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西的海洋文学艺术展现了人类的海洋文化观。早期,人类对海洋有着恐惧和膜拜的海洋文化观。中国如精卫填海的神话、徐福东渡寻仙药的传说和后代诗词曲赋中对大海的颂扬等。西方如古希腊神话中暴躁易怒的海神波塞冬、《荷马史诗》中奥狄修斯海上的历险传说等。因  相似文献   

2.
妈祖与我国古代河神、海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妈祖是海神,确切地说是航海神或河海航行保护神。自从妈祖被塑造成航海神而具有了总领四海的职能之后,我国古代旧有的河神、海神在人们的心日中都退居次要地位,甚至成为妈祖的下属。这是妈祖研究者所公认而熟知的事实。但是,后起的妈祖何以能取得航海神的地位而寝寝驾乎历史悠久的旧有河神、海神之上?迄今这方面的研究尚嫌薄弱。笔者认为,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把握妈祖信仰的性质,也有助于加深对宗教心理学和宗教进化论的认识。本文试从比较研究入手,提出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期望获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妈祖崇拜宗教类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崇拜属于何种宗教?对此问题的答案形形色色,莫衷一是.目之为道教者有之,视为佛教者亦有之.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海神妈祖的神化……兼有佛、道两种神性.但事实上,佛教道教对此都不认账,她的神化独立成为似道似佛,实质上是非道非佛的,仅仅是航海家们精神寄托的独立神."类似的说法是:"妈祖传记融合着三教合一的内容":"天妃在宋代虽然用道教的手段加以神化,还加以佛教的说法观音转世来深化,变成了似仙似佛的神,而在清代后期,群众中更流传天妃的神符、经文等,但航海家的信仰却不纳入佛道之流,而是用女海神独特的办法来对待天后,成为精神寄托."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作为"航海家们精神寄托的独立神"或"女海神"到底应纳入哪一种宗教,仍然没有说清楚.本文拟就妈祖崇拜的宗教类型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从海神信仰看中国古代的海洋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神信仰实际是涉海民众海洋观念的外化表现,通过分侧面地多角度地考察中国古代主要海神信仰从人面鸟身的早期海神到四海海神、海龙王、妈祖、地方海神和专业海神的的历史传承与流变,并通过分析海神传说及相关民俗事项,可以透视出中国古代海洋观念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即源远流长的“四海”水体观念,“鱼盐商利”的海洋价值观念,敬畏与驾驭交织的海洋本体观念。总体上看,由海神信仰所折射出的中国古代的海洋观念在现实和虚幻两条轨道上前行,并且随着涉海生活的深入在历史时期内越来越趋向现实,人海关系中人的力量不断增加。所以,那种认为中国古人将大海视为恐怖之地并对之深怀恐惧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13-121
两宋时期,随着海洋开发和海上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崇拜之风日趋活跃,涉及的社会群体相当广泛,包括海商、渔民、士绅、僧侣等。这当中,两浙地区颇具代表性,其海神崇拜有的是基于海洋意识,有的与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报恩思想密不可分,有的则是受到佛教观念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多元化、实用性的特点。从更深层次来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海神崇拜的兴盛,体现了海洋开发不断加强的趋势,反映出开放与包容的地域文化精神。同时,海神崇拜不仅满足了人们祈求安康的精神寄托,也有着多方面的文化和社会功能,对东南地区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妈祖信俗的性质及中国学术与宗教的多元互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路评有关妈祖信俗的性质的歧见论争关于妈祖信俗的宗教属性及社会性质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分歧较多、争论较大。例如:李四思《妈祖信仰》说:妈祖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海神,也是万能之神。但是,她属于什么宗教?具有什么性质呢?目前学术界有几种观点,一种认为属于佛教,一种认为属于道教,一种认为是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合一。从某些现象上看,三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仔细推敲,她又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宗教,而是一种民间信仰,但她深受佛教、道教、巫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①其实,上述观点包括李露露的看法,都未能正确全面地…  相似文献   

7.
妈祖信仰,作为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一种共同文化现象,体现了两岸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相互联系和交流.这种共同的信仰,与其它许多文化现象一样,都是以共同的中华文化为背景的,都深深地映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本文循着妈祖信仰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足迹,结合中国民间信仰的一般特点,探究妈祖如何由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巫成为"护海之神",又由"护海之神"成为"天妃"、  相似文献   

8.
论妈祖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妈祖———世界闻名的海上女神,劳动人民信仰和崇拜的偶像。千百年来,在中原内陆文化向海洋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并从国内信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信仰。本文拟透过妈祖文化现象,从三个方面谈谈妈祖文化精神。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妈祖的身世,一千多年来,人们赋予诸多神奇色彩。很多动人的传说,反映了人民的某种善良的愿望和奇妙的想象力。但是,妈祖确有其人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从散见于宋、元、明、清有关她生平事迹的一些史籍中可知,她是宋…  相似文献   

9.
澳门是木帆船时代东西方贸易的优良海港。东西方航海者及其后代,各自在这里供奉着代表不同民族文化的航海保护神。明朝初年,妈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航海保护神的主神。澳门的大部分中国居民,自古以来就是热诚的妈祖信徒,而妈祖阁则是澳门妈祖信仰的发祥地。本文试图结合澳门的历史,对妈祖阁与澳门妈祖信仰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一、弘仁阁的创建及其年代 传为妈祖阁最古老的建筑的弘仁阁,是一座“于(?)岩古石间,就石窟凿成的石殿。殿内四壁,雕刻着海魔神将,古彩斑斓,中央供奉天后。……其起源充满神话色彩。据碑志记载,相传明朝时候,福建人  相似文献   

10.
妈祖是民间传说的海上守护女神,近年来海峡两岸掀起了研究妈祖的热潮。今年正值妈祖诞辰1030周年。4月21日至25日在其故乡福建省莆田市举行了首届“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台湾代表应邀参加。以大陆妈祖出生地莆田渭州岛为主干,台湾北港朝天宫为主祭,通过“认祖归宗”,重温“故国梦”,寻找“乡土情”不仅把“妈祖研究”推向高潮也为祖国统一从历史文化方面做了一次舆论准备。在人类历史上有“现实的神话”希腊海神“波赛敦”有“神话的现实”中国海神妈祖;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而后者有更亲切的现实感与历史感。而妈祖作为正义、善良、美好的化身,所涵蕴的精神力量已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妈祖文化”说和“妈祖信仰民结”论,正在使“妈祖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本刊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现特开专栏,发表部分会议论文,以表我们对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之热情以期推动“妈祖研究”之进展。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中西文学作一鸟瞰就会发现海洋在其中占有不同的位置。在西方,“海洋”母题是历代作家执着追求的对象。“海洋”的形象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联系。“海洋”体现着不同时代鲜明的时代特征,“海洋”的演变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从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赛东,到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古罗马时代维吉尔笔下的埃涅阿斯,“海洋”的支配力在经历着从神到人的过渡;而到文艺复兴时  相似文献   

12.
拓荒期的自然崇拜、笃信天命、信仰鬼神这种人类童年期共有的主要信仰形式,其宗教意味本来可以使中国象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产生宗教。但自周至春秋以来,中国产生了一场迥异西方造神运动的重人运动,孔子就是这个从原始宗教到人文思想演变运动的宗师。孔子的“人学”,涵摄了整个人类的美行美德,以理性思维代替宗教神学,淡化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奠定了中国文化重人远神精神的主导地位,开辟了古代人文精神的新世纪。一、继天道而立人道夏、殷时,人的祸福完全由天、鬼神所决定,“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①…  相似文献   

13.
妈祖由人而神、由海壖陬而四?睬?这自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当我们试图把握妈祖信仰起源的本质原因时,我们首先无法回避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妈祖为什么被创造于宋代,二是妈祖为什么能凌驾于众多的海神之上并替代其他的航海保护神而被广泛信仰。笔者反对把妈祖信仰的起源单纯地归结为海事活动频繁的简单化做法,但并不否认海事活动的愈益频繁是妈祖信仰起源的直接动因。正是这样,早在秦汉时期,北起渤海,南至广东  相似文献   

14.
区域生存意识、功利性思想与汉唐海神信仰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神信仰不仅是人类社会特定阶段对神灵恐惧与迷信的文化表现,也是一定区域内民众应对海洋灾难时的能动性反应,其直接表现为一种生存意识与精神支撑.尤其在海洋防灾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伴随着沿海开发与海外交流的日渐增多,海洋灾害与海难频发.为消弭海上灾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护佑海洋、驱灾避难的海神成为航海者与民众心中的精神力量与安全保障,也成为统治者获得海洋政治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正是在海洋生存意识与功利价值思想的双重作用下,汉唐时期的海神信仰出现巨大转变:一是由汉晋时期的备受冷落到隋唐五代的尊王封帝,地位倍受尊崇;二是本土的民间信仰与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观念一起,在唐代以后逐步形成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5.
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程利田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干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累。朱嘉理学正是这种文化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继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维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犹如每个原始部落都有其图腾一样,任何文明民族也都有其理想人格作为其文化精神之表征.因此,不论是探索民族文化精神之源流,还是弘扬民族文化之精华,都离不开对民族理想人格的理解和分析.古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是一种圣贤人格.两千多年来,在历代以儒生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的美化中,其形象不断被完善,其地位代代升高,由古人成圣人,由圣人而及天理,由外在的典范而成为内在人性,直至被抬到宇宙本体的高度.至此,它就不仅是个体趋达的人生理想,而且成了安置于人性之中的监控个体行为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一、东方世俗之神1、上帝之子神话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早记载,作为民族文化精神表征的理想人格也就深深地扎根在这种原始精神的土壤之中.在远古神话里,人们渴望不受时空限制,时时与神交往,受神的庇护.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双重选择面前──论90年代中国小说创作王洪岳人类的历史发展好似一个怪圈。在人类诞生之前,自然是没有历史意义,没有精神向度可言的。然而在西方文化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后工业社会以后,一种以消平历史深度,消解价值追问为己任的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8.
海神信仰是人们对海洋神灵崇拜的产物,秦汉时期在继承先秦海神信仰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海神信仰的内容和形式,使秦汉社会的海神信仰呈现出了人格化、世俗化、社会化的新特点.随着海神信仰的发展,秦汉社会的海洋意识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海洋控制为主体的海洋政治观得以践行,而海洋文化观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海洋意识的范畴.至此,海神信仰与海洋意识已融入到秦汉社会中,成为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差异,在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即已初现端倪。在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基本特征:1、神和英雄(半神)身上体现出一种明显的美之理想色彩。感性的和狂想的浪漫情操构成了神话的基调。2、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神族组成了一个具有贵族民主制色彩的神界社会,在其中妥协精神取代了专制作风成为众神相处的基本原则。3、导致神系发展的动力是一种不间断地发挥效能的自我否定机制,它的最终根据是那种形而上的和不可知的“命运”。在中国的“古史神话”中,我们却看到一些恰好相反的特征:1、诸神普遍  相似文献   

20.
普遍意识:中国美学自我超越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意识缺乏是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之突出局限。当代中国美学需走出本民族文化特色守护神角色 ,以人类文化共性为立足点。超越中华审美精神个性 ,以中华审美特殊性材料研究人类审美共同性问题之普遍意识是新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自我超越、深化的关键环节。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自然审美、工艺审美和生活审美传统 ,此正为西方美学之弱项 ,深入、系统地研究此三大传统 ,将大有益于中国美学史和美学基础理论研究 ,亦大有益于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