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祝尚书 《学术研究》2006,(3):130-135
宋元时期的文章学,特别是元代文章学家陈绎曾的作家修养论,涉及养元气、养心立志、养题气、养力(读书、历世)等诸多重大问题,内容相当丰富,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合乎时代思潮的创新,是文学思想史上的一笔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在孙犁的作家修养论中,"道德"是作家修养的第一要义,是作家的为文之道,以传统儒家文化伦理道德为核心;"理想"的两个层面——人文理想与政治理想——分别代表了对孙犁影响颇深的五四现代文化和革命文化对作家修养提出的要求,是作家创作的灵魂,与对作家的道德要求互为补充;"热诚"是作家创作的动力,是保证作家高尚修养能够提升作品格调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这一环节才能实现人格与文格的统一,达到孙犁所倡导的作家修养与文学创作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解构主义文论通过颠覆语言的单义性、确定性,来消解传统美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形而上学所确定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从而认定审美和艺术是没有确定的所谓"本质",它们的语言符号形式--文本也是不可能有确定的意义的,因此形成了意义异延论.解构美学的这种观点,彻底摧毁了旧形而上学传统美学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开放了审美和艺术的存在、构成和意义,从而形成了动态、开放的立体构架.但是,由于解构美学是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谈论语言、修辞本身,所以它必然割裂了实践中事物及其意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从而走向了绝对不确定性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在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解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动态和开放地建构文论体系,另一方面也应该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握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法,综合中国传统文论,建构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实践的文本意义论.  相似文献   

4.
1901年——20世纪的第一年开始颁布诺贝尔文学奖颇具象征意义,仿佛它要划开20世纪文学与19世纪文学的界限。如把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文学现象与20世纪以前的文学作比较研究,我们将会发现在作品的思想追求、审美特征、艺术形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乃至原则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历史的发展使然的。作品的区别根源于时代的区别和作家的区别。时代的区别不属本文探讨范围,我们在这里重点研究诺贝尔文学奖获  相似文献   

5.
文学场论文论以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建构了一个社会文学艺术的形成、运行、作用的社会模式和社会学解释,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提供了一条文学社会学的思路,把文学艺术作为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的实践性产物,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社会权力的关系,以新的方式阐述了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实践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的文论突出了审美和艺术的接受这一维度,提出了读者接受论、阅读现象学、审美经验论,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它片面地强调了读者接受和消费的一面,忽视了文学艺术的创造者和生产的一面,因而也陷入了片面性之中。我们在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文学艺术的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建构起文学话语实践论。  相似文献   

7.
〔摘译说明〕 萨班(1182——1251)是萨迦五祖中之第四祖,原名班丹敦珠,幼时从三伯扎巴坚赞学法,受近事戒,始改名为贡噶坚赞。23岁时,从释迦师利及其弟子等遍学大小五明,成绩卓著,成为西藏获得“班智达”称号的第一人,故人们在习惯上将他称作“萨迦班智达”,简作“萨班”。  相似文献   

8.
<正> 船山有诗论,也有文论。诗论已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文论却尚无人问津,本文试图对此作出初步探讨。不过,由于船山的文论与诗论有某些相同之处,故本文不能不稍涉及其诗论,藉以窥见其文论之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9.
王充的文论     
王充(27——101?)是东汉初期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論衡》是一部极富于战斗精神的哲学著作。但其中也有些部分是属于討論文章著作原則和評論作家作品的,这些言論主要見于《自紀篇》、《对作篇》、《佚文篇》、《超奇篇》、《艺增篇》、《須頌篇》、《定賢篇》、《書解篇》、《案書篇》。王充这些思想比較进步見解相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比较文学勃兴。其中成就较显著者,当数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有的求同,有的讲异;有论同多异少,有议同少异多;有的同中看异,有的异中见同。异彩纷呈,各有说辞。然而,就笔者所目及的文章看,它们的作者多半有一种共同的倾向:为比较而比较。大凡这类论文(不唯文论方面的),总是先讲西洋如何如何,再论中国怎样怎样,异同说完,文章便打住。 愚意认为:比较研究,不仅要研究两个以上相关对象之间的联系性,准确把握它们的异同之所在,还要考察这种异同形成的原因,在比较鉴别中探索一些规律和法则,而尤为重要的,是阐明这种考察、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例如,在比较中发现中国讲载道,西洋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处于套用西方文论话语评论分析当下文学现象的尴尬境地。学者曹顺庆先生率先提出“文论失语症”的观点,并提出了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以及重写中国文学概论的解决方案,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列文论》与《西方文论》在高校在校本科生教学中实际是两门课程,在本次专升本“三结合”教学中合为一门课程,其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加之它又是文艺理论课,比较抽象,其中名词术语多,许多概念要上升到哲学高度,理论性强,既需要理解,又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所以不认真听课和按照拟定的思考题认真地、全面地、系统地复习,是难以达到要求的。但如果按照教材和教学要求有计划地复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从而使自己的文艺理论水平得到一个大的提高。由于课程的内容多,教学时数有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确定了重点难点,并且拟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是在西方近现代文论和思潮影响下发展生成的。在纷繁众多的西方思想和流派中,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地位,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内在原因。而市场经济所伴随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必然使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具有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阔大的全球意识,同时也为我们建构有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文论四题     
我国古代文论有其悠久而优良的传统。温故而知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对于我们当前文艺评论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和有益的。文德古人论文,讲究人品与文品的统一,也要求评论者本身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并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与审美理想。所谓“以德临文”,大体概括了这个意思。清代文论家章学诚在所著,《文史通义》中倡“史德”之说,其言  相似文献   

15.
一王充是东汉时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论衡》这部著作不仅体现了他哲学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而且也闪耀着进步的文学思想的光辉。他关于文学批评的见解系统而深刻,虽然一般多夹杂于《论衡》的一些哲理、政论、史论、书论等篇章之中,而很少专门论述,但这也不妨碍我们对王充文学思想的研究。而这种情况正反映了汉代文、史、哲分野尚不十分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于当代文论话语重建而言,古代文论是重要而丰富的本土资源.古代文论参与当代文论话语重建的基本途径有三个:一是古代文论范畴的现代阐释;二是古代文论精神的现代传承;三是中西文论话语的融合.在对古代文论范畴进行现代阐释时,既要坚守其"历史的真实性",探求"本义";又要结合当代语境和当代文论建设的实际,注入新义,体现出阐释主体的学术立场;要细读文本,重新开发古代文论的精神价值,揭示其内在的文化逻辑和生成演变轨迹,并在学理层面上予以传承,使其能够与当代文论相会通;在中西比较视野中,对古代文论进行现照与整合,既以中译西,又以西释中,在中西文论的互照、互译和互释中实现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百年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古代文论研究纳入了中国文论现代性诉求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衍生出“失语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古为今用”和“中西对话”等重要的学术命题;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中国化”、“本土化”、“民族化”与“西方化”以及“现代性”与“传统性”等概念成为高频率出现的学术行话.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与文艺实践的现状,从古代文论、西方当代文论和马列文论三种话语资源的张力中通过中西古今的对话融通,寻求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支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8.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文论是当前文学理论领域中较为突出的一种思想形态。探讨其与主体性文论之间的关联是研究这一理论的重要视角。对于主体性理论缺陷的个人确认是杨春时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问性文论转向的前提性思考。这一转向表现为在新的哲学语境下对主体性文论批判的延续和深化。其实,主体性文论和主体间性文论是在主体伸张文论建构理路之下存在密切关联的两个环节的理论书写;而这一关联就是一种批判性关联。  相似文献   

20.
林彪、“四人帮”强加给刘少奇同志《修养》一书的罪状之一,说它宣扬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孔孟之道。其实,如果问一问:孔孟之道究竟是什么?他们怕免不了要交白卷哩! 毛泽东同志早已指出,对古代文化遗产,要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对孔孟思想,当然也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的评价。我以为对它不仅应该两刀切,而且应该三刀切或四刀切,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