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示和思路作一番认真的考察十分必要,通过正确解读“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反思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五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并且从中探讨“五四”运动带给人们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过去70周年了,其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于海峡两岸和大洋彼岸的华裔学者们都要年复一年地纪念它,需要从对于“五四”的反思来确定其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走向的看法。有人把“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认为“五四”学者的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乃是为中国传统的“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所支配;也有人虽然肯定“五四”提倡科学与民主,却反对“五四”打倒旧道德,强调传统的道德伦理至上主义的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还有人批评“五四”强调文化的时代性而忽视民族性,认为“五四”学者由于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是反民族主义的,因而难以提出正确的文化方案。本文试对上述观点作一“反思的反思”,以廓清人们对“五四”学者所作的某些隔膜的椰揄和不合史实的判断,并阐明笔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走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朱献贞 《齐鲁学刊》2005,1(6):93-96
新旧道德转化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化课题,也是新文学表现的一个核心。五四文化运动的先驱们敏锐地发现,是吃人的“忠、孝、节”儒教三纲支配了“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道德伦理体系。他们一方面激烈地批判传统道德体系中的三纲五常,意欲彻底铲除家族道德伦理的根基;一方面积极地吸纳西方现代意识,重新构建“以个人为本位”的新道德体系。这种道德体系以“平等、自由、独立”为“大原”,以“幼者、女性和人”为本位。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4日是伟大的“五四”运动7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华民族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解放事业和精神文化建设工程,中国人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过了70年后,痛苦地发现精神解放和社会解放的需求远未真正实现,而通过改革开放加快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实质上乃是与“五四”运动未竟的事业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应当重温“五四”精神,我们更应当反思“五四”以来的历史!本文两位年轻的作者作了这种尝试,尽管文章难免有不成熟之处,但其中蕴涵着的忱患意识和探索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极盼通过编发此文来引起对当前人们关注的思想文化领域内重大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化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加强对文化转型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提高对文化变革的认识,自觉地按照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转型呼唤文化的转型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经历过三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那次转型,是中国文化走出中世纪,由封建文化向资本主义文化,即旧民主主义文化的转型。第二次,是从“五四”运动到建国前夕,是由旧民主主义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转型。第三次,是从建国开始到现在,是由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已过70年,然而它留下的课题远没有完成。“五四”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以前,不论皇朝如何更替,人们的思想总是被禁锢在严整的封建主义的桎梏中,只有到了“五四”,从对立面的西方发现了一种新的迥异于东方封建传统的文化形态,人们的脑子才开了窍。可是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五四”运动的前期完全是一种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型态的文化,在其客体化的物质事相中,无不涵淹着人的精神的生机.这精神的趋赴,向着不同文化层面的辐射,构成文化的价值系统.在价值系统的发动处,是一种相对地达到民族或时代认同的人文祈向,即所谓文化价值取向. “五四”作为文化运动,过去人们总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作它的象征符号.这或者并不错的,问题只在于,是停留在对“民主”和“科学”的一般理解上,还是到被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内里去寻求五四新青年们的更深刻的用心.尽管五四所做的工作主要是更张破坏的启蒙呐喊,但新思潮确有它的尚可把握的文化价值取向.同“戊戌”和“辛亥”相比,把五四称作“新文化运动”是恰当的;五四触及的是文化的价值系统,而且它甚或有一个能够理性地作出描绘的、用以处置传统文化遗产和构设中国文化未来的新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8.
当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自然地会想起鲁迅。“五四”运动和鲁迅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列宁说过:“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伟大的“五四”运动造就了伟大的鲁迅;而鲁迅也在“五四”运动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五四”为标志,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阶段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同样,鲁迅也从辛亥革命时的“精神界之战士”,进而成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下的文化革命的英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新诗的草创时期,郭沫若迎着“五四”时代的狂飚,以火山爆发式的《女神》,横厉诗坛,树起革命浪漫主义旗帜,开拓了新诗创作的崭新局面。《女神》是“五四”新诗的佼佼者,郭沫若是当时最杰出的一位新诗人。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的潮流,给正在日本留学,过着异邦生活的郭沫若带来了希望。”读的是东洋书,受的是西洋气”(《三叶集》),欺凌和压抑早已郁积于心。他怀着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这个“对于旧有的封建礼会做决死的斗争”的民族“自卫运动”,并组织“夏社”,撰写文章,宣传“抗日”。然而,对于郭沫若更突出的彤响,则是进发出创作的灵感,“得  相似文献   

10.
“五四”得名于国家危亡关头由学生发起的政治运动,而其精神的灵魂则是新文化运动。它涉及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选择的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现代化过程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文化资源,如何提供这种资源等。“五四”作为文化运动在大半个世纪里持久不衰的魅力,恐怕也与这一问题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本刊不久前举办了一次座谈会.与会者就“五四”与文化,发扬科学与民主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特别地受到俄国文化的影响,今天应该对这个事实及其效应进行反思并做出评估。本文通过研究“五四”接受俄国文化的出发点“情感上认同”和现实主义目的,透视“五四”接受启蒙主义俄国文化所带来的双重效应;分析同时期俄国文化背景,剖析“五四”如何对待俄国人文主义文化及其对“五四”自由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处在一个大转变时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参照并吸取西方近代文化的先进成就,从而创造新的中国文化(包括创造新的中国哲  相似文献   

14.
略论“五四”运动在贵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五四”运动,以其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激荡起贵州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但贵州的运动却独具个性,用违反常态而又符合历史逻辑的步伐,表现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时期的普遍规律。本文试通过分析贵州爱国运动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勾画“五四”运动在贵州这一侧面的轮廓。一“五四”运动前的贵州社会,是孕育贵州“五四”时期爱国运动的特殊土壤。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侵略剥削政策和地方分散的农业经济所结出的罪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很多运动,其中新文化运动的成绩是最为突出的。在此以前,是旧文化和旧民主主义文化;而在此以后,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则占了主导地位。在这样的文化大转变中,中外文化交流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研究、总结“五四”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教训,对于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广泛的中外文化交流,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一“五四”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有这么几个不同于中国以往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首先是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全方位地引进外国文化。到鸦片战争为止,我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基本上是地域性的,而非世界性的。即中国文化基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运动80周年之际,广大有志青年都在探究“五四”运动的精神,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努力在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下,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与改革同行,与我们的祖国共同跨越新世纪。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  相似文献   

17.
何卓恩 《江汉论坛》2005,(3):142-143
有关五四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早已汗牛充栋,似乎很难再有多大的突破了。近读张艳国新著《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花城出版社,2003),才顿感这不过是一大成见。这本由作者博士论文所改订的论著,将五四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现象,作为相对独立的思潮来研究,视角相当新颖独到。顺此思路,五四民族主义思潮、五四自由民主思潮、五四科学理性思潮等等,不仅都可分别进行专门的独立研究,甚至这些亚思潮还可再作进一步细化。那样,五四文化运动的研究一定会出现新的推进。张著共分五章,除了导论和结论,主体部分有三:…  相似文献   

18.
“五四”启蒙与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启蒙是一次独特的思想文化革命 ,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它给世界和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全新认识 ,并开始了对国民性进行总体性和自救性的理性批判 ,从而为重铸中华新民族魂提供了一条基本思路。本文从现代化的视角 ,对“五四”启蒙独特的思想背景、现代化的张力、历史价值作一客观评述 ,以实事求是地揭示这场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陈海英 《兰州学刊》2006,12(6):66-68
颓废的心理情绪,是“五四”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所决定的一种精神性情绪形态,它较广泛地存在于“五四”文学之中。本文从西方世纪末颓废思潮的影响、传统文化审美心理的制约及“五四”特殊历史现实土壤等方面,着重分析了“颓废”在“五四”小说中发生的根源,认为传统文人放浪形骸的没落士大夫情结是“五四”作家接受西方世纪末颓废思潮的传统依据和心理基础,而“五四”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文化转型的特殊历史语境,则是“颓废”心理情绪适宜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追求经济独立,确定社会主体地位方面探索“五四”新女性在五四思想文化背景中从觉醒到反抗到无路可走的心路历程,对“五四”妇女解放运动进行反思与探索,以期揭示女性意识的彰显和遮蔽,再现“五四”背景中女性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文化转型时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