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最终落实到"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上."大学生全面发展"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为连接点,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三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使大学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文章针对时弊围绕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和谐度;构建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和谐平台.  相似文献   

3.
全面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总结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在新时期,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有助于高校教育者完成工作使命,进一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内涵、依据及意义出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并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思想、心理和生活等各种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承担起调适大学生心理,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贲任。教育者要从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入手,理顺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增强其实效性.当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等四个方面加强研究,认真探讨,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创新教育思路;创新思政教育体系,突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高等学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确立协调协作的观念,力求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系统化;确立长远目标,克服短期行为;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这样,就一定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培养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都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高远的人生目标,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及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丝路文化是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丝路审美教育要充分挖掘美育元素,借助"00后"大学生活跃的创新思维及娴熟的网络技术,有效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而达到以美育德,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主题主线主渠道--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事关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主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既要全面把握、融会贯通,又要强化重点、突出主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理想信念教育,落实文明修养教育,是经常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精神塑造和作品鼓舞是主要渠道。在宏观把握上要统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统筹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日常教育中要统筹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在课堂教育中要统筹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和"两课"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