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蒲向明 《社科纵横》2006,21(3):115-116
甘肃成县《西狭颂》摩崖石刻距今1834年,实物遗存的完整性是汉摩崖文本中鲜有的,而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价值有着特别之处。自北宋至乾隆初,官宦、文士寻访者众,但多猎异和赏书者;至乾隆以降,《西狭颂》文本传扬渐为广远,惜文学层面研究欠缺,其文学地位和价值至今鲜有卓识。《西狭颂》在中国碑铭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中作用显著,有其独到的地位,文学价值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2.
马保平  赵继宁 《社科纵横》2007,22(12):113-115
本文主要对易、卦、爻、辞、《易经》、《易传》、《连山》、《归藏》、《周易》等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进行了评述,并对《易经》六十四卦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赵红娟 《浙江学刊》2006,45(4):96-100
本文从内容的萦带、主题的继承与超越、情节构思、人物塑造等方面对《西游补》与《西游记》的承袭关系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郑周明 《社科纵横》2006,(11):133-134
《白鹿原》是一部时代氛围与作家才情交互融合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作家对现实与历史的思考,对自我的创作观念的超越;体现了作家对现实主义方法的熟练操作。同时又融汇了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小说技巧;雅俗共赏的追求既维护了俗文学的尊严,又赋予作品很强的可读性。整合艺术的巧妙运用,催生了《白鹿原》。  相似文献   

5.
缑广飞 《社科纵横》2006,(11):115-116
《熊》和《老人与海》都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形象地展示了福克纳与海明威相似的生命哲学,但是,《老人与海》单纯、简洁,《熊》繁复、凝重,更注重探讨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矛盾,在艺术上更具实验精神。比较研究两部作品的同异,对我们了解和认识福克纳和海明威以及20世纪美国文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武砺兴 《社科纵横》2003,18(1):50-52
文章分析考察并研究了儒家经典《周易》中诗歌的艺术形式、韵律、创作原理、忧患精神等。  相似文献   

7.
陈冬冬  郑振捷 《社科纵横》2006,21(5):113-114
李延寿《南史》、《北史》是二十四史中重要的两部史书,其倾向统一的历史观曾获得广泛好评。本文试图对李延寿倾向统一的历史观以及它与二书修撰得失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易》中的“贞”字,最初学者依据《易传》和《尔雅》把其释为“正”或“定”。近代以来,随着对殷墟甲骨的考证研究,有学者认为《周易》和殷墟卜辞一样,都是卜筮的产物,并根据《说文》把“贞”训为“卜问”。但通过对殷墟卜辞命辞语气的考察发现,“贞”训为“卜问”解释不通,而释为“正”或“定”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王颖 《社科纵横》2006,(10):103-104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是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其“弃妇诗”用现实的笔触反映了从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即妇女被欺凌的悲剧命运。本文从内容着手,旨在探讨“弃妇诗”产生的社会原因,反映的社会现实状况,妇女形象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婚姻的地位、成功、失败、原则等诸多方面论析了《周易》有关婚姻的观点和看法,对现代婚姻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7,2(1):76-81
在日本,“战争文学”系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积累不薄;细化到“日中战争文学”研究(1937-1945)也大体呈同样状态。在中国,情况略有不同,有“战争文学=侵略文学”的直线定性,有作品数量庞大,散在难寻,且几乎没有中文翻译,再加上“纪实”的性质使其与战争历史胶着为复杂的一体。故而,对它的研究需要观念意识、语言文化、历史知识和繁杂的研究操作等多重储备,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大体处于空白状态。近代日本的“战争文学”确有很大的特殊性,但也具有社会的、文化的、伦理的、政治的多重价值,不应忽略和放置。本文以“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家火野苇平这一个案为视角,进行尝试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李娓 《唐都学刊》2006,22(6):79-81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干,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家奉为道藏三玄之首。佛教传入中国,与儒道合而为一,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易家的太极、儒家的天命、道家的道、佛家的空,皆是宇宙全息图的不同体现方式,是宇宙万有生存准则的不同表述。  相似文献   

13.
陆九渊“心即理”之思想主旨,凭依对《周易》义理的阐发而得以彰现,“易理”的普遍性、绝对性和终极地位是无可怀疑的。但此理并非一外在于人心的客体,而是与“心”通融为一的。修养之方法就在于洗涤心灵中虚浮妄想,复归到内外合一之道上。  相似文献   

14.
陈克荣  陈琼 《社科纵横》2011,26(7):109-111
六十四卦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基本经验的总结,是从横向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实践的本质,对人们的思维行为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同时,《周易》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基本经验的总结也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张炜 《社科纵横》2006,21(3):167-168
《名利场》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本文从“反讽者与人物的距离感”,“两种对立因素的相互对比”,“非直白的叙述”三方面分析了作者在《名利场》中所运用的反讽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16.
程建功 《社科纵横》2005,20(2):136-137
我国古代对《周易》的研究历来比较重视,关键原因是《周易》为儒家“五经”之首,而儒家又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同时,《周易》又是我国硕果仅存的几部文化典籍。为此,历代学者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故本文从先秦、两汉、晋唐、宋明、清代等几个时段入手,对历代的研究状况作了一些初步梳理,认为易学研究的主流是义理,《周易》经传所阐发的哲理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将该书视为一部文化典籍从多方面加以研究,而不应仅仅局限在哲学的范畴内。  相似文献   

17.
论《周易》生态循环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以人与自然的相关性为出发点,通过对宇宙大道的体察和把握,架起了"天人合一"的坚实桥梁,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寻找到安身之命的终极依据."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周易>揭示的宇宙根本规律,而生态循环规律则是这一根本规律在时空中的物态表征.通过对<周易>生态循环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分析,洞观其思想义理,为寻求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马智全 《社科纵横》2006,21(5):94-95
曹操形象自《三国志》以后有所发展,有所变化,直至《三国演义》而至顶峰。这期间,《世说新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反映了在魏晋名士独特审美眼光下折射出的曹操形象,并以这种形象而影响了以后的文艺创作。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22,(1):148-152
道与德是《周易》的两大核心范畴。长期以来,学界以易道为核心,侧重对《周易》之道的研究,而对德的研究阙如。在《周易》所展现的伦理秩序中,德完成了由目视于途向德性之义的转向,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理性化的过程。德不仅将时间因素摄入其中,表明执守德性的重要性,而且表现出政治伦理特质,从君子之善和制度之善的角度说明修德敬业地践行德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坚 《社科纵横》2007,(9):109-112
白薇的《打出幽灵塔》和曹禺的《雷雨》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揭示封建家庭罪恶的力作。在阐述两部话剧在意象选择、情节构思和女性悲剧等方面有着颇多相似之处的同时,本文亦对两者在抗争主题、情感走向和人物性格命运等方面的不同作了相应的比较分析,并试图通过考察两位剧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身世和彼此不同的创作观念来综合剖析这两部剧作,以期对这两位剧作家及其剧作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