在传播过程中未"变形",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真实性评判标准。这三方面从小说特征上补充了《山海经》列入小说家类的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记叙了许许多多的怪物,曾被人称为“语怪之祖”。连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两千多年来,有人迷信它是实有的存在,有人则嘲笑它荒诞不经。鲁迅说,“虽信之失当,而嘲之则大惑也。”今人则大都一言以蔽之曰:这是原始人“奇特的幻想”。然而,幻想只是形象思维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既然是一种思维形式,它就不能超越思维的最基本的规律。无论今人和古人,只能思维曾经存在、现在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而决不能想象不曾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东西。无论是控制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是一部先有图册,后有文字的著作。商周时代的职方氏是《山海经图册》最早的绘制者,训方氏则是《山海经》释图性文字的最早著作者。从最初的来源、作用乃至具体的文字结构上看,《山海经》应该是一部由宫廷传播开来的具有地理性质的释图类著作。《山海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它大致属于先秦古籍。《山海经》所载大多为先秦时期人们所熟知的历史掌故或对天下地理的普遍认识,其中多有对于出铁之山的记载,同时充斥着大量的神仙方术、长生不死等思想,因此,《山海经》既非成书于夏代,也非秦汉以后的著作,其大致当是产生于商周至于春秋、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海经》与《子虚》、《上林》赋在内容、叙述形式、语言形式上的对比,考察了《山海经》对二赋自然环境描写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反映了《子虚》、《上林》赋对《山海经》中博物思想的继承。《山海经》的影响并不止局限于《子虚》、《上林》赋之中,汉大赋,甚至之后的赋体创作都有这种影响在其中。  相似文献   

20.
研究历史文献,并结合考古发掘,发现巫山得名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巫山者,西有黄鸟"有关,与巫咸山无关。巫山神女故事肇始于宋玉《高唐赋》,与《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的姑媱之山的女尸无关,与屈原《九歌.山鬼》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