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哲学框架 ,“自主创新”实践观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中 ,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同具体国情相结合 ,总结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根本理论依据。这一基本哲学观念的提出 ,拓展并深化了理论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规律问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里的对立统一矛盾规律问题 ,以及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等重大哲学问题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2.
王晓兵 《理论界》2023,(3):37-43
阿尔都塞提出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之间存在根本差异,但哲学实践有属于理论活动的一面,因此,在理论场域中对实践哲学及其当代形态与哲学实践加以区分和澄清是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的重要手段。当哲学实践作为实践性质的理论活动时,它通过推动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的辩证统一,破解因知识论与价值论的对峙所导致的工具理性成为知识论领域唯一价值标准的困境,从而在知识论中发展出新的内在价值论维度,进而在理论活动中实现内生的价值自觉和价值引领。对此,冯契“转识成智”的方法论为我们探索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唯物史观具体化路径,实现知识论与价值论的内在统一深具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里面,实践作为趣向善的人的活动,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包含了人的生命活动自身的无条件性。但近代以来这种实践理解几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经验主义总是从自然的因果联系来解释人的行为,因而不能理解人类实践的目的,先验论的实践哲学则完全抽空了人类实践的历史内涵。海德格尔的此在释义学首先通过对作为此在之在的“烦”的实践性诠释,使人类实践得以进入存在论的基础层面,对古代实践哲学传统的重新阐发才是可能的。这种存在论的实践哲学重新诠释了人的生命存在对于世界意义的基础地位,以及实践自身所应包含的无条件性和丰富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海德格尔的实践理论是对古希腊的实践哲学传统的恢复和重新阐发  相似文献   

4.
白刚 《江淮论坛》2004,(2):19-22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实践观视野来反观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已不再是简单的感性直观的“就事论事”,更不是抽象的理性原则的“逻辑演绎”,而是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贯穿的是“从两极到中介”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体现的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理论与现实、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对世界观与实践观的关系问题 ,存在着两种观点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世界观哲学的理解 ,另一种是实践观哲学的理解 :世界观哲学把哲学看作是世界观的学问 ,因此认为所有理论包括实践观的哲学意义都主要源于同一个基本事实 ,即它们都是世界观理论的组成部分 ;而实践观哲学把哲学看作是实践观的学问 ,因此所有理论问题的哲学意义 ,当然也包括世界观问题的哲学意义 ,从根本上来说都主要源于同一个原始事实 ,即它们都是实践观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往人们习惯于从世界观哲学的立场上理解问题 ,而本文则尝试从实践观哲学的立场上 ,重新阐释世界观与实践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实践: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存在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实践”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马克思通过哲学清算实现了从“感性”向“感性活动”的理论跃迁.“实践”之存在论意蕴的开显为马克思“社会”概念奠定了基础。而基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实践哲学本身为我们认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社会”意味着“实践”,“实践”乃“社会”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的内涵,理论和历史统一是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的本质,“哲学就是历史”“哲学就是政治”是历史主义本质的展开。从实践哲学是内在论哲学和自然的历史化两方面说明了实践哲学的问题域是现实历史。通过对布哈林的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批判来确立历史主义在实践哲学中的方法论地位。历史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实践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为根本特征的方法论,是立足于实践的本性和规律,从实践理解、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关系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它是从实践理解思维和存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方法论;第二,它是从实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实践方法论从实践理解,肯定了人对自然改造、人对社会、自身改造的“有所作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实践方法论是从整体的实践理解,人在改造环境中改造自身,在改造自身中改造环境。对认识、把握和塑造实践方法论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本人,对“人”的问题有着极其深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在“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研究中,“人”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马克思的哲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实践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的实践哲学。与脱离开人的活动和实践来谈论人的存在的近代西方哲学观念不同,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出发,把人类历史和世界理解为社会实践的产物,还进一步强调了个人的独特性,提出了人在社会实践中诞生与发展以及有关社会关系的理论,完成了对人的社会化的唯物主义的论证。这是我们至今研究“人”的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当代性视野下的马克思哲学研究方法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论自觉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真正进入学术化层面的标志。回顾与反思近几十年来马克思哲学(文本)解读模式,无疑具有“清理地基”般的重大意义。“价值中立”、“原理预设”、“本体论诉求”、“去语境化引用与圣经式阅读”、“解释的经验化”、“回归形而上学之思”以及“哲学体系重新建构”等在不同时期占据主流话语的解读模式,其产生既有特殊时代背景的原因,同时也基于我们自身理论认识的局限。在推进马克思哲学当代化理解的同时,同样存在着诸多值得进一步反思的空间。站在新的实践高度和学术视野之上,我们发现,以历史生成视野和历史发生学为特质的深层文本解读模式,在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凸显马克思哲学当代意义方面可能会发挥积极的理论和实践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