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0—2012年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二者间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的演进规律,以期为协调吉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的评价及决策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任务.文章把能值理论与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益评价二者紧密结合,并对现阶段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土壤能值的损失未计入能值分析的缺陷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以杭州市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四个方案进行了能值产出/投入、能值密度、土地环境负载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评价.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四个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优均为BP网络模型方案.文章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与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杭州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又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反作用.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3-2012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时空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测算出各省份2003-2012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省份的对比类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强有力的互补作用;2012年广东省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甘肃省最低,全国各省市耦合协调比为22:9.通过对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对比研究得出:北京、天津、上海三省市属于新型城镇化相对滞后型;2003-2012年间各省市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了依据效率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问题.并对内蒙古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4~2004年内蒙古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比较高,而且呈现出上升趋势.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雾霾日益严重,以空气质量为代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通过建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三省市2004年-2012年间的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间的动态耦合情况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偏离度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武汉市1981-2003年度产业结构效益的演变轨迹,建立三次方曲线的时序动态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武汉市2004-2008年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未来五年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优化提供信息支持.文中对比全国、北京、上海2003年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找出差距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优化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并对1991~2010年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及预测,根据协调度建立了预警系统,并对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不断下降,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拟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理论,在历年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详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河北省1990~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以揭示河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并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机理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剖析,为促进河北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及制定科学的区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一种综合考虑城市承载力与城市协调发展目标的城市发展战略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承载力优化模型”和“城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城市发展的评价工具.利用上述评价工具,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其人口承载力极限,并对城市发展协调度进行测算,通过定量仿直与定性分析.为城市发展决策提供辅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研究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问题。首先介绍了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计算系统之间协调度的模型,并建立了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鞍山为例,计算1993年到2003年鞍山地区防洪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度,得出了鞍山防洪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度较高的结论,并验证了此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测算了数字物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并对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三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表现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在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表明其对总体耦合协调度起到重要作用,其他驱动因素依次为物流产业增加值、区域GDP、R&D经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  相似文献   

12.
以东北地区3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略有增长,生态环境水平增长幅度较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C介于0.3~0.5之间,处于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度D介于0.35~0.5之间,整体上处于轻度失调与濒临失调阶段;地级市层面的耦合度仅有大连处于磨合阶段,其余城市均处于颉颃和低度耦合阶段;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的耦合协调度等处于领先地位,外围中小城市处于濒临、轻度和中度失调阶段;将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分值划分成4种象限类型,从动态的角度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性进行类型划分,依据划分类型提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阶段,我国土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在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应针对空间尺度的差异,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别构建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进行评价,找出当前土地利用的潜力与存在的问题,寻求土地最有效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范敏  王军 《浙江统计》2014,(6):45-47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构建了南京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对2000年以来南京城市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了综合测度,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其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维度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者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均衡发展的阶段,虽两者的协调度呈现一种波动式的变化,但在总体良好发展的态势下,近年出现协调度下降的状况也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测试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态势系统稳定性,(以宝鸡市为例)揭示其各分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度的差异性,以进一步研究土地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发展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为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构建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机制及其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从评价值来看,201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介于0.216~0.331之间,协调发展类型涉及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而且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占总数的76.9%,这说明江苏省各个地级市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发展层次;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整体上表现出苏南地区高于苏北地区的趋势,即经济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二者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典型特征对传统钻石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以修正的钻石理论模型六要素为依据,构建了长江经济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法和熵值法的主客观组合评价方法,以及改进的TOPSIS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2012—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行了动态评价和系统协调度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虽稳中有升,但缺乏要素支撑,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严重;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协同性差,亟需构建区域整体多元化协同机制;长江经济带人工智能产业系统协调水平不显著,区域间系统协调度异质性凸显,产业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系统协调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8.
可利用土地是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空间尺度上可作为后备建设用地的土地.近几十年来,西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供求矛盾也渐趋激烈.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空间资源配置迫在眉睫.文章利用RS&GIS技术,以乡域为评价单元,评价了西藏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数量特征、质量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约有510万公顷,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总体上较为丰富,但其分布不均匀,且质量较差,仍存在供需矛盾尖锐的问题.政府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2):121-128
从电力系统运行的环节对新能源电源与区域电网协调规划模式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构建了一套能够反映二者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权重优化组合模型实现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优化,得到了各层指标最终的组合权重;以此构建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全国及甘肃、河北等五个省份的新能源与区域电网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动态评价和监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全国总体及甘肃、河北等五个省份的新能源与电网总的协调发展程度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河北在发电、输配、调度、用电等各个环节协调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在各个环节的协调度与全国有较明显的差距,其他三省各个环节的协调度与全国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6—2013年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统计数据,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根据以往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指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由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陕西省协调关系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的协调发展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增长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虽促进了陕西省协调发展度的提高,但仍处于中度协调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