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地方年鉴事业一般兴起于我国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结束以后。年鉴大多由各级地方史志办公室承编。年鉴编辑出版已成为目前各级史志办的一项重要乃至主要的工作。当前,新一轮修志(续修)工作正在普遍启动,在繁重的续修新志工作压力下,各级都需  相似文献   

2.
一、《山东年鉴》的基本情况 《山东年鉴》创刊于1987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年鉴工作处负责编纂。在体制方面,有两个特点,简单地说就是“两个三”。第一个“三”是年鉴工作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编纂《山东年鉴》;二是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以及《山东省年鉴编纂业务管理办法》(由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制定)对全省各级各类年鉴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相似文献   

3.
《北京石景山年鉴》创刊于2006年,是一部地方综合年鉴。三年来,《北京石景山年鉴》的全体同仁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总结中不断提高,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的工作准则,年鉴工作获得丰硕成果。在2006~2008年每年一卷年鉴出版的同时,又穿插收集整理出版了一部1997~2005资料汇编(九年鉴),为二轮修志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编纂年鉴是各级方志部门的共同任务。随着二轮修志的全面启动,各级志办人员为收集资料都从年鉴的海洋中掏金。几经折戟沉沙,面对林林总总的年鉴,总感觉年鉴资料对志书编纂资料的要求仍有差距,仅凭年鉴资料无法完成志书的编纂,就因为年鉴和志书对资料要求各有侧重,各有要求。两者属性不同,作用不同,任务不同,不能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年鉴“存史、资政、鉴戒、激励”的功能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在地方综合年鉴较快发展的同时,地方部门年鉴也随之出现。那么,该如何解决综合年鉴和部门年鉴之问的体例协调?如何把握综合年鉴和部门年鉴的内容安排?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刘波主席、许家康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颁奖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年鉴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这是对山东史志工作尤其是年鉴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也为我们学习全国各地经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此,我代表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7.
《桐乡年鉴》创刊于1998年,是一部地方综合年鉴。8年来,《桐乡年鉴》的编辑们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总结中不断提高,在创新中不断完善,从而使之赢得了多方的肯定和赞誉。《桐乡年鉴》1998年卷和2003年卷获全国地方年鉴评比综合一等奖,1998年卷和2004年卷获浙江省地方年鉴评比二等  相似文献   

8.
专记,或称专题记述。它作为史志典籍的一种特殊编纂手段、方法由来已久,源远流长。近10年来,地方综合年鉴纷纷采用专记形式,取得一定经验。近20年来,方志界对专记形式展开了充分研讨,仅公开杂志上就有20多篇,但年鉴界对专记的讨论极少,公开文献只有一二篇。由  相似文献   

9.
志鉴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了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明确了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年鉴是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条例》所说的地方志书外延有所拓展,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了地方综合年鉴,把年鉴定位于“资料性文献”,归属于地方志范畴,这引发了笔者对志鉴结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市已全面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攀钢也即将启动《攀钢志》(1986~2005)的续修工作。因此探讨一下“年鉴是否可以为续志提供资料,年鉴的资料有多少能在续志中使用,怎样最大限度地使用年鉴上现存的资料”这一课题,显得很有必要。一、年鉴可以为续志提供资料年鉴与志书的共性决定了年鉴成为续修志书的重要参考书的必然性。年鉴与志书两者都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全社会广泛参与”,一般都由地方志(史志)办公室组织编纂,“官味”十足,资料权威,信息可靠;两者在记述空间范围和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横排门类,面山画峰,客观真实地反映一定地域…  相似文献   

11.
《高邮年鉴》《高邮年鉴》是由中共高邮市委员会、高邮市人民政府主办,高邮市地方志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高邮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创刊于1987年,每年编纂出版一卷,至2008年已连续出版20卷。该年鉴全面记述了高邮市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典型。先后创设“体制改革”、“趣闻轶事”等常设篇目和“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等年度特设篇目,彰显了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年度特点和自身特色,曾经获得全国年鉴综合评比第一届、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24日,贵州省普定县史志办组织修志人员、《普定年鉴》编辑人员学习《贵州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研究加强和改进地方志、综合年鉴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87年10月,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淄博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综合性地方年鉴——《淄博年鉴》(1987)正式出版发行,成为淄博市有史以来第一部综合性年鉴,创山东省编纂综合性地方年鉴之先河。至今,《淄博年鉴》已连续出版22卷。  相似文献   

14.
《镇江年鉴》是镇江市人民政府主办、镇江市史志办公室编撰的大型地方综合年鉴,创刊于1992年,每年1卷,已连续出版19卷。近年来,《镇江年鉴努力求从资料性工具书这一性质出发,下大气力挖掘并缜密整合年度资料,最大限度地向读者展示其资料性,发挥了年鉴特有的服务社会的功能,《镇江年鉴》也在近20年的磨炼中自铸品位,自成高格。2004年以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会展业逐渐兴起,会展经济成为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此,作为“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的地方综合年鉴——《南京年鉴》,理当对于会展经济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准确、客观地记述。从修志角度看,在年鉴中设立会展业类目,强化会展内容的反映,在为下一轮修志积累资料的同时,也为下一轮修志“设篇立章”提供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突破史志框框,在年鉴性质上正确定位 地方年鉴的转型,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性质与功能的定位问题,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年鉴应办成什么样的一本书,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应当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健全年鉴工作管理机制,使年鉴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出台《山东省年鉴编纂业务管理办法(试行)》(鲁史志编发[2008]5号)。  相似文献   

18.
创刊于1997年的《南华年鉴》,已出版两卷。回顾三年的编纂工作,《南华年鉴》走过的是一条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的前进之路。一、在探索中实践,艰难起步1995年,《南华县志》刚出版,县委、县政府就有创办《南华年鉴》的愿望。直到1996年6月,才下决心编纂、出版《南华年鉴》,并调整、充实了史志工作队伍,县史志办公室由4人增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地方综合年鉴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则对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提出了新要求;全国新一轮志书的全面启动,使地方综合年鉴工作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应对?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新的历史时期,各级综合年鉴要继续生存与发展,创新固然重要,但无论如何创新,地方综合年鉴的特色性、信息量、时效性这些基本的东西不仅不能丢,而且应进一步强化。特色性、信息量、时效性是各级综合年鉴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一、凸显特色性是综合年鉴实现个性化的必由之路 地方综合年鉴是一地的地情书,反映的是过去一年内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