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海经》与禹、益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自古托为夏代之王禹及其臣下益所作。本文依据《尚书》中“禹平水土、主名山川”之说,结合《山海经》全书鲜明的命名类物倾向,考索禹、益神话中言灵信仰和法术思维的诸种表现,在治水行为之外归结出巫术性符号行为的重要母题,从而说明作为“巫书”的《山海经》和作为“巫师王”的禹相互依托联类的神话思维背景,并兼论巫咒、禹步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中沃之野、诸夭之野实即羌之野、诸羌之野,它们和昆仑、岷山、都广之野本是一地。古人相信,昆仑和都广之野的建木不但是天地的中心,而且还是连接天地的天梯。实际上,沃(羌)之野和昆仑都是古蜀族中的蜀山氏和蚕丛氏以岷山为原型,神化而成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的神话思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将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的奇书《山海经》与古埃及神话、印度神话相比较,指出《山海经》将小说想象与奇丽而神秘的大地神思联系起来,从人的本性及这种本性的外化方式上思考,模糊人、神和禽兽的种类界限,形成了化生创世和异体合构的野性思维,以及二元对应原则.这种神话思维,使《山海经》具有迥异于史诗性神话的原始性、非情节性和多义性的特征,为中国其后志怪之作提供了千姿百态的灵感触媒.  相似文献   

4.
一在人类学研究中,有一个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结论:在人类的幼年期,曾经存在过一个图腾崇拜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人们深深相信: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处于自然界的独一无二的特权地位,而是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不比其他成员更  相似文献   

5.
6.
图腾、图腾神话与古代符瑞——中国古代图腾文化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图腾崇拜作为一种原始社会的组织制度在步入阶级社会后逐渐消失了,但是它的信仰方式却以另一种历史的变态———符瑞信仰长久地保留了下来。符瑞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征兆信仰方式,它与图腾崇拜之间至少有两点关键性的联系:一、符瑞的物象有很多来自上古先民崇拜的图腾物;二、与前一点相联系的是,符瑞与图腾神话之间的关系亦十分密切。通过考察具有图腾崇拜背景的符瑞,亦可略窥中国古代多元文明相互融合为一的这一伟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四方神名分别是东方折丹、南方因乎、西方石夷、北方,四方风名分别是东方俊、南方民、西方韦、北方。古人认为,太阳的日循环是经由东南西北的顺序运行的,东南西北四极点正对应着一日的朝、午、夕、夜四时。《山海经》四方神名的名义正好体现了太阳在朝、午、夕、夜四时,或者说东、南、西、北四极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近两千年的研究历史,构成了《山海经》研究的学术史,古人以序、跋、评点、注疏、诗文等多种形式就《山海经》所发表的看法,突出地体现出古人的神话观。历代学人对《山海经》神话的看法经过了先秦两汉的发生期、魏晋南北朝与唐宋的发展期,到明清时达到了深入拓展期,通过对这三个时期的古代学人们的《山海经》神话研究的历时性梳理,得出《山海经》神话批评史的历史嬗变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中保存了中国最原始的神话资料,同时也保存了中国古代社会珍贵的文化信息.提取<山海经>中的变形神话,并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发现,变形神话中不但有社会道德体系和群体权威的构建,还有原始生命意识的反映,同时,变形神话对整个族群的文化传统在文化交流中的保持和变化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人类的功利心理与神圣的社会体制由此在变形神话中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变形神话也因此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是一部蕴涵原始文化的古代典籍,反映了中国上古社会的原始信仰。原始宗教信仰作为原始信仰的一部分,在《山海经》植物神话中有大量记载,主要体现在载日神树、变形神话等方面。通过梳理这些原始宗教信仰的表现,可发现相较于今日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信仰承载的是十分现实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创世神话总是各神系的粘合点。这一现象可以作两种解释:或许创世神话是这些系统共有的;或许创世神话是这些系统争夺收编的焦点。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古典神话的系统性。在神话系统的讨论中,拿西方观念来衡量中国材料,这实际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必须确立《山海经》作为神话经典的地位,这样方可避免种种问题。《山海经》的神话系统也只是潜在的,而“潜体系”可以说是中国神话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康濯的《洞庭湖神话》(载《中国作家》1988年第6期,以下简称《神话》),是他继短篇小说《批准下乡记》之后一部反映湖南家乡农村生活的中篇力作。它从一个方面描写了洞庭湖四十多年的历史变迁,看似神话,却又不似神话。它从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似”与“不似”的矛盾统一中,以长远而恢宏的历史观照,透视出历史的纵深感与丰厚的文化容量;塑造了胡兴水和“我”等几个真切丰满的人物形象;时间跨度大,作品网络也有巧妙之处,展示着作者宝刀不老的创作取向和艺术丰姿。  相似文献   

13.
成都最先是居住在岷山的古蜀人(即蚕丛氏、蜀山氏)崇拜的圣山,它和昆仑、岷山虽名异而实同,都是沟通天地的天梯,亦即天柱.古蜀人内迁成都平原后,"名随主人",他们将新居地亦命名为成都.而"圣山崇拜"对古蜀文明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山海经·大荒经》里,颛顼神话所处的方位与太阳视运动的规律有吻合之处,即颛顼少年成长的空间位置在东南角,这里为太阳冬至时升起的地方,预示着一年的开始;颛顼死亡埋葬地为东北角,这里是阳气开始走向衰微死亡的夏至点;颛顼死而复苏的地方是西南角,这里是太阳冬至时落山的地方,预示着一年的结束与新一年的开始。颛顼名称的语音与"日"有关,其神格为太阳神。颛顼与共工争斗的神话实为日神与雷神对立矛盾的体现。颛顼演变为水神是将五帝与五行匹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读山海经》是一组兼有咏史与游仙内容的诗歌,通过咏史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淳风日尽”的幽愤,通过游仙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缺憾的补偿。咏史与游仙统一在诗人“自娱”的创作目的和审美标准基础上,从而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带来了多样性,也给陶诗的美学思想带来了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两部古歌《黑暗传》和《善歌锣鼓》的发现,意义重大。二者互为补充,互为印证,共同具有原产于荆楚地区或与这一地区有特殊关系的开辟神话因素,诸如盘古、日月、洪水、养天育地的神话等。而通过具体分析这些开辟话神因素,人们可以明确肯定荆楚神话的特殊价值及其所应占有的历史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中塑造的诸神形象特征、神话的内容及特点,展示了人性因受到外界蒙蔽不能正确认识自然、社会而开始逐渐复苏,人性中的理性精神越来越浓厚,虚妄的成分减少,更多的是真实。神话作为远古先民童年时期的记忆,是我们窥探先民生活和远古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文学创作素材的资料库,其中蕴含的文学思想是后人进行文学创作的思想源泉,有着重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符号是人类的一种经验或创造,它对抗着超验。原始造型艺术或含巫术目的,借助“描画”来控制(渔猎)对象———有的理论家就用它来诠释某些原始艺术品的起源或功能。这是海神反对凡人描绘它的形状的重要的巫术心理原因,这就是图像的一种威力。由神话读神画,以神画解神话,可以获得新的认识人类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列维-斯特劳斯在1962年同时出版了《野性的思维》和《图腾制度》两本书。他用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原始人的思维和人类学家们所研究的图腾制度。如果说《野性的思维》直接地阐明了原始人的二元心智结构,那么《图腾制度》一书则是通过对各个人类学家对图腾制度的理论和方法的批判和借鉴来阐述二元心智结构。它打碎了图腾制度这一幻象。列维-斯特劳斯以一个精妙的类比揭开了打碎图腾制度幻象的序幕。在书的开篇,列维-斯特劳斯就指出:图腾制度就像歇斯底里一样。我们总是在强调歇斯底里是种病症,歇斯底里的人与我们是如此的不同。而弗洛伊德的…  相似文献   

20.
古神话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基因,以独特而极具魅力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本然状态和精神世界的伦理诉求。作为精神原生态的中国古神话是先民对自己生活世界的最初认识,《山海经》渗透了原始先民对周围世界的创造力量的信念。伦理世界是由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构成的实体性的世界。中国式"伦理世界"的自然样态最初体现为古神话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中国古神话透过传说故事等精神现象形态,创造出一个世界和心灵的综合统一体;进行着人的规律与神的规律的矛盾运动;实现着伦理世界的预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