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中涉及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思想是“和平”、“合作”、“信义”。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晚清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表现为“天朝大国”的以“抚”为特征的恩威兼施;从中法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表现为以“信”来“保全和局”;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表现为借助列强之力维持和平;从八国联军战争到辛亥革命,表现为“委屈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民国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广东国民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以三民主义思想为主导;从南京政府成立到“七七事变”,表现为对日妥协有“度”以及努力促和;从“七七事变”到抗战结束,表现为立足于战争,不放弃和平,并以“信”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思想中得到了很好传承。  相似文献   

2.
特殊的战争背景使20世纪40年代的女性作家产生了与和平时代不同的审美心态,这种心态主要表现为对战争的疏离和逃避,战争只成了作家创作中的人物活动的背景,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的特征。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女性作家的书写主要通过三种生存方式的展示,表现了她们对战争背景下人类基本生存的忧虑。  相似文献   

3.
姜长宝 《南都学坛》2000,20(1):80-81
一、对国际形势实事求是地判断和分析是制定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改革开放以后,我党冷静地观察和分析了国际形势,认为进入80年代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的人民不希望战争,第三世界的力量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中国希望世界和平。邓小平讲:“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四化建设。”[1](P57)…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国际和平年,本刊选译了一些国外学者论述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文章,供读者参考。战争与和平问题构成了当代西方闰际关系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具体地说,这主要涉及对发生战争的原因的认识及实现和平、尤其是世界和平的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了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为了全面地了解近卫其人及其在侵华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必要对它在第一次内阁时期的对华诱降外交做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上海抗战时期的对华诱降外交——“宫崎工作”和“船津工作”。这一时期,是由于处在侵华战争的初期,日本国内特别是陆军,  相似文献   

6.
从和平与发展关系角度看 ,所谓生态经济就是有和平保障的经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战争是对生态经济的巨大破坏 :战争是对世界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战争浪费了人类本已稀缺的资源和有限的财富 ,战争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系统 ,战争对经济全球化起巨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羌族释比经典<泽基格布>是一部特殊的战争史诗,它记述了作为出征统帅的泽基格布在到达战争边缘地时的矛盾心迹,描写他面对战争与和平、冲突与释和、杀戮与安宁时的价值判断,记载他在临战的最重要关头毅然收回出鞘之刀,撤下搭弓之箭,嘎然回军止战、罢征修和、化解战争,挥师返回和平安宁的家因.这不仅表现出泽基王在历史关头正确抉择的睿智大勇,也反映了羌族释比对和平的祈愿和对战争的厌弃.  相似文献   

8.
战争与和平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不可愈合的创伤,更加强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和探索。西方就从理论和实践上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探索,如开展体育竞赛、建立国际政府、建立国际法以及建立和平学和发展和平运动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的和平进程。探索这一问题对当今和平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一派源于民俗积淀,成于老庄。然而这一时期,却是法家大用于君王的时期。时光流转,道家一派终在汉初得到君王大用。汉初的选择初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偶然,尤其在一个封建帝国君主大权在握的时候。然而道家思想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在汉初的成功实施说明其中必定蕴含着诸多必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欧斌 《东方论坛》2014,(2):126-126
正由于人性或者社会经验的原因,人们向往和平、希望和平,研究冲突的原因与和平的条件,关注冲突向和平的转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冲突史,极端的说法是"世界史是由战争写就的"。正是源于这一视点,《国际关系退化机制与国际秩序重构》(以下简称《退化》),向读者阐释了国际关系较少为人探讨的另一面——和平向冲突的退化以及退化机制分析。历史为什么总会惊人地相似?人们从无数个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唐代边塞诗的思想基调是爱国主义精神,是唐诗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指出了它所反映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当时战争中的阴暗面,表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但并不反对保卫祖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12.
《汉宫秋》是以汉元帝为爱情主人公的末本戏.君王以爱情主人公的面目出现,突破了传统封建道德观念中君王以刑政教化为重的那个严肃、无情形象的禁锢.同时,渴望安定和平、幸福生活的生存意识的彰显以及戏剧中"情"的诗化处理方式都增添了《汉宫秋》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考文垂大教堂是战后考文垂倡导和缔造“和平与和解之城”的建设成果,它构建了一种具有和解特色的战争创伤城市的重建模式。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空军对考文垂实施了“夷为平地”式的大轰炸,著名的考文垂大教堂被炸毁。大教堂“以德报怨”,提出“和平与和解”的非暴力理念,促使考文垂摆脱传统受难者的叙事模式,塑造了战后考文垂城市的和平形象和发展定位。大教堂以和解的方式治愈战争创伤,通过“和平重建”“友好城市”“铁钉十字架社区”等和平计划,推动英德两国关系的改善,促进战后国际和平环境的营造。大教堂所倡导的战后和解行动并不意味着对创伤历史的无视和遗忘,而是通过和平教育及和平行动网络的构建,将战争记忆的苦难叙事转化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追求,践行“用和平方式实现和平”的和平学理念。面对战后考文垂社会冲突和发展问题,大教堂拓展“和平与和解”的实践范畴,主动承担“问题解决者”的责任,推动城市内部种族和解,促进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教堂和平建设的理念及实践,为其他国家创伤城市的战后重建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4.
试论瓦西里耶夫的女性文学作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瓦西里耶夫认为:妇女身上体现出的道德美是永恒的,这是他的妇女观: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归于道义力量,这是他的战争观;把英雄表现为伟大和平凡,崇高和真实的结合,是作家的英雄观:在赞扬道德力量的同时,谴责道德沦丧,表现出作家的道德观。作品表现出作家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预防外交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世界和平。即在战争、武力发生之前,有关国家或联合国之类的国际组织积极采取措施,阻止冲突恶化或防止冲突发生,这便是预防外交的实质。 有关和平问题,最近在有关联合国、国际法、国际机构的研究中出现了4种提法,即和平创造(peace  相似文献   

16.
峻青与茹志鹃都是三四十年代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优秀作家,共同的斗争经历使他们不自觉地把笔伸向了战争岁月,歌颂和发现那些战争中难忘的人和事,怀念那些为了和平、为了革命而牺牲的人民和战友,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民族和时代精神,然而在各自的创作中又表现了迥异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希腊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能得到身体强壮的士兵,赢得战争的胜利,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人们渴望能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相似文献   

18.
和平与暴力     
一 由于接连爆发两次世界大战而深受震撼的我们这几代人,犯了一个感情上的错误或者说“错位”:认为威胁人类和平、公正和美好生活的几乎纯粹是战争,这便加强了“和平—战争”这一对对立面。于是,又是召开极其热闹和极其一边倒的(和平)大会,又是选择世界(和平)理事会。于是,为防止新战争而作出努力(有人是真诚的,有人则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世界和平面临的挑战很多,变化不定的国际格局、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的斗争、武器失控与军备竞争等一类的问题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国际格局变化不定,是危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活跃在国际格局变化中各种力量的较量在历史上常常引起战争,当代国际格局的变化蕴涵着危害国际和平的不确定因素。霸权主义不仅导致追求霸权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战争,而且引发包括恐怖主义这种极端形式在内的各种反对霸权主义的战争。历史上,军备竞赛活动是重开战端的前奏。武器扩散与军备竞赛是幕后的战争,影响着现有的国际格局均势,客观上将为某些国家或集团谋求在国际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40年,世界上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和平局面。没有了战争,各国皆大欢喜。这种和平并非全球化或民主化或国际惯例创新的结果。奇怪的是,这种和平间接地源自于交流方式——文字讯息、纪实电视、全天候(24/7)的有线新闻、扮演平衡角色的有声望报纸——的进步,源自于对日益猖獗恐怖主义的本能反应,当然,也源自于精心斟酌的措辞、想当然的逻辑以及当选的公仆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