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鲁迅正传》从书名到内容对鲁迅均持贬损态度。郑学稼研究鲁迅是通过一个人去折射当时的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潮,因而该书的某些史料的运用仍有可取之处。在中西文化大论战期间,郑学稼站在卫道士的立场上反对李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批判,使他成了守旧派。在禁谈马列主义的"戒严"时代,郑学稼在台湾反复歪曲、批判马克思主义,这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另一类"宣传"。这就难怪郑学稼去台后知音甚少,倍感寂寞。  相似文献   

2.
河南留学生1907年12月创刊于日本东京的《河南》杂志,是同盟会河南分会的机关报。它热情宣传三民主义、鼓吹革命,深受读者欢迎。鲁迅曾在《河南》上发表了《人间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等六篇文章。这些文章是青年鲁迅倡导文艺救国、以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有力"呐喊",也是他苦苦思索后的思想结晶。《河南》为青年鲁迅提供了一个进行思想文化批判的阵地、施展才华的舞台,而鲁迅的文章则使《河南》熠熠生辉、大放异彩。《河南》为研究鲁迅早期著述、青年鲁迅的思想转变,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而《河南》"牖启民智"的办刊宗旨、兼容并包的编辑思想以及它在当时的传播和影响,对今天来说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鲁迅早期思想的研究,不应过多地注目于章太炎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应把他所处的人文精神与科技理性对峙的世界性的历史语境,纳入研究视野。鲁迅当时的价值取向,是科学与人文两者共容互动、互不偏倚;最终指向是"立人"。欲"立人",一需"内曜",使人之内心通明洞悉,去"物质"、"众数"两大"偏至";二需"心声",使人远离伪诈,破"伪士"之"恶声"。鲁迅思想的超前性,在于对"人"这一族类整体的生存状况进行思考,在于对"唯知识(科学)之崇"及"唯物极端"的警觉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考证鲁迅《科学史教篇》资料来源引出鲁迅研究中被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是鲁迅早期思想的形成与英国维多利亚文化界的关系,特别是与那个时期"科玄"论战的关系;二是研究他的历史哲学研究需要注意他对西方科技发展史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与中国近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演变相一致,以批判旧道德为鹄的,早年的鲁迅就开始了“自由与人道”即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相一致的道德理想追求。然而囿于进化论世界观的局限,鲁迅早期思想中的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两因素呈对立之势,表现为互相“消长起伏”:个人与社会、先觉者与国民大众的脱节乃至对立构成其特定的思想内涵。随着鲁迅逐渐确立科学的人性论和辨证的群已观念,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道德理想首先在“觉悟的智识者”——鲁迅的理想人格身上达到了内在统一,并进而将道德理想的追求与科学的社会理想(“平民的世界”)的实现相联系,从而将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道德理想建筑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巴金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鲁迅与巴金的名字联在一起。不管人们认为二者有着怎样的差异,但是人们已经普遍注意到,在鲁迅与巴金的身上,表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某些共同的精神品德。他们以自己的作品和人格,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典范。鲁迅与巴金,在许多方面有着思想的一致性。早期的鲁迅是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对人的自身和人的命运进行思考的,而早期的巴金则是在安那其主义思潮的启悟下对人进行道德的观照的。鲁迅常常是在多元的、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对中国国民心理进行深刻的感性分析,巴金则在单一的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去描摹国民心理的各种苦难。尽管鲁迅与巴金在许多领域表现出不同的态势,但就其思想的哲学背景来说,却都是建立在西方人文主义的基础上的,这使他们的作品在某些方面表现了共同的精神特征。在我看来,鲁迅与巴金早期的道德观、社会观以及美学观都是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的经济伦理观是毛泽东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中国传统封建经济制度的研究与道德批判,二是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研究和道德批判;三是对建立新的经济制度的尝试及其道德基础的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爱思潮的产生,标志着"五四"前后知识分子的重大觉醒.这一觉醒,是知识者"人"的意识觉醒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当时新式知识分子把性道德的改革作为"文明之征信"和思想革命的重要方面,以自由、平等为利器,对传统中国性道德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并力图重新构建以现代性爱所奠基的新型的性道德.但是,处于新旧交替的"五四"时期,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传统与现代以及中与西的交锋,使现代性爱在实践中陷入了道德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9.
鲁迅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资源主体",其在当代中国的命运是多舛的。在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和世俗文化思潮对于鲁迅的否定与攻击中,贬抑与抗争成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之于鲁迅的两种态度。鲁迅与张承志、莫言等的精神联系已有精到阐释,陈丹青、吴冠中的鲁迅论则堪称的论。当代中学生之于鲁迅,既有理解与接受,亦有拒斥与隔膜。鲁迅作品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论争已经引起鲁研界、教育界的密切关注。当代鲁迅研究之研究既有批判,亦有建设。批判主要表现在对于鲁迅研究者自身、神化鲁迅、世俗化鲁迅、过度阐释鲁迅的批判,建设则主要表现为对于主体性、学术性、现实性原则的强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鲁迅鲜明的爱憎观念为线索,通过介绍鲁迅对“中庸”、“奴性”、“投机”等旧道德、伪道德的揭露和批判,论述了鲁迅所推崇和坚守的道德信念及其道德实践。文章指出,鲁迅的道德思想植根于他对人民大众的热爱,植根于他对民族和人民的自由、解放的追求;鲁迅的道德是一个思想发展着的革命家的道德,也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应有的道德。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起源".本文将首先说明黑格尔为什么要以"感性确定性"作为<现象学>的开端;其次,我们将阐明黑格尔本人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过程;最后,我们将指出黑格尔在此处用语言瓦解感性确定性时所犯的错误,并就此提出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凸显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标定位,创新方式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找准着力点是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期货期权是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目前虽没推出期货期权,由于它对深化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其产生、发展和壮大是必然的。期货期权的主要作用是为期货提供避险工具,但同时它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风险。借鉴国外期货期权风险管理的经验,探讨我国期货期权风险的管理,对日后推出期货期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