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言推理一般是指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命题的推理形式。由于这种形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实践中,并与自然语言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所以,对联言推理的研究有助于语言研究。近代的逻辑学家十分重视它在推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尽管如此,但由于其结构  相似文献   

2.
联言推理是复合判断推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出版的逻辑著作,只介绍了联言推理的组合式(即合成式)、分解式二种推理形式。这未免过于简单。人们知道,凡是一个正确的复合判断的推理形式,必须是一个永真式。而联言推理组合式的推理公式:p,q→P(?)q不是永真式。因而它不具有联言推理的逻辑性质;它只具有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所以它实质上是一个联言判断,不是联言推理正确的推理形式。联言推理的分解式的推理公式:q(?)q→p,或p(?)q→q,是一个永真式,它是一个有效的联言推理形式。它是以一个联言判断为前提直接推出一个直言判断为结论的联言直接推理形式。联言推理除了联言分解式的推理形式,还有联言间接推理形式。  相似文献   

3.
二难推理是假言选言推理的一种。假言选言推理就是由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作前提所构成的推理。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前提和一个二肢选言前提组成的。许多逻辑教材都介绍了这种推理形式,但是涉及到二难推理的规则的语言表述却很不相同,并且有不够严密之处。笔者在本文中对有代表性的几种表述内容的局限性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同时对二难推理的逻辑规则试图作出严密的语言表述。关于二难推理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内容:  相似文献   

4.
假言联言推理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假言判断和一个与之相关联的联言判断作前提,并根据假言判断和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这种推理,人们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经常运用,而从逻辑著作对它所作的论述上看,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拟从假言联言准理的分类标准、规则两方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联言推理是人们在对话系统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推理。为了更为直接地控制它在对话中的有效性,本文试图从动态的角度,应用系统方法,从宏观上研究它的对话实际,概括出它的特殊对话形态。 联言推理是建立在联言命题基础上的推理。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是联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联言推理只有恪守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否则,推理无效,思维错  相似文献   

6.
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被视为复合判断推理的三大类型,作为逻辑教材必须正确地给出定义。但是,逻辑教材至今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其中有些教材甚至下了一些错误的定义。所以,关于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的定义,仍有探讨的必要。 几乎所有的逻辑教材都认定,“复合判断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是复合判断的推理形式。”(准确的提法应是:复合判断推理就是前提有复合判断或结论是复合判断的推理形式。)既然如此,那么在给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下定义时,就不能悖于这个定义的规定。然而,我们从一些逻辑教材所给出的联言推理、选言推理以及假言推理的定义中,却明显地看出与上述复合判断的定义是不一致的。以选言推理的定义为例,其代表性的表述有:  相似文献   

7.
明清小说在设置人物或编织情节时,常常像作对联一样,"一联""一联"地让不同的叙事单元两两相对地组织起来。这种对联思维直观地体现在"回目对联""章回尾联"和"章回插联"等三种不同类型对联的安置和运用上,成为小说构思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但在设置人物、编织情节时,明清小说有时又脱略对联的外在形式,把不同的叙事单元像作对联一样两两相应地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8.
简单命题间的矛盾关系在论辩中须通过一定推理形式表现 ,三段论第一格的AAA式和EAE式 ,第三格的EAO式和AAI式是论辩中简单命题间一真 ,则另一必假矛盾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假言联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及二难推理破坏式是论辩中简单命题间一假 ,则另一必真矛盾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肯定命题谓项不周延及换位 ,负命题及等值命题理论是简单命题矛盾关系在论辩中表现的理论基础。特称命题“特称量项”的不确定性只有在论辩中通过以上推理形式体现 ,这也是特称量项“有些”和日常用语“有些”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9.
对联从唐宋起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是一种至今仍具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不仅如此,对联也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受关注程度不高。如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小说集三言,近来人们对其中插入的诗词研究较多,但对对联却鲜有提及。文章对冯梦龙三言中对联的形式、来源、功用、修辞和艺术特点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10.
对偶辞格是一种偏重语言形式的辞格,因而偏重内容的比喻辞格便可与它结合.比喻的各种基本类型在对联作品中均有出现,其中暗喻常见,表现形式丰富;潜喻新颖,它以动词暗示出喻体.比喻在对联创作中的运用方式呈现多样性.比喻的使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据喻构联,整副联就是一个或多个比喻;另一种是比喻润联,比喻只在对联的局部使用.我们还发现:在对联创作的过程中,善用比喻,可极大地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使得有限的文字包蕴无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普通逻辑学著作中流行的关系命题及其推理的有关理论 ,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商榷 :( 1)如果说性质命题有联项 ,则就不能否认关系命题也有联项。实际上 ,它在汉语中有三种表现形式 ;( 2 )纯粹关系推理的有效形式应该包括反映或指称某关系具有某逻辑性质这种客观内容的命题的形式 ,后者始终隐含地作为前提参与推理 ;( 3)关系推理和一切推理一样 ,其推演依据在于所有作为前提和结论的命题的逻辑性质 ,而根本不是“关系的逻辑性质”这种东西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有许多传统形式逻辑教科书对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条件转换很少提及,或者提及也未作条件转换的逻辑规定.另外,关于假言命题的有关推理,如假言易位推理、假言选言推理、假言联言推理、假言联锁推理等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中的内容有所研究,而对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推理的研究却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对联和谜语都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形式。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没有关联,但实际上,有些对联与谜语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将谜面化入对联之中,从而造成一种独特的意境,这样的对联称为谜语联。  相似文献   

14.
一现行的形式逻辑理论认为在性质判断换位法直接推理过程中违反规则就不能必然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凡是违反规则的推理形式都是无效式。依这种理论看,区别有效式和无效式的逻辑标准是这些形式是否符合换位法的两条规则。如果遵守换位法的规则,那就是有效的推理形式。如果不遵守其中的某一条规则也就不能成为有效的形式。本文作者认为现行的换位法的两条规则  相似文献   

15.
漫话行业联     
对联是我国所有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流行极为广泛。由于人们的职业和爱好不同,对联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形成了许多行业联。人们熟知的农民常用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同是开商店做生意,或者耍手艺,对联的内容也各有特色。大一点儿的杂货铺好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还加了个横批“日进斗金”;而服装店则爱用“愿将天上云霞绸,裁作人间锦绣衣”作为门联,药店就写  相似文献   

16.
<正> 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形式.优美的对联往往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和真理的光泽,发人深思,引人向上.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和诗人,而他在撰写对联方面的高深造诣却较少为人论及.他一生以革命大业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下了不少的对联.就笔者目前所见,毛泽东在漫长的岁月中写有36副对联.其中自勉应对题联8副,挽联16副,惠赠联3副,综合类9副.毛泽东的这些联语,大多是在戎马倥偬中写成的,其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精深的内容,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在艺术上也很有独到之处.下面,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试作浅析,不妥之处,诚望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7.
推理规则是用来分析推理正误的。正确而完善的某种推理规则应该能够分析某种推理的任何一种推理形式是否有效。而目前流行的选言推理规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比如:(P∨q)∧p→q、(p∨q∨)∧p→q∧r等都是无效的选言推理形式,但运用流行的选言推理的规则却不能得到很好的说明。所以,目前流行的选言推理规则是不完善的,应该修正或做出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搭桥参照是指话语中照应语同先行语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一种参照形式。在这种参照中 ,照应语的理解必须通过推理才能实现。本文分析了搭桥参照的命题类型和结构语义特征 ,介绍和评价了Clark的问题解决方法 ,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对联这种特殊的形式,或反映教师职业特点,或描写教师辛勤耕耘,读来颇为亲切,别有情趣。一所中学为了给教师贺年,学校工会的同志结合每位教师所教科目,书赠一副大红对联,其中一副赠给音乐教师的对联颇为有趣,联云:“室内能容古今中外;琴中飞出哆咪嗦啦。”联语信手拈来,既道出了这位教师的才学,又点破了其所教的课程,可谓巧亦胜巧,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对联辑注(一)周恩来自幼能诗善文,他的对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精炼,感情真挚,颇多脸炙人口之作。现笔者穷多年搜求,将周恩来的一些对联略加注释,以飨同好。浮舟沧海;立马昆仑。1917年,与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同窗4年的挚友王朴山东渡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