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招生制度关系国家高级人才的培养,对国家未来的命运举足轻重;高校招生又关系千家万户,从而影响到社会能否和谐.文章认真回顾了我国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至今高校招生法律依据的变化和发展,从法治角度阐述了我国高校招生改革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国际汉语热不断升温、各高校留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等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及世界先进国家的留学生招生工作的模式及特点,阐述了当今中国高校应如何结合国情、校情进行策略性、计划性、长远性的留学生招生工作,以适应国际化需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6,(12):103-108
高校自主招生既是行使政府招生权的公权力行为,又是行使高校自治权的自主行为。高校自主招生涉及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进而影响公民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为防止高校滥用自主招生权损害教育公平,应当对高校自主招生进行硬法与软法的双重规制。高校在行使政府招生权时,应受到国家硬法的规制;在行使高校自治权时,应受到软法的约束。这样,通过硬法与软法的双重规制,达致既有效实现高校自主招生,又保障公民高等教育平等权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1999年中央政府实施"扩招"政策以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大学生599万;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安排629万人;日前,教育部确定了2010年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57万人,这与1998年高校108万的招生人数相比,足足增加了6倍。相应的,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招生管理工作是关系教育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是一项复杂的为国家遴选新生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高校招生工作,奠定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的适合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基础,采取什么措施加强招生管理的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佳木斯大学为例,运用现代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针对招生工作中呈现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创新。  相似文献   

6.
陆炎亭 《中文信息》2022,(1):177-179
随着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高校招生宣传工作逐渐进入了一个更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新时期.本文结合拉斯韦尔5W模型,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这五个方面,对当今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做出分析,试图为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提供参考,并针对当下招生宣传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裴广一  曹洪亮 《理论界》2010,(11):182-184
博士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最重要途径。质量是博士生教育的生命线,高起点的入学质量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首要环节。博士招生制度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我国当前博士招生制度的弊端集中体现在:重外语、轻专业;重笔试、轻面试;高校和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自主权严重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依据科学与竞争原则对其进行彻底改革:取消外语一票否决权的地位;以科学的面试成绩为主要标准;扩大高校和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自主权,完善博士生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8.
国内高考平行志愿自2008年开始实施,目前已经扩大到16个省(市、区)。作为国家高招录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两年来,它得到社会特别是考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促进了招生公平,体现了以生为本,营造了和谐的招生氛围。但平行志愿也带来一些问题:造成了高校生源质量扁平化,削弱了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忽视了考生选择专业的自主性等等。作为提前批次录取的高校,应理性审视平行志愿的优势与阶段性不足,结合高校的基本特色,认真做好招生策略调整,积极争取招生主动权,努力吸引优质生源。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国家对高校的投入的增加 ,高校的国有资产也逐年增加 ,其管理问题越来越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宁  陈立文 《河北学刊》2005,25(6):205-208
高等教育作为人类有目的的人力资源的投资活动,受教育者只有充分就业,实现了个人预期价值,才能带来高经济回报。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国家和高校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适当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适度规模,从而降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风险。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实行“三包”政策,即包招生、包分配、包经费,使高校长期依赖国家,也使图书馆形成了等、靠、要的传统观念,自我生存能力退化,与社会接触极少.“三包”政策使图书馆背上了沉重的经济拮据的包袱,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就业观与就业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按照国际惯例,毛入学率达到15%,意味着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伴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急剧增加。与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相比,今天的大学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高校科研管理发展的现状,阐明了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级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高等教育“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国家补助,免费入学”的模式被逐渐打破,在办学方向、专业面的拓展、招生数量、生源类别等方面,高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大量的自费生、委培生、代培生跨入高等学府的大门.1986年,委培生、代培生和自费生加起来在招生总数中的比例还不到10%,可是到1992年,仅自费生就上升到招生总量的15%,1993年上升到25%,1994年仍保持上涨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开始恢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随着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也愈发突出。各高校为获得优秀生源,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几经革新,不同院校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学院招生制度都有所不同,有些还出现几种制度并行的情况。列述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演变进程,着重对博士研究生入学普通招考和“申请-考核”制进行比较,分析其运行中的问题、改善策略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佳木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改善策略探讨地方高校的招生出路。  相似文献   

16.
从四个阶段对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并从扩大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强化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校多元化选拔人才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必要性.在分析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利弊的基础上,认为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建立法律保障和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并完善体现自己办学特色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尤其是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研究生收取学费政策的出台,使得缴费上研究生成为一种必然和现实的趋势,随之而来的也将是校方与学生关系的重大改变: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成为了教育的消费者。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缴纳教育培养费之后,必然要求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本文主要分析研究生权益保障的特点和问题,并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推免招生在我国研究生招生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目前在我国研究推免招生中还存在一些公平性方面的问题,这些公平性问题可以分为制度性不公平和非制度性不公平两大类。本文分析了这两类问题的具体表现,并提出扩大推免生资格高校的范围,在推免生名额分配上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摈弃一切"身份"歧视的规定和做法,限制推免招生中本校生源招收比例,以此促进推免招生的公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费制定标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据普通高等院校培养过程的特点分析影响其学费制定的因素,以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为例建立普通高校学费的计量模型,以北京市高校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普通高校学费管理的五项措施:创新学分收费制度、完善优秀大学生贫困补助制度、强化我国普通高校学费管理、加大国家财政对普通高校的投入、适当控制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关春兰 《云梦学刊》2016,(4):142-145
中国推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给更多考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公平性问题层出不穷。2014年开始了新一轮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此次改革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在资格认定、考试时间、考试成本、录取区域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均有所完善。但是我国的自主招生制度正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自主招生制度走向成熟,需要立足保障教育公平,设计能真实、客观反映学生能力与潜质的多元录取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多方利益体制衡机制,并针对自主招生的特长生制定特色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