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地会(China Thland Mission)、循道公会(Methodist Missionary sodely)是基督教(新教)传入贵州历史最久、教徒最多、影响最大的两个主要宗派。1903年和1905年,内地会与循道公会开始传入黔西北苗族地区,后逐渐发展到彝族中。1914年,两派以威宁县灼圃梁子为界划分传教范围,内地会在灼圃梁子东南,循道公会居梁子西北。双方互不干扰,自谋发展。数十年间,两个宗派都在苗彝群众中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归化基督运动”,分别拥有苗、彝族信徒万数之众。内地会建立的“葛布苗族教会”和“结构彝族教会”,循道公会建立的“石门坎苗族教会”和“四方井彝族教会”,都成为全国较大的少数民族教会,名扬遐迩。基督教中华续行委办会于1922年编纂的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资料《中华归主》一书评论  相似文献   

2.
周玲  唐靖 《学术探索》2012,(7):136-140
为了在中国社会开展有成效的传教工作,基督教传教士经过长期的摸索认定,必须在各地建立医院和开设学校。因此,公益慈善事业成为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助推器。从晚清以来,柏格理及其所属的循道会会在昭通及附近地区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涉及教育、卫生和社会改良等多个方面,客观上促进了滇东北地区社会的发展。但这些事业毕竟属于外国教会管辖,其动机常不可避免地招致中国官民的共同质疑。因而在南京政府建立后,开始逐步采取措施对包括昭通在内的中国西南部外国教会事业进行抵制。不过从事后的成果来看,由于战乱频仍,这些政府事业的有效性并不太高,其最初的目的实际上也并未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英国自1798年起就着手将圣经译成汉文,并雕刻了一整套汉文活字,准备到中国传教办报。他们认为:办医院、办学校、办教堂固然重要,但收效甚慢。“唯有出版书报,才是更为迅速而有效的办法”。并且认为:“只要控制住在中国出版的主要的报纸和杂志”,“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头和背脊骨”。所以他们很重视所谓的“文字播道”工作。首先准备来华做这方面工作的是英人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自鸦片战争之后,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据点之一,也是外国人在中国办报活动的主要集中地。他们不遗余力,苦心经营,把报纸办得几乎和国内无异。如《字林西报》(The North China  相似文献   

4.
“武阳传舍”铁炉“传者,若今之驿”,我国古代交通制度,其房称传舍,其车称传车,专供外出官吏食宿与乘坐。“传”的历史悠久,甲骨文载“传阳”,《周礼》云:“凡急事速行,乘车曰传曰驲。”至战国秦汉,传便遍布全国。汉代的传分四种:“四马高足为置传,四马中足为驰传,四马下足为乘传,一马二马为轺传”。使用传车必须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汉代九律中有关“厩置”的规定,即是管理传舍车马的法律。汉武帝降夜郎,平南夷置牂柯之后,欲保证中央王朝与边远民族地区之联系,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南夷始置邮亭。所谓“自焚道、南广有八亭,道通平夷”者,即汉晋以来沟通川南、滇、黔之古道,北接犍为,行经贵州赫章,南联平夷。1958年,赫章可乐出土之“武阳传舍”铁炉,即汉代“传”制的文物。武阳在今四川彭山,曾为汉犍为郡首府。“武阳传舍”用具,被带到汉阳都尉治下使用,说明汉代传舍制度,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