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原万寿尚书庙自然景观秀丽。前;临坞尾街为商业闹市,后被河道环绕双向流入闽江。树荫蔽日,环境优美。故福州人有“玉带坏腰尚书庙”的描述。民国初年,填河建路后遂定名为“玉环路”。万寿尚书庙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由阳歧祖庙分炉。虽经清道光和民国初两次重修,但仍保持明代的建筑程式和艺术风格。庙内奉把着南宋末与文天祥齐名的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的造像。福州人民十分景仰这位先贤的崇高气节,先后在阳歧、新亭、万寿、龙潭、竹林等处建有庙宇。因陈文龙被敕封为“水部尚书”,所以后人通称这些庙宇为“尚书庙”,他也被群众称为“…  相似文献   

2.
福州人十分景仰莆田籍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的高风亮节,从明洪武至清光绪,先后建有阳歧、万寿、新亭、龙潭、竹林等五座尚书庙,纪念这位乡贤。这些庙宇都集中在南台沿江地区,对城内影响甚微。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究其原因,它与明清以来,陈文龙被“敕封”为“水部尚书”有关。陈文龙既作为水上航行安全的庇护神,必然受到从事水上商品运输贸易的商贾和长期久住闽江下游两岸的水上居民的崇拜和景仰。数百年来,香火旺盛,经久不衰。为了进一步弘扬陈文龙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代进行民族气节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在福州新建…  相似文献   

3.
诗一首     
奉诏平夷到海东,尚思复国报精忠。书中难尽歧山事②,公仍为民拂惠风。往:①此为嵌首诗,嵌入“奉尚书公”四字。四人帮横行之秋,敬仰民族英雄也有罪过,作者即写此诗贴于堂中.传抄者甚多。可见民心不可违。②峻山,即阳歧山。其南麓建“尚书祖庙”,供奉民族英雄陈文龙。福州沦陷时,日寇到处捉人杀人。民众于危急之际,避人尚书祖庙,日寇慑于神威,不敢入,却对祖庙一鞠躬后遁去。诗一首@郑发植  相似文献   

4.
大约是五、六年前,省里领导要郭风同志和我,顺带去福州、闽中一带了解一下文物保护的情况。过了春节,我们先在福州市(包括长乐等地)看了许多文物点。我们来到了阳岐“尚书祖庙”和台江“万寿尚书庙”,瞻仰了纪念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的庙宇。陈文龙是南宋的名臣、儒将和抗元爱国民族英雄,他应与文天祥“隆名并峙”。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江西吉安人;陈文龙(公元1232一1277年),福建莆田人,他一生居官廉正,刚正不阿,关心民瘼,一家殉国,满门忠烈,可歌可泣。陈文龙不仅是我们莆仙人的骄傲,是福建的骄傲,也是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5.
“褒宠”牌坊在佛山市区祖庙路21号祖庙大院内,是目前省内难得一见的明代年款砖雕牌坊,因石质龙风板刻有“褒宠”二字,故称。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原位于市东下路仙涌街大塘前郡马梁祠内,“文革”期间,梁祠被拆,牌坊几乎毁于一旦,后由博物馆几经艰辛搬迁重建于祖庙大院之内。该牌坊立于梁祠,是因梁氏家族的后裔礼部主事梁焯,在明正德十六年得皂帝旨意升授承德郎,为炫耀这一升赏而不惜重金兴建的,是故龙风板的背面还刻有皇帝的“圣旨”和纪年。  相似文献   

6.
1.“津启庆之为行台左丞,典参谋议。”(《周书》卷三九《辛庆之传》,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697页)
  “典”,《北史》卷七〇《辛庆之传》作“与”。按:古代无“典参谋议”的说法,“与参谋议”较为常见。繁体“与”作“与”,“典”与之形近,盖为其形讹。  相似文献   

7.
作为六经之一的《尚书》的书名,东汉郑玄的解释是:“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书然,故曰‘尚书’。”这一解释被现代学者认为是神学的和荒诞的。本文认为:(一)远古社会实体的统治形式是宗教型的,相当于《国语鲁语上》所说的神守;在专职的史家之前,巫师充当了整理并传播历史文化的角色;(二)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历史并没有断绝,而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保存下来,后人找不到历史的来源,逐托名于上帝,如《尚书》中的《洪范》和《吕刑》两篇都说来自上帝;(三)口传历史多夹杂神话传说,给经典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加强了其宗教般的神圣地位。在经书中,《尚书》中的口传历史成分最多,神秘色彩最重,所述内容时代久远,以至被古人视为“天书”。因此说《尚书》是“天书”在人类学上是讲得通的,不是误解而是正解  相似文献   

8.
“节孝流芳”牌坊在佛山市区祖庙路祖庙大院庆真楼旁,原在顺德县龙江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旌表尹廖氏节孝所建,龙凤板额题“节孝流芳”,故称。清朝沿历代惯例,凡妇女丧夫后守节至终,即可由皇帝赐建贞节牌坊。该牌坊于1972年由博物馆征集,1990年建于现址。为歇山项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  相似文献   

9.
《尚书》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它记载了华夏民族刚跨入人类文明门槛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军国大事,而以典谟训诰誓词和命词的形式保存下来,流传开去。这也就是后来历史学家所称的“典谟训诰之文”了。《尚书》中的“典”,本为典册之意,但这里却包含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的意思,如《尧典》,就是一篇记载尧、舜言论和事迹的重要著作,无怪后人将其奉为“经典”了。而所谓“谟”,就是谋,是指谋略、谋划、谋议,象《皋陶谟》的内容就是舜、禹和皋陶之间的政治谋议与对话。无论是“典”还是“谟”,在《尚书》中…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大明王朝后的朱元津深知打江山难,守住江山传之万世更难,要巩固和发展王朝事业,就要善于选用人才。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明初官员不仅质量低,而且数量不足。所以他在起用贤才、健全官僚队伍、巩固封建王朝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本文拟就朱元津选官用人之道作一综论,以用察古而知今。一、视才为宝,广揽英资朱元津十分重视人才,并有一套完整的用人观,他颇具忧患意识,总结历代用人之得失说:“武帝任张汤而政事衰,光武褒卓茂而王业盛”,元朝“建国之初,辅粥之臣皆贤达,所进者又皆君子,是以政治龛然可观。及其后也,贵戚擅…  相似文献   

11.
建福宫位于山脚下,原名丈人祠,因宁封丈人而得名。始建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据说这个名字典出古谣“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今天的建福宫为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门额“建福宫”三个大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两旁有联日:“一楼和气看山笑,半榻禅心印月明。”进入山门,正殿有宁封及杜光庭塑像,  相似文献   

1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光照日月,气吞山河,成为许多爱国者的人生座右铭。与文天祥同时代的陈文龙,在被元军押送临安途中,也留下“须信累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心无地知”的诗句,同样光彩照人,气节崇高。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旨奉重修”福州台江万寿“尚书《陈文龙)庙”时题刻的石柱对联中赞颂陈文龙:“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把陈文龙与文天祥“隆名并峙”,同为“一代忠贞”,作为…  相似文献   

13.
皋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皋陶,亦作陶或咎,或称陶叔(《易林·需之大畜》)、(《路史·后记》),相传是我国古代刑法的创立者和声名卓著的法官。他的事迹零星地见于《尚书》、《左传》、《竹书纪年》和《史记》等较早的史书,《离骚》、《说文》和诸子等书中也可见到片断记载。相传他断狱公平,执法公正,又被后人视为狱神。伪古文《尚书》说他主张“镇刑”、“轻刑”,希望“无刑”(《大禹谟》)。从东汉开始,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再次提高,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类并提,列为古十二圣之一(见《论衡·骨相篇》)。魏晋以降,氏族谱煤之风…  相似文献   

14.
明代武举制度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举制度始设于唐,确立于宋。至元代,废武举,专事荫袭。明朝时,又重开武举。在明朝选拔将帅的多种途径中,武举的地位不容忽视。本文拟就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从明朝立国前后至宪宗朝,武举制度形同虚设。吴元年(1367年).吴王朱元璋下令开武科取土,且规定“应武举者,光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①。后因战事紧急、前途未卜,朱元璋未能将之付诸实施。明朝立国后,性好猜忌的明太祖朱元津担心武将手握重兵、威胁皇权,因而对之大肆诛戮,并让武臣子弟入卫学、儒学学习儒家经典。在此背景下,武举不可能被提上议事日程。洪武二十年(13…  相似文献   

15.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历经20余次重修。现存主体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其现存国内最大的明代真武大帝铜像、最大的古铜镜、罕见的宋式斗拱、精美绝伦的“三雕两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以及华南最大的戏台,均为堪称一绝、流芳百世的人文杰作。佛山祖庙因此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之宝”。199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山祖庙曾是佛山民众拜祭北帝神的重要场所。北帝神崇拜,作为岭南社会的重要历史现象,是岭南民间信仰系统的主干。北帝名玄武,又称真武。自宋钦宗始,历朝皇帝对真武神均赐封有加,北帝神成为官方认可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陈文龙在抗元斗争中壮烈殉国后,宋、元两朝皇帝并未对他敕封“水部尚书”和加封“镇海王”;至于“册封琉球”更是清代的事。第一个问题:究竟于何时陈文龙才有上述的封号?对这厂.问题,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天帝”所封。“天帝”为何方人物?看不见,摸不着,纯属子虚乌有。笔者以为这与明洪武五年(1372年)之后,直至清光绪十年(且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为止,琉球与中国建立藩属关系有关。明清两朝政府遇上琉球新国王登基,必定派遣册封使团前往参加“册封礼”庆典,并宣布中国政府对琉球新国王登位的认可。这是疏球举国上下极隆…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救亡图存的南方抗清军民在隆武、鲁王监国、永历三个南明政权的领导下前仆后继地坚持抗战,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史篇。在唐王败亡后,以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朱继祚为代表在闽中起兵抗清,攻下兴化(莆田)城,与鲁王相呼应。他失败被俘,坚贞不屈,于已丑年(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鲁王监国四年、永历三年)正月初十日慷慨就义,距今已有345年。朱继祚英勇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值得后人永远传颂与发扬。朱继祚,字胤冈,一字立望,明万历中(约1590-1594年间)出生于福建莆田县横塘乡(村)。他先祖朱鸣阳,进士出…  相似文献   

18.
以1923年津埠抵制日货运动的产生为例,运用社会学集体行动理论中的情感论,从社会史角度深入剖析促使抵货运动产生的激发事件、内在驱动力量乃至抵货运动的生成机制,可知:从宏观层面来看,抵货运动的产生需要一个具有“道德震撼”意义的“符号性事件”来激发。民众的“集体心理”即对列强(日本)“共同的愤恨”与共同的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等爱国情感是抵货运动产生的内在驱动力量。从微观层面上来讲,抵货运动生成机制的具体阶段与环节包括:强烈刺激一聚众接触一集体磨合;充分暗示一循环反应一集体兴奋;社会感染一集体行动等。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前,中国有400多年闭关锁国的历史。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率先用重炮轰开天朝帝国的大门,此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本文拟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的过程,作一番历史的考察。一、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明朝初期,朱元津首开销国禁海之先河。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倭寇的严重袭扰,为此朱元津下令禁海,其目的在于禁止内地商贾出海勾结倭寇从事海盗交易,维护沿海地区的社会安宁。永乐年间虽有郑和远航西洋之举,但对民间海船出海仍有诸多清规戒律。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海禁越发严厉,以致“片板不许入海”,与外界完全隔绝。清朝…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以理囿情”观念寇养厚1《尚书·舜典》的"诗言志,歌永言",最早提出了诗歌的“言志"问题。在先秦时期,"志"与"情”当然有微别:前者主要指人的志向、怀抱、理想,偏于理性范畴,重在表现人的社会性,如孔子说"各言其志"(《论语·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