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结构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源支撑,摆脱旧有增长模式的束缚。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有合理的动力结构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动力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结构。本文在分析需求动力结构和供给动力结构优化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重塑需求动力、提升供给动力,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构建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彼此依赖的动力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良并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市场围型期非市场化信息导向对市场运行只具有外部性质。市场主体与非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关系使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出现目标背离倾向。供给与需求结构失衡终需由市场有效信息引导转变。市场转型期信息机制重构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基础上完成。  相似文献   

3.
供给决定需求,还是需求决定供给,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争论的问题.不同时期和不同经济环境中,时而供给决定论居主导,时而需求决定论占主流.由于对供给、需求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同,导致对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何者更为重要的观点各异,有的突出需求,有的强调供给.短期分析,特别是在经济萧条时期,需求对供给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长期分析,供给、尤其是有效供给才是扩大需求和促进增长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 ,指出了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市场难以开拓、有效供给不足与产品相对过剩的矛盾都制约了居民消费的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以扩大消费需求 :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2 改善消费环境 ,调整消费政策 ,引导居民正确的消费观念 ;3 调整经济结构 ,增加有效供给 ,以满足居民多层次、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拉动作用,但当前需求不旺、速度放慢的根本原因主要不在于需求本身,而在于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需要继续调整和加快升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约束在经济转轨期尤为重要。潜在总需求不等于现实总需求,总供给与有效供给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整个社会的现实总需求不可能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有条件约束的。需求结构的低层次和供给的结构性缺陷,制约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了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市场难以开拓、有效供给不足与产品相对过剩的矛盾都制约了居民消费的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以扩大消费需求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2.改善消费环境,调整消费政策,引导居民正确的消费观念;3.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以满足居民多层次、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启动我国经济的取向在于促长国内消费需求,采取改变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合理调整支出结构、积极推进住房改革、鼓励合理消费、增加有效供给的对策将有利于促长国内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高德步在1999年8月25日《经济参考报》著文认为,通货紧缩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但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是同一个问题的正反面,需求的另一个方面是供给的过剩,尤其是供给的结构性缺陷。所以解决需求不足问题不能仅仅从需求方面入手,还应从供给方面入手,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消灭无效供给。根据经济周期的规律,物价的长期下降或通货紧缩时期往往是创新密集的时期。只有创新才能使经济真正地走出紧缩,进入复苏,并创造新的高涨。而创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创造需求的创新,一种是降低成本的创新。这两类创新在经济增长周期的不…  相似文献   

10.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微观理论基础,论证了供给在供需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等量需求"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只有新供给才能持续创造增量的需求,并分析了新供给形成的环境、条件和要素,从而构成"培育新供给、新动能"的政策理论基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以"新供给经济周期"为宏观基础,从供给角度把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划分为新供给形成、供给扩张、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四个阶段,揭示了"供给创造需求能力的变化"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力量,指出"供给结构老化"是当前中国经济连续下行的根本原因,从而形成"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基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二维的生产要素理论扩展到三维的"五大财富源泉"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从供给侧划分的31种增长模式,揭示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扩张原理,并提出了一些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理性主张,进而探讨了解除行政性供给约束所能获得的短期增长空间,以及放松五大要素供给抑制所能带来的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从需求、供给、政策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分析,提出了短期经济政策和长期经济政策。指出短期政策只能提供一个宽松的经济运行环境,而长期政策则可提供一个有效的经济增长。所以,在经济衰退时期,应大力进行经济体制、供需结构、金融结构等改革,为下一个经济高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供给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论证供给的低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以及供给效率约束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内在原因,并通过我国供给低效率的实证分析,提出我国提高供给效率的紧迫性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源于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但并非是对供给学派供给管理的简单复制。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供需结构失衡、发展动力转换、经济运行面临"四降一升"、改革进入攻坚期、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解决我国当下经济面临的问题,必须供需双侧并举,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从供求关系看我国城市房价持续上涨且偏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都由其供求关系决定,住房也不例外。在分析导致我国城市房价持续上涨且偏高的需求拉动因素:人口增长;城市化加速拉动需求;住房、金融制度改革释放大量“压抑”和未来需求;城市拆迁导致的被动需求;投机需求以及相对的供给无力因素:信贷和土地紧缩导致住房供给短期不足;房地产开发成本上升;住房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有效供给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我国房价合理上涨的对策:增加土地供给;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遏制住房投机需求;正确引导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15.
靠3亿城镇人口的消费需求升级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会越来越困难,而9亿多农村人口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将是持久的和不可估量的.启动农村市场,已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一项长期方针.启动农村市场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政府、工商业和农民采取一定的措施,这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有效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完善市场体系,增加农村市场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反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严重影响西部大开发的步伐。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通常是沿着一种惯性思维,力主通过增加供给来满足西部大开发不断增长的水需求。运用供求动态平衡原理进行反向思考,有效解决西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正是背道而行。只有通过适宜的制度安排,并压缩用水需求,才能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使西部有限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源于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但并非是对供给学派供给管理的简单复制.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供需结构失衡、发展动力转换、经济运行面临"四降一升"、改革进入攻坚期、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解决我国当下经济面临的问题,必须供需双侧并举,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有效需求不足”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指出 :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使农村居民在消费结构中比重太低 ,从而制约有效需求 ;同时收入预期不稳定和众多产业有效供给不足 ,使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充分释放 ;投资效率不高的结构性问题 ,使扩大投资规模 ,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难以充分奏效。因此 ,在充实需求政策的同时 ,需要加强供给调控的政策力度 ,深化体制改革 ,释放微观主体活力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7,(4):115-121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虽均可被视为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式,但两者在时效性、针对性和运用的政策手段上均具有明显差异。中国经济供给侧面临有效性不足、产能过剩、结构失调、成本较高等问题,而经济需求侧面则面临投资渠道不畅、政策效应下降、外需依赖较大、内需启动受阻等困境。实现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必须利用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改革方式,发挥二者各自优势:在供给侧充分调动企业增加有效供给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需求侧陆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积极刺激个人消费。依靠"双侧改革"陆续消化过剩产能与库存,不断推动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使实际产出陆续回归潜在产出,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以消费供给来促进消费需求的上扬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仅从需求侧探求消费需求的增长无法对现实问题给出全面解释,秉承需求侧与供给侧对接的理念才能共同拉动经济进步,从根本上推动消费需求的上涨。中国目前的消费供给面临着有效供给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高质量供给不足、高端消费供给不足、个性化消费供给不足三个方面。要提振中国消费需求,需要重视供给侧的重要作用,从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消费层次、增加个性化供给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