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当代的文坛上,曾爆出过一个冷门:有人从表现手法上来划分,将其定为“中国式的荒诞派”。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陈建功的《鬈毛》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三部作品给我的总体感受,觉得用“中国式的荒诞派”来划分还是恰当的。这既区别于西方的“荒诞派文学”,又点明了它们是生长于中国的土壤,绝非“泊来品”。这一点很重要,有人就因为这“荒诞派”一词的来源,而整个否定这一文学样式在中国土壤中生存的价值。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审视,“荒诞派文学”长于描写人与客观世界分裂的现实,善于表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珍贵文献,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历代阐释《周易》的著作不下三千种,而黎子耀教授的《周易秘义》不落窠臼,自创新说,认为《周易》是一部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殷周奴隶起义史,在易学研究中别开生面。该书分类注经,以经、传俱用隐语,故名《周易秘义》。《序卦》、《杂卦》两篇注是全书的精华,揭示《周易》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刘生良 《唐都学刊》2010,26(3):102-108
关于《庄子》的浪漫文学,前人多冠以"消极"二字,笔者摒弃"消极",申论浪漫。《庄子》浪漫文学的精神实质,是超越现实,追求理想;在艺术上具有宏阔奇妙、超凡入化的艺术境界,虚幻荒诞、光怪陆离的文学形象,奇特大胆、精彩绝伦的夸张手法,笔端含情、深挚浓厚的抒情色彩等特征,因而成为我国浪漫文学名副其实的最早"范本",并且成为我国浪漫文学的开源、奠基之作,是中国浪漫文学创作之祖。《庄子》在浪漫文学方面有如此高卓的成就和贡献,首先取决于作者的浪漫精神和超人的想象力、表现力;其次,又是特定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现实促成的;再次,也得力他对神话传说的利用、改造和对神话思维的继承、运用。《庄子》作为中国浪漫文学创作之祖,不仅在创作宗旨、思维方式、表现手法、基本特征诸方面形成其独具特色的质的规定性,而且对后世浪漫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源是我国近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融汇、吸纳了《周易》思想文化的养料。本文欲从魏源的社会变革主张、军事思想、对外策略等方面论述《周易》这部朴素而“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的哲学典籍,对魏源政治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钩稽古代社会史料之目的解周易”①,人们已经作出了许多努力,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周易》,还做得很不够。本文准备从文学的角度谈一谈《易经》中所保存的上古民歌。 《易经》是卜筮书,其中的爻辞是经过巫的相传保留下来的。它的著作时代虽在西周,但其中的民歌,却可能很早  相似文献   

6.
《韩诗外传》解经,不注重探求诗人的情志及诗之本义,也不注重诗作的表现手法,而特别关注诗所言说于研心者有何启示,其解经重在从《诗经》中寻求一种思想上的体悟与发现,激活研习者联想,富于启示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故事解说诗句,二是对同一节诗,做多角度解说。这种解经方式,具有文学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凯伦 《社科纵横》2007,22(3):113-114
《离骚》融合南北文化和文学风格,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创新。本文从春秋行人赋诗言志与屈赋诗缘情的关系,原始巫风仪式对比兴思维的影响,间接隐语对神话比兴的指向性三个方面管窥《离骚》对于《诗经》比兴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程建功 《社科纵横》2005,20(2):136-137
我国古代对《周易》的研究历来比较重视,关键原因是《周易》为儒家“五经”之首,而儒家又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同时,《周易》又是我国硕果仅存的几部文化典籍。为此,历代学者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故本文从先秦、两汉、晋唐、宋明、清代等几个时段入手,对历代的研究状况作了一些初步梳理,认为易学研究的主流是义理,《周易》经传所阐发的哲理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将该书视为一部文化典籍从多方面加以研究,而不应仅仅局限在哲学的范畴内。  相似文献   

9.
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于2003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于2004年4月上市。这是2004年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的事件。此书公布了四种战国楚竹书,即《周易》、《中弓》(一般写作《仲弓》)、《亘先》(一般写作《恒先》)和《彭祖》。其中《周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一部《周易》,意义重大;《仲弓》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仲弓的对话;《恒先》是一篇有关道家宇宙论的文献;《彭祖》以耈老问道于彭祖的形式写成,主题为养生。四篇之中,最具有哲学意味而引起较广泛讨论的是《周易》和《恒先》。另外,上博简第一、二册以及…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卦爻辞本身,而在于其背后隐含之质,即寓于其时其地的人的经验、思维、价值观和行为中的特定素质以及由此凝聚的特定人格。从经验上看,就《周易》描述观其经验之性质,可见三点:事件简单、概念模糊、意义神秘。从思维上看,《周易》印载着的古人的思维特征,其中最显著的一点是比附性;这种比附的结果,使思维没有走上逻辑化的道路,而循着经验感受法的道路前进。从价值观上看,价值对象多是“往”、“涉大川”和“见大人”等;而就价值自我而言,对人生最渴求的似乎就是“无咎”。从行为上看,通过《周易》卦辞看古人行为,有一个鲜明的双重现象,即对自身的苛求无情,可用“克”字来统;对身外对象(天象与人事)之顺从忍耐,可用“敬”字概括。因此,《周易》是标示古人之特质早期生成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1.
论《周易》人格理论的特色及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易》作为穷理尽性之书 ,包含着宝贵的人格义理。它在“天人合一”的宇宙框架中完成人的人格定位。《周易》认为 :宇宙的最高品性是生成万物 ,因而 ,人格就是主体对宇宙大道及品性的自觉体察和效法 ,而道德是人格保持的社会条件。这是《周易》人格理论的独到价值和特色。长期以来 ,对人格问题的研究存在误区 ,在理论上背弃主体对天人关系的能动把握和实践 ,从政治和道德的视角诠释人格 ,不能实现对人格的合理定位 ,由此导致出实践中人格塑造的偏颇。《周易》从天人关系入手 ,早已完成对人格的辩证定位。《周易》的人格理论对摆脱当代人格困惑 ,重铸天人关系和人的内心世界 ,都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侯敏 《学习与探索》2005,(6):168-170
《周易》卦爻辞短歌形式简单,艺术质朴,其中21首婚恋短歌涉及恋爱、求婚、迎娶、成婚、持家、纳妾几个方面,反映了古人的婚姻家庭观念,表述简洁自然,于粗糙中见真实,为考察《周易》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周易》是伪书,你的看法……。我是在1994年发现《周易》是伪书的,为了慎重起见,我不得不耐心地钻到古书堆里去查找自关证据。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材料的基础上,我把研究的结论献给读者。为了理直气壮地说“《目易》是伪书”这五个字,我准备了远远超过五万字的证据材料。请问《周易》的作者是谁?据《史记》的记载,《周易》的经文(即卦辞、爻辞)是周文王所作,《周易》的《彖传》、《象传》、《系辞传》、《说卦传》、《文雪》是孔子所作。绝大多数的后人,相信《史记》的记载。那么《周易》的真正作者是谁?我认为:《周易》…  相似文献   

14.
《学术交流》2012,(8):225
李小成,陕西华县人,中国诗经学会会员,陕西省孔子研究会会员,副教授,文学博士,西安文理学院国学研究所所长。出版专著《文中子考论》,获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及西安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在《周易研究》、《古籍  相似文献   

15.
汪高鑫 《学习与探索》2012,(8):142-146,4
《周易》丰富的思维术,对传统史学的历史思维有着重要影响。《周易》的天、地、人相联系的整体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究天人之际";"《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通古今之变";"一致百虑"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成一家之言";"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的忧患意识,启发了传统史学的历史借鉴思想。  相似文献   

16.
《周易》中的“贞”字,最初学者依据《易传》和《尔雅》把其释为“正”或“定”。近代以来,随着对殷墟甲骨的考证研究,有学者认为《周易》和殷墟卜辞一样,都是卜筮的产物,并根据《说文》把“贞”训为“卜问”。但通过对殷墟卜辞命辞语气的考察发现,“贞”训为“卜问”解释不通,而释为“正”或“定”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的易学思想如同他本人其它的学术思想一样,是复杂而又丰富的。在诠释《周易》方面,章氏虽用传统的训诂法,重实证,求真知,但又不泥成见,推陈出新,以史学的眼光来分析、判断,反对以象数、清谈和谶纬说易。同时,蹊径独辟,把佛教唯识学与《周易》联系起来相互比勘,新意迭出,令人耳目一新。本文通过对章氏易学的深入剖折,力图展示其易学思想的概貌,并相应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近4、5年来,学术界有许多令人费解的现象。例如1989年之后,许多人文学科凋零了,基础理论学科变得古无声息了,哲学则似乎不存在了。然而作为巾国哲学之源的《周易》却倍受青睐,刹时,研究《周易》成为时髦。渐渐地,《周易》研究红火起来,眼下已经热到令人不安的程度。据统计,研究《周易》的专著至今已出版3000多种。几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有一批卦师,在大街小巷为浮躁起来的人们预卜吉凶。《周易》热达到这种程度,许多人对它焚香顶礼,何故?有历史原因,也有时代原因,亦有世界文化原因。应当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9.
周易的来源     
研究《周易》,自古称难。这部书从书名到内容,历来众说纷纭。《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载:“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又于“术数略”载:“周易三十八卷”。许多人认为《周易》的“周”是指周人,然而,郑康成早即以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也。”研究《易经》的著作,《系辞传》可称为早,其亦谈到《易》之为书也“难知”。求象者,易无达象;论德者,附会儒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传说,是古人难于《易》的绝顶之论。“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古代研究者如此叹难。除了《周易》本身之难解和文献资料不足以外,主要是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婚姻的地位、成功、失败、原则等诸多方面论析了《周易》有关婚姻的观点和看法,对现代婚姻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