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校录平议徐俊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收诗之多,仅次于伯2555唐人诗文选集残卷和伯2567.2552唐入选唐诗拼合卷,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全唐诗外编》第一编)从本卷中辑录佚诗一首 ̄①,黄永武先生《敦煌伯...  相似文献   

2.
敦煌遗书保存的唐人抄卷《云谣集》及其数量相当可观的曲子词,原卷所题很不一致,或称“杂曲子”(如云谣集杂曲子);或题“曲子”(如曲子望远行、伤蛇曲子);或称“词”(如剑气词、斗百草词)。早在本世纪初,当人们从敦煌遗书内发现这部分词作并进行整理校录的时候,其名目又有“佛曲”、“俗曲”、“曲子词”、“曲”“小曲”“词”之别,其后任二北统称之为“歌辞”。  相似文献   

3.
戴叔伦诗杂考熊飞唐戴叔伦诗,《全唐诗》收录了两卷共二百八十一题二百九十九首又两首诗的五个零句。这近三百首诗,窜伪情况极为严重。此种情况,明胡震亨便已注意到,胡氏《唐音统签》将戴叔伦作品分为三类:一是见于唐人选集、宋人选集及明初高《唐诗品汇》诸编“确然...  相似文献   

4.
在敦煌歌辞研究中,敦煌遗书内存有题名为“云谣集杂曲子”的词集,其卷号为斯一四四一(简称斯卷),抄写于卷背《燃灯文》之后,原题“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后书“倾杯乐”,以下残佚(实存18首);伯二八三八(简称伯卷),抄写于卷背“转经·入宅”等文之后,原题“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下讫“早脱离尘士”句(实存14首)。但《云谣集》的刊布,还是日本学者狩野直喜于1912年录得斯卷以后,方流传开来,直到1919至1920年间,我国学术界方有机会见到斯卷《云谣集》的录文,王国维在《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东方杂志》第18卷第8号)文内,首次刊布《云谣集》内3首词,即[凤归云]2首,[天仙子]1首。  相似文献   

5.
敦煌遗书中有丰富的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体生动,反映社会生活的层面相当广阔,价值十分珍贵,成为我们研究认识古代敦煌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不少内容为正史所不录,可补正史之佚缺。可以说敦煌遗书中的档案资料,既是我国档案学专业研究的宝贵材料,又为多种学科之研究提供助益。下面从三个方面略作介绍。 一、关于档案史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王勇 《唐都学刊》2007,23(4):43-48
鉴真作为唐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象征,近年备受中日两国学术界关注,但是研究者多侧重于宗教、历史以及艺术、医学等,运用文学资料独辟蹊径者寥寥无几。日本学者藏中进较早注意到唐诗与鉴真的关系,指出唐人皇甫曾《赠鉴上人》实系送别鉴真之诗。这一独创性阐释,不仅对传统的鉴真研究形成冲击,而且也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增添佳话。本文在吸收和扬弃藏中进成果的基础上,对《赠鉴上人》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认为《全唐诗》列为别题的“赠别筌公”应是正题,并利用唐人佚书《延历僧录》的资料,论证“筌公”或为鉴真名号;同时稽考皇甫曾与鉴真的人际关系,指出灵一、灵祐是皇甫曾与鉴真交往的接点,纠正了藏中进的某些观点,补强了藏中进学说的部分环节。  相似文献   

7.
敦煌赋校补     
敦煌遗书中的赋类作品,计46个卷号,去其重复,共得赋25篇。见于《文选》的4篇,唐人赋21篇(见于《全唐文》、《文苑英华》、五卷本《王无功集》的只有3篇),独赖敦煌遗书保存下来的赋18篇。这25篇赋,除见于《文选》的左思《吴都赋》残卷藏于俄罗斯彼得堡而尚未公布于世之外,其余赋作皆经学者校录,刊布问世。笔者用“敦煌遗书缩微胶片”同  相似文献   

8.
《敦煌十字图诗》解读李正宇1.敦煌遗书P3351号,正面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第二十五》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末题"开宝柒年戊寅,正月二十八日金光明寺僧王会长、张僧奴、令狐富通、闫延定四人等舍《观音(经)》、《多心经》一卷。后有人见莫怪者,及...  相似文献   

9.
敦煌写经《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近这几年整理敦煌遗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批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的佛教典籍。其中有一名为《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的佛本生故事,较为奇特。特予介绍,并对若干有关问题试作简单分析。该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千字文编号:玉64号;缩微胶卷号(即《敦煌劫余录》序号):8300号。首残尾全,共存133行。行约23字。尾题:“《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一卷。”在此,先依照片(见《敦煌宝藏》第109册)录文如下。录文时,因残缺或原卷折迭无法辨认者,用方框表示之。其中,“□”表示一字无法辨认;“(?)”表示无法辨认之字  相似文献   

10.
敦煌俗讲僧保宣及其《通难致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敦煌遗书出土之前,人们只知道唐代长安有一位俗讲和尚——文溆。他的“俗讲”颇有影响,但遭遇坎坷,作品亦一无所存。所谓“俗讲”,后世无从一睹究竟。敦煌遗书出土后,人们从中发现百余篇有关俗讲的作品,如讲经文、说因缘、变文、话本、词文、故事赋以及押座辞、解座辞、劝善文、募化文和其他几种讲唱辞。值得庆幸的是,敦煌遗书中还保存有当地俗讲僧人的若干零星资料。其中,五代时敦煌灵图寺俗讲僧保宣的资料,大体反映了他的生平和若干行事活动;他撰写并宣演的一篇变文和几篇《讲经通难致语》,更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五代讲经活动的了解。 关于保宣,今人最初是从敦煌遗书P3051号《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中知道他是敦煌一位俗讲僧人。这篇变文的结束语  相似文献   

11.
“慈悲者之城”,这个概念出自《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又称《大乘无量寿经》,篇幅极短,是敦煌遗书,收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9卷中,据分析是敦煌沦陷于吐蕃时期由吐蕃僧人法成依据梵文译出。这篇短经的藏文版据说也是出自法成笔下,《大乘无量寿  相似文献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人诗作,浩如烟海,而王翰的作品只存十三首,在《全唐诗》编为一卷。历代注家评者都不会放过这首《凉州词》,足以显示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以及作者非凡的才华。最流行的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选了这首...  相似文献   

13.
敦煌“双履传说”与“双履图”本源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敦煌“双履传说”与“双履图”本源考王惠民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原本是洪辩的影堂, ̄①梅林在其《469窟与莫高石室经藏的方位特征》一文中,首次注意到床座西侧壁所绘“双履图”的宗教意义,认为这与敦煌遗书P_(2691)号(梅林文中误用S_(2593)号...  相似文献   

14.
敦煌遗书P·3808为《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以下简称《讲经文》),其背面即著名的《敦煌琵琶谱》。搞清楚《讲经文》的内容,于敦煌琵琶谱的释读当是一个便利。《讲经文》经向达先生校录于《敦煌变文集》中之后,徐震堮、蒋礼鸿、姜亮夫诸先生续加校  相似文献   

15.
敦煌《九相观诗》地域时代及其他汪泛舟敦煌《九相观诗》虽仅有S.6631、P.3022、P.3892三个写卷,但都写卷完整,不啻为我们保存了敦煌僧诗中难得的释门九相禅观的诗篇,而且也为敦煌僧诗增添了多样化的禅诗门类。S.6631《九相观诗》,前有序言,...  相似文献   

16.
徐晓卉 《社科纵横》2004,19(3):88-89
本文简要介绍了 2 0 0 3年 9月 17日在北京召开的“敦煌写本研究、遗书修复及数字化国际研讨会———纪念王重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提交的论文 ,从王重民先生的学术风范和作人之道 ,敦煌遗书的修复保护及数字化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全面而概括的论述 ,使读者对这次大会的丰硕成果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同时对目前世界范围内敦煌遗书的收藏和出版也有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2月16—17日,甘肃敦煌学学会与甘肃档案学会联合在兰州举办了为期2天的“敦煌遗书与古代档案研讨会”,来自省内敦煌学界、档案学界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本世纪初面世的总数约五万卷的敦煌遗书中保存着为数可观的中古时代档案史料(以下简称敦煌档案史料),以往中外敦煌学界的许多学者利用这些敦煌档案史料所提供的丰富的珍贵原始史料进行学术研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如果考察国内外敦煌学研究的历史状况,就会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极少有人专门从档案学的角度对敦煌遗书进行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论著为数甚少。因而可以说,从档案学的角度研究敦煌遗书,还基本上是敦煌学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地带,也是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吴光正  曹金钟 《学术交流》2005,20(1):165-175
20世纪初,罗振玉、王国维、董康等人为敦煌文献的搜集做出了贡献。20年代,刘半农、胡适、郑振铎等为搜集、整理敦煌文献也做出了努力。30年代,国家公派的学者终于起程前往欧洲调查敦煌文献。其中,1934年,王重民被派前往巴黎查阅和编辑、摄影敦煌遗书。这一时期的敦煌文献著录实际上分为五大块,即国内、巴黎、伦敦敦煌文献目录和有关文献散录以及敦煌文学专科目录。敦煌文献的整理和搜集、著录是同步的。最早的整理者是王仁俊。紧接着,罗振玉及罗氏家族对敦煌文献的整理做出了重大贡献。敦煌文学专题文献的出版也始于罗振玉。此外,刘复、郑振铎等也为敦煌文献的整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辉斌 《阅江学刊》2012,4(5):117-124
《文苑英华》所收录之20卷“乐府”与20卷“歌行”的实况,充分反映了李防、宋白等人乐府认识观的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乐府诗的编录与整理;二是认为“歌行”即新题乐府;三是既注重唐人的古乐府,更注重唐人的新乐府。这些认识,对于周紫芝《竹坡诗话》于“本朝乐府”的评价、郭茂倩《乐府诗集》于“新乐府辞”的收录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之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正宇先生,1936年1月生,河南省正阳县人。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任敦煌研究院遗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委员会理事、甘肃敦煌学学会理事、甘肃省方志学会理事、甘肃敦煌民俗学会会长等职。 李先生专事敦煌学研究始于1982年,至今11年来,沉潜钻研,著述丰赡。现已出版的有专著《中国唐宋硬笔书法》、《敦煌史地新论》,合著《敦煌文学》、《敦煌文学概论》,参编《全宋诗》(第一、二、十辑编纂者)、《敦煌文史资料选辑》(第一、二辑副主编),并在海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