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6):61-66
铜陵工业制造业生产效率偏低,制造业之间生产效率差异明显.2010-2014年,铜陵具有代表性的六大制造业生产效率水平保持在75%,其投资与产出存在着不平衡,投资大于产出,投入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如何提高铜陵市整个行业生产效率的问题迫在眉睫.具体措施:宏观上构建铜陵及周边城市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微观上,注重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坚持技术创新,注重技术溢出效应以及采取“互联网+”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生产效率与生产率的界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汉武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从概念入手,分析了生产效率与生产率的实质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评述了混淆两者的危害,阐述了区分和建立健全生产率与生产效率指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余宏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过度诠释”既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也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下,本文从诠释学自身的悖论出发,追根溯源,发掘其深层含义,分析引出“过度诠释”是诠释学悖论的产物,试图更加合理地阐释和把握“过度诠释”. 相似文献
4.
粮食生产既是产生能量物质,也是消耗能源的过程。在当今全球性能源紧缺、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从能源视角研究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能值核算出发,对主要投入的能源要素进行无量纲整合,在我国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框架,运用改进的随机前沿(SFA)模型对粮食生产的能源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解,并进一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粮食生产能源效率变化进行解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能耗上升但相应能效却呈现周期式下降;劳动力产出弹性的短期负作用会在长期农村劳动力流失中逐渐消失,能源要素产出弹性显著,人力资本的提高、有效灌溉率的提高、粮食补贴政策的积累效应能对技术效率存在不同情况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率、劳动和土地替代变化率的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能源效率的发挥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建筑业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益明显,对建筑业生产效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DEA 模型不能对有效决策单元作进一步评价的不足,运用超效率DEA 方法对中国1997-2006 年间建筑业的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整体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从2002 年以后逐渐波动下降,能源消耗量增长过快,能源利用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所有制结构下制糖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TFEE)的静态与动态差异,并运用面板分数响应模型检验所有制结构对TFEE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外资企业的TFEE最高,其次为国有、多元混合投资和民营企业;四种所有制形式企业的能源效率均存在追赶效应,但制糖业仍存在能源效率差异现象。进一步的估计表明,外资、民营所有制形式对提高TFEE影响显著,比国有企业更有竞争力。因此,建议制糖业不断推进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制,吸收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耕地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会因为耕地规模的不同而呈现非线性区间关系,人力资本要发挥出生产率效应,需要一定的经营规模相匹配。具体来说:(1)在农户耕地规模较小时,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在中等规模情况下,人力资本的影响变得不显著;进入大规模经营后,人力资本显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2)狭小的农业耕地规模限制了教育投资的合理回报率,导致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通过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可以避免农村人力资本的浅化。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将无力承担和非农产业对等的教育投资回报,农村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使农业生产只能再一次被动接受城市产业“剪刀差”。破除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等妨碍耕地规模扩大的体制性障碍,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才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56
运用中国28省(市)1995—2013年的工业面板数据和DEA-SBM模型,测算包含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通过门槛面板模型从全要素能源效率视角判断中国环境规制强度的最优选取。结果表明,东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而中部环境规制与能效呈扁平U型关系,西部地区存在最优规制区间。对比当前规制力度可知,现阶段东部可在现行规制标准的基础上保持稳定;中部可以考虑适度加强环境规制;西部,内蒙古等5省规制强度有待提高,贵州等省份则需谨慎对待规制强化,可以更多考虑通过技术引进与创新等手段来促进双效率的提升与改进。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模型的北京市建筑业生产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研究北京市建筑业整体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从自身发展的纵向角度分析北京市建筑业2004-2014年间的生产效率的结果显示:整体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效率的提升主要源于规模效率的提升,技术效率相对变化较小;从横向对比角度比较2014年北京市与其他代表性省市建筑业生产效率的结果表明:北京市建筑业生产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偏低,需进一步提升.要提高北京市建筑业生产效率,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适当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收益;创新发展方式,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提高人员素质,合理控制劳动力投入;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2001--2007年227家上市公司样本的生产率测算结果,以及中国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测算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在即将出口和不出口企业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将出口的企业生产率没有明显高于不出口企业,从而说明中国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并不存在,而且出口因素对企业出口溢值的影响显著。同时,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差异较显著,由此验证了企业出口学习效应的存在。且所有制因素对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增长均无较大的影响,由此说明我国企业支持出口学习效应而不支持自我选择效应。因此,对以往中国企业通过出口行为获得学习效应的总结能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企业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跨文化交际学的深入发展 ,一些关于某种文化侧面的文化定势 (stereotype)就随之出现了。但是 ,一成不变的定势在有些时候也会造成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障碍。笔者收集了 1,2 80条称赞应对 ,发现称赞应对现在有较大比例是属于同意别人的称赞。因此 ,如果沿用过去的应对模式 ,就会造成文化悖论 相似文献
13.
王云中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73-76
对于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做出正确评价的关键是把它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和作为一种收入分配的方法区别开来。边际生产力分配方法是一种中性的分配方法,并不否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实现收益分配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4.
积极财政政策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时变参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可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全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省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对省份经济效率提高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体上说,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过分强调数量而忽视使用效率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郭海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109-112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由盛转衰有其复杂的原因。本文试从主体悖论这一视角出发 ,并从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方面来对其式微之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成本具有二重性,对企业而言是成本,对劳动者而言则是收入;它既是成本支出,又是激励手段。劳动力成本是积极成本,不可与其他物质要素成本等量齐观。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激励效应显著且存在区间性,劳动力成本对劳动生产率是"激励不足",还是"过度激励",抑或"合理激励",取决于劳动力成本所处的区间。1999—2007年间,我国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显著正相关,其激励功能处于加速阶段。现阶段应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以高收入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较低的相对劳动成本,在保持劳动成本优势的同时,扭转国民收入分配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分析——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国29个省份2000—2008年的数据,分析了城市化、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起到正向拉动作用;在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建设用地扩张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提出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过快扩张,政府既可以基于控制农地流转规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视角,也可以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政策。 相似文献
18.
宰政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6):86-90
消费文化对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着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从外部到内部、从形式到内容、从素材到价值,艺术的创造也在消费社会的推动下变得异常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背后却又隐藏着很多悖论或危机.日常的还是艺术的?审美的还是审丑的?娱乐的还是严肃的?虽然艺术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种种矛盾,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通过理论辨析,还是可以明晰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20.
朱全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2):212-215
面对不断加剧的全球化趋势,美国文化面临着一种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极力推销其政治和社会的价值观念,同时大力推动其大众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渗透,试图使世界文化“美国化”;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由于其多民族、多种族的社会结构,面临着越来越多元化的少数族裔文化发展诉求和文化冲突。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试图对美国文化的这一悖论进行分析,揭示美国积极推动全球化的真正目的,透视美国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冲突和矛盾,特别是对有关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进行分析,提出美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和特征———融合与多元化的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