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念 《老年世界》2008,(18):39-39
大约10年前,医生给王大伯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王大伯当时五十多岁,还有一大段人生道路要走。他心想,总不能老是这么病恹恹地捱日子。好在对症下药后,病情有所减轻。经医生指点,王大伯知道糖尿病患者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他的锻炼方式主要是两种,一是摩腹,二是步行。  相似文献   

2.
章必成 《老年人》2008,(4):56-56
身体向来健旺的李大伯感冒了,可他坚信自己抵抗力强,不但不吃药、不休息,反而每天去打球、跑步,甚至还有意加大了运动量。他的所谓道理就是感冒不是病,搞搞运动出出汗就好了。可是,两天后他就因症状加重不得不上医院,医生检查发现,他的病情已经由感冒引起了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3.
李晓琳 《老人世界》2013,(10):50-50
最近,60岁的王大伯来到医院眼科检查眼睛,医生发现其左眼有内眼角赘肉。原来王大伯的眼角赘肉已跟随了他30多年,随着赘肉逐年增加,不仅影响美观,更是给其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后经检查可初步判定为左眼结膜血管瘤,医生告诉王大伯可以通过局部麻醉进行左眼结膜血管瘤切除手术,术后定期复查,注意预防感染和进行激素治疗,以预防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复发。  相似文献   

4.
大伯卖彩票     
刘卫 《老人世界》2014,(10):46-46
去年上半年,大伯从单位退休了。以前一直忙忙碌碌的他,猛地一下闲下来,精神上好像无所寄托。我们从家里搬了不少盆花给大伯,可大伯觉得又是浇水,又要弄肥,挺麻烦。没多久,由于没有人打理,那些花都蔫头耷脑地没了生机。  相似文献   

5.
正大伯得了老年痴呆,手脚不灵便,脑子不灵光,很多人和事都记不清楚,语言功能也受限。医生吩咐,要陪老人多活动、多说话,病情才会有好转。堂哥就隔三岔五回来陪大伯。患病的大伯对谁都不待见,但一见着堂哥,就眉开眼笑,一副乖巧温顺的模样。堂哥为了逗大伯多开口说话,想出各种法子。"爸,我记得您年轻时在广州工作过(以往大伯对广州的那段工作经历总是念念不忘),那时您的白话(粤语)讲得特别好。您现在还会不会讲  相似文献   

6.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我们本来不是哥两个。我还有个二哥,在乡下。母亲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哥、二哥和我,二哥在5岁那年被送了人。送的也不是别人,是父亲的大哥。大伯与大娘不生育,吃了好多药,可还是没生下一男半女。最后,绝望的大伯找到了父亲,因为父亲刚好有三个儿子。大伯说,过继给我一个吧。  相似文献   

7.
杨大伯的儿子准备买个四室二厅的大房子,一方面是为了结婚,另一方面也是想好好孝敬一下辛苦了一辈子的两位老人。一开始杨大伯也是十分高兴,但在交定金前杨大伯还是拉住了儿子。他说你们买个三室一厅的房子,我们两个老人呢,就在旁边小区买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这样加起来还是四室二厅,总价款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钦代主 《老年人》2006,(12):55-55
王大伯今年60岁,平时带带孙子,闲时逛逛公园,饮食正常,起居规律,身体向来健康。国庆节期间,从外地回家探亲的儿女们都感觉他明显消瘦了许多,表示不安,可王大伯非常自信,说自己是“千金难买老来瘦”。但儿女们还是不放心,坚决要求他上医院做一次体检,果然,在作“肿瘤标识物”检查时,发现癌胚抗原(CEA)的指标升高。医生顺藤摸瓜,最终发现王大伯患有结肠癌,但癌变尚处早期。目前,王大伯已做了结肠癌切除手术,正在接受后续的化疗。因为发现和治疗非常及时,医生说预后相当好。这是一则临床真实病例。然而,生活中这种不幸中之万幸的事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小月 《当代老年》2011,(12):44-44
大伯退休后就一直赋闲在家,除了有点小胃病,身体还算好。都说久病成良医,作为有胃病的老病号,大伯一遇到偶尔胃痛发作,服点约就能轻松解决,因此,这点小病他丝毫没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10.
邻居张大伯是个“句句说清、事事分明”的人,平时特别喜欢“较真”。然而,进入晚年后,他却经常与儿子、儿媳因鸡毛蒜皮的家务小事发生争吵,弄得家里“冷战”频频,张大伯整天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11.
社区里的杨大伯,退休前是一家企业俱乐部的美工,平时喜欢读报。今年,他自费订阅了国内几种老年报刊。一天,当他看到社区居委会门口连个宣传栏也没有,而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十分需求,便主动找到居委会主任,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原来,杨大伯想让居委会在门口制作个玻璃橱窗,办个社区文化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栏,  相似文献   

12.
正"声东击西"是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许多疾病也会使用这种战术。头晕的源头或是心脏78岁的郑大伯最近遇到了麻烦,反复头晕一年,最近突然中风了。经过检查,大夫告诉郑大伯,虽然表现出来是反复头晕,但问题其实不在头部,而在心脏。困扰郑大伯的疾病,叫"房颤",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心脏像一只泵,通过规律性的收缩,将血液运往身体各处。房颤情况下,心房无法规律收缩,血液只能在心房里迂回,易形成血栓。血栓从心脏流到别的部位,就极易出现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脑卒中,也就是常说的脑中风。  相似文献   

13.
芳文 《当代老年》2010,(11):5-5
家住某市矿北社区的张大伯,近日到一家邮政网点去取单位给他寄来的当月养老金时,柜台里的女工作人员跟他商量,让他帮帮忙,买一盒72元的月饼。原因是,科里给每个人都下达了卖月饼的指标任务。如果完不成,就要扣工资,这让她很着急。当张大伯说自己患有糖尿病,不能吃月饼时,对方马上变了脸。考虑到离家近方便,  相似文献   

14.
《伴侣(A版)》2021,(6):32-33
父母的债权属于遗产吗 问: 孙大伯的妻子早已病故,孙大伯一直与女儿一同生活.2019年3月,孙大伯的好友赵大伯向孙大伯借了10万元,并立下借据,约定两年后归还.不料,半年后孙大伯病故.2021年3月,孙大伯的女儿拿着借据找赵大伯,要求他归还欠款.赵大伯认为钱是向孙大伯借的,不能还给小孙.请问,小孙能要回借款吗? 答: 根据民法典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相似文献   

15.
吕斌 《老人世界》2011,(10):50-50
67岁的陈大伯有个孝顺的女儿,女儿为了让父亲快乐地安度晚年,常常安排爸爸外出旅游。对于女儿的孝心和好意,陈大伯打心底里感到欣慰。可老人每次出游,总担心自己的肺部感染会再次发作,近年来这一顽疾已成为陈大伯的一大心病。陈大伯听邻居几位同龄老友说,老年人肺部感染的病因是由于人老年龄大、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72岁的宋大伯报名参加了安徽省蚌埠市某社区退休老人志愿者服务队,担任义务护绿员。有一次,他发现某住户将小区里的一块公共绿地私自圈起来,改成了自己家的菜园子,而对于宋大伯的劝说和制止,该居民不仅毫不理会,还当众辱骂他,甚至砸碎了老人家的几块玻璃。后来,在街道、社区干部和社区民警的干预下,该住户才承认错误,向宋大伯道了歉。  相似文献   

17.
蒙在鼓里好     
闻戒 《老年世界》2007,(21):18-18
魏大伯与儿子一家同住。 有一天,儿子心脏病突发,叫来“120”急送医院。老爸因受到惊吓也住了院。儿子病愈出院,老爸却一去未归。  相似文献   

18.
半夜里,洪大伯哮喘的老毛病突然发作。儿子从床上爬起来,背起老爸就往楼下跑,因夜深拦不到出租车,又只好继续背着老爸往医院送。可是,赶到医院急诊科时,洪大伯已经气绝身亡。医生说,并非抢救时机被耽误,而是洪大伯的儿子没有一点救护常识,不该在慌乱之中背着老爸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一位临床大夫说,像这种因不懂救护常识而酿成悲剧的病例,临床上并不稀奇。哮喘急性发作时,病人呼吸困难,全身极度缺氧。为了缓解缺氧,病人几乎是拚尽全力地呼吸,以吸入更多的氧气,排出被阻塞在肺内的残余气体因此,哮喘发作时,病人…  相似文献   

19.
在东莞的一个大家庭里.一名40岁的女子某夜睡觉时忽然起身.操起利刃走向她大伯两个儿子睡觉的二楼房间.将一名幼童斩死.然后跳出楼外.坠入猪圈后继续睡觉。次日,家人发现幼童遇害,又发现在猪圈睡觉的女子身上有血迹,就将其唤醒。尽管女子浑然不知昨晚发生的事情.但沉浸于丧子之痛的大伯认为她嫉妒人家有儿子才行凶.于是报警将其拘捕。  相似文献   

20.
王弋 《当代老年》2008,(11):12-12
幽默式批评。乡下大伯从田里割稻回家,想舀水洗脸,可水缸里干得底朝天了(村里还没装自来水)。大伯没对正放暑假在家学习的孩子发火,而是拿着水瓢对孩子说:“小伙,你到隔壁大妈家借瓢水先用用吧。”天哪,人们一般只听说有缺钱断粮向别人家借贷的,却从未听说向人家“借”水的。小伙知道是父亲在批评他,便二话没说,红着脸,急急忙忙去挑满了一缸水。幽默教子,既能使孩子免去在大人面前的害怕和拘谨,又能使其在轻松的一笑中受到刻骨铭心的启迪,家庭关系必将更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