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来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重要部署。近年来,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但其支撑作用仍有待增强。要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亟需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要素供给、产业协同、融资渠道、需求带动和发展环境等制约因素,加快健全以要素支撑、产业支撑、政策支撑、需求支撑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对从CSSCI数据库中下载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篇名的记录进行分析,绘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献共引、关键词共现、期刊共引、作者共引等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研发外溢、创新系统、知识产权等是该领域的前沿问题。9篇经典文献构成的核心理论演化路径显示"金融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理论演进的"主线"。文章为研究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品牌生态要素体系的构建及内部驱动关系的确立,有助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创建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品牌。通过文献法找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品牌的关键词条,然后通过焦点团体访谈建立了生态要素体系,并分析了要素之间的驱动关系,再经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检验了这些驱动关系,结果表明,宏观环境要素、资源环境要素、产业环境要素分别正向驱动产业园区要素、群内企业要素,产业园区要素正向驱动群内企业要素,群内企业要素正向驱动品牌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4.
以黑龙江省四大主导产业、十大重点产业和六类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将不同产业范畴内的产业划分为"跃迁式"、"引导式"和"关联式"三种类型,配套提出相应的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是指产业集群内以各企业等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协同竞争是产业集群演化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对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捕食与竞争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策略选择需要重视产业集群演化的协同效应,防止过度竞争;应以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优化为依归;注重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合策略等。  相似文献   

6.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学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相应人才的有力支撑,人才队伍的规模大小,素质优劣以及结构的合理与否均会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国各区域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科学、全面的区域人才发展规划,以切实保障区域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本文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人才发展的对策及人才发展规划制定的要点与实施建议,为地方政府或部门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标准差椭圆法和马尔可夫链法考察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研究发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尼系数处于较高水平,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存在显著的非均衡特征,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分布重心由"西→西南→南"移动。未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化将呈现中、低端弱化与高端强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协同是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要义。本文以合作申请专利信息为依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城市创新协同网络、组织创新协同网络、个体创新协同网络3个维度,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技术创新演化过程及机理。研究发现: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技术创新协同具有地理邻近特征,地理距离较近的城市更利于开展面对面的直接互动与交流,提升了技术创新协同和再创新的速度;②粤港澳大湾区组织间技术创新协同具有组织邻近特征,组织属性相似的协同双方,更易于建立信任关系和业务往来,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协同;③粤港澳大湾区个体间技术创新协同具有技术邻近特征,具有亲缘关系的集团企业,因技术相近、业务相同而更易于技术创新协同、转移和吸收;④应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利用活跃的市场经济优势,从城市、组织和个体角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外部环境变化会给企业带来潜在威胁,但只有企业内部能力无法与其匹配时才会对企业产生真正价值损失.文章借鉴演化经济学的某些观点,从企业动态能力及组织演化的角度提出了对外部环境战略风险的平衡与匹配,并模拟了企业战略体系接受刺激与演化变革、再循环的过程,提出提升动态能力才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产生的战略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揭示科技创新与产业成长的互动规律,对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演化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过程与产业成长间的互动共生关系,运用省级区域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过程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成长间具有显著的互动共生关系,且这种互动共生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基础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且各阶段间呈现明显的次序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AHP-灰色关联度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系统理论和技术创新流程的视角,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创新需求-创新构思-技术支撑-资源投入-研究开发-成果产出-效益实现"的七阶段过程体系,并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要素概念模型。根据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支撑能力、技术创新载体、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技术创新效益和技术创新管理等多维能力要素构成的协同系统。研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检验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产业系统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经济元组成的动态演化系统,其主体要素是各产业部门。产业系统的演化意味着系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由于产业系统的开放性、层次性和非线性,必须从动态意义上去理解产业系统的状态变量。新产业的产生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系统内产业分化与产业重组是产业系统结构演进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产业系统演化本质上是系统内产生结构的调整、重组和升级。利用产业演化模型相关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类产业1985-2004年的整体演化轨迹进行了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普通机械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目前已经进入产业演化周期的衰退期以外,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设备制造业目前均处于成熟期,只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正处于成长期,发展态势良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产业系统演化的典型代表,其技术创新效率与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产业技术创新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产业演化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我们评价和发展产业系统演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2007—2019年市级层面宏观数据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交叉匹配,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高铁开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影响,并研究了消费升级在此影响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并保持稳定持续性,同时,消费升级在此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了高铁开通的创新激励效应。高铁开通的创新激励效应以及消费升级的调节作用更多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  相似文献   

14.
吴升 《统计与决策》2016,(13):55-57
文章以技术创新网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的模型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课题研究数据,验证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作用机制模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据此,从技术创新网络、网络联盟与企业组织学习等维度,对提升技术网络协同创新绩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5.
加快培育内蒙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近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2010年4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产业。201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内蒙古正处于经济结构转  相似文献   

16.
王谦  王哲 《统计与决策》2020,(16):110-114
基于2005—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子行业面板数据,文章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和占比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及占比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两者总体差异均呈递减趋势,区域间差异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差异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为战略新兴产业占比差异的主要来源;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均呈多极化趋势,东北地区则呈两极分布;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呈现多极化分布,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集中分布,东北地区极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对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而创新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要素间的协同发展是决定该系统能否有效发挥整体功能的关键。将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划分为环境、合作和内部三个子系统,并依据协同学理论构建一个模型对其协同度进行评价,为获得关于创新系统整体运行状况的有效信息,以提高整个创新系统有序运作提供一套科学的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我国29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现象;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城市化率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大,资本存量的提升则有助于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联盟中,创新主体的明确和校企各方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合作关系是开展联合创新的关键问题.运用中国制造企业的数据,考察了技术交易、战略联盟及研究联合实体三者的产学研创新效率,并引入企业规模、政府投入、所在地域等因素对产学研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实证,结果显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形成产学研的战略联盟形式具备更高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0.
提高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是新时代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文章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实证考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高铁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提升作用表现出时间递增效应。相较而言,高铁开通对东中部地区城市、非一线城市、中度和低度耦合城市的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提升作用更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高铁通过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提供了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