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中国国情与历史传统,结合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孙中山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全国实行中央、省、县三级管理: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务应该实行中央集权;县为自治单位,负责地方事务;省级是“上承中央之指挥,下为各县之监督”。对如何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弊端,怎样解决政府与国民间的矛盾,他认为必须从政治体制上入手,对权力运作实行彻底改革。在借鉴西方三权分立的民权思想上,他提出五权分立的主张。认为应废除“官本位”统治,创立以民为本的“民本位”崭新政治体制。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对民权思想内涵进行充实发展,构成了民权主义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2.
孔子讲“富而后教” ,致富要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讲富民 ,是说要与人民共同富裕。富 ,不能丢掉教育 ,也不能忘掉民众。董仲舒认为两极分化容易使社会动乱 ,为了稳定社会 ,必须进行调均。调均 ,主要指政府官员除了领取俸禄之外 ,不应该有别的收入 ,不论正当与不正当。官员不能与民争利、争业。司马迁主张政府对人民的生产不要干涉太多 ,要宽松一些。他认为政府只能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些教育、引导的工作。他认为官商垄断市场 ,是与民争利的突出表现 ,应当彻底纠正。他赞扬生产致富 ,允许运输和经商致富 ,反对不合理、不合法的“奸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以后,应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并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在改变其阶级内容后,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一般表现为普选制、代议制、政党政治等具体形式,这些形式在社会主义民主共和政体中,将具体表现为:创立新宪法,法权高于党权和政权,建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法治国家;建立代议机构,中央与地方合理划分职权,实行中央集权制与高度的地方自治相结合,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国家政权机构;实行直接民主制,国家官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广泛吸收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按照人民民主的原则把政府组织成为真正的“廉价政府”。这些思想和价值理念,今天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无疑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重点发展小城镇,以小城镇为中心来实现我国的城市化。这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中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认为,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数量已太多,规模已太大,城市病严重,必须严格控制;中小城市规模比较适当,但人口不能增加过快,否则又会变成大城市,失去  相似文献   

5.
自从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盘踞澳门后,地方自治一直是澳门的基本政治制度。澳门是中国范围内实行自治制度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四百多年来,澳门在地方自治方面经历了中国政府管辖下的“华洋分治”式的自治、葡萄牙殖民管治下的地方自治、《澳门组织章程》颁布后自治形式新发展三个时期。本文分别对三个时期澳门的地方自治制度做了历史考察,分析了它的特点。并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澳门回归祖国后自治权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即将实现的澳门自治,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全面的、真实的、可靠的,与16世纪中期以来澳门实行的自治制度有着本质区别。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澳门人民企盼了多年的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时代即将到来,澳门历史也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试论国民党地方自治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自治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规模宏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它起自1929年国民党三大,止于1946年“制宪国大”,前后历时18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其结果却是“成功之处甚少,失败之处太多”搞得“县政一塌糊涂”。它的实行加重了当时农村的经济凋零和人民的怨恨情绪,加速了国民党政治、经济的崩溃,成为国民党统治在大陆迅速覆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武乾 《江汉论坛》2002,2(1):74-77
梁漱溟认为,因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应当实行与西方不同的地方自治;中国式的地方自治应以乡村为基本单元,构建集政治、经济与文化功能于一体的乡村自治共同体;实行经济的合作化和文化的道德化,在政体上完全排斥西方分权式的法治主义;地方自治应由知识分子团体以教育的方法,而不应由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这一中国化的地方自治思想是对自清末以来西化地方自治思想的反省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郑振满 《学术月刊》2012,(4):129-139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实行以家族组织为基础的乡族自治,曾经是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地区,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乡族自治的形式与内容不尽相同。所谓乡族自治,是指在国家法律和官府授权之下,对乡族事务实行自我管理;在聚族而居的社会环境中,乡族自治主要表现为家族自治。解读福建省长汀县培田吴氏家族的族谱资料,可以发现闽西客家的乡族自治传统,与晚清地方自治有历史渊源。培田吴氏的家训、家法与族规,体现了家族自治的理想模式。培田吴氏的各大支派和社团组织,对乡族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了有效的管理。清末新政期间成立的"培田公益社",取代了乡约的行政职能,实现了从家族自治向地方自治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9.
“在无所妨碍时,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的观点,并非马尔萨斯的独家之言,我国古代学者也早有论述。最早把人口与生活资料联系起来考虑的,是我国战国时期推行“变法”的商鞅。他首先提出了人口与土地必须在数量上保持平衡的论点。他虽然与管仲、孔子等先于他的政治家、思想家一样,主张大力增加人口,并采取了“徕三晋之民”的具体措施①,但同时又明确指出:“民过地,则国力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②,反复强调“民胜其地者,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③即主张二者要平衡。稍后一些的韩非,则最先看到了人口增长快于财货增长的现象。他说:“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女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在晚清风雨飘摇的革命危机中,首举反抗满清专制主义之义旗,引领了现代中国革命的时代潮流.他所倡言的中国革命,以美国革命为典范.他认为,美国革命是一次成功的政治革命,而法国革命则是一次不成功的政治革命.美法革命之成败,不关乎其领袖品德之善恶,而关键在于其全国民众的“习尚”.美国民主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地方自治的传统.孙中山进而借鉴美国和法国经验,构想了中国政治转型之“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的革命程序,旨在通过革命政府指导国民实行地方自治的“训政”为政治转型的过渡阶段,为共和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联邦制国家原住民的自决权问题常常分为两个方面 :( 1 )争取原住民更大程度的自治 ;( 2 )要求更多地参与到国家决策机构中来。这两个方面看来与联邦制的两大支柱———“自治”(self rule)和“共治”(shared rule)———颇为契合。联邦制在许多方面可为在联邦国家内实行原住民自决提供空间。为满足原住民实行更大自治的要求 ,可以在土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实行公共治理 ,也可以实行原住民自治 ,或通过政府间谈判作出安排。至于更多地参与国家决策机构即共治的要求 ,可由联邦立法机构中原住民的席位、成立原住民议会、解决原住民需要的国家争议裁决机制、条约制定和条约更新机制 ,以及通过原住民介入联邦国家的政府间关系等等来满足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中留下的三百余万字著作是一座取之不竭的思想宝库。章太炎的政治领导思想也独具特色,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领袖作用思想 章太炎认为,“人之精神,本为白纸,人之始,皆一尺之鳞也。”因此,任何领袖人物的产生与普通人产生一样,“非有上帝之造之,而物则自造之。”他在《菌说》一文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一观点。同时,他还认为,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国家的责任、功业、荣誉等不能归之于少数领袖人物,必须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他在《国家论》一文中指出任何领袖人物都没有理由妄自尊大,居天下之功为己有。  相似文献   

13.
胡适,作为一名忧心国家命运的爱国学,他不满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主张建立“好人政府”,实行“联省自治”,以维系国家的统一,消除军闯的混战,促进国内的和平;作为一个改良主义,他所主张的“好人政府”成为服务于北洋军阀的工具,他所鼓吹的“联省自治”也成为军阀割据的借口。他只求改善,不求推翻,最终决定了他与北洋军阀的关系:抑闯不成反拥阀。  相似文献   

14.
澳门是中国的领土,自葡萄牙人租居以后,明朝政府对澳门一贯行使主权,进行全面管理,为清朝所沿袭,直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被澳门葡萄牙总督亚马留(JoaoFerreiradoAmaral)所打断。在鸦片战争前近300年间,明清政府对澳门实行有效管理。从澳门管理的层次上看,是一上一下,一主一辅,中国地方政府在上,为主,居澳葡人自治机构在下,为辅;就管理的方式而言,是中西合壁,既是中国传统地方行政管理的延续,又加入了西方城市自治的因素。清承明制,在服从清政府管辖的前提下,允许葡萄牙人交纳地租和船钞…  相似文献   

15.
张千帆 《江海学刊》2012,(2):130-135
宪政国家的经验表明,地方自治是中央和地方关系法治化与理性化的制度前提。没有地方自治作为基础,地方往往会陷于"资源越多越不幸"的制度困局。要解决地方事故频发、中央监管不力等长期困扰中国的难题,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必须实行地方自治与合理的治理分权。如果地方政府不是由地方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官员对上而不对下负责,那么地方治理将出现千奇百怪的问题,中央最后必然也束手无策。要有效解决"资源越多越不幸"等制度难题,必须确立以地方选民为主体的民主自治作为规则,中央监督作为例外。为了保证中央法律得到执行,中央可以派遣专员督察各地执法情况,但是中央干预主要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而非直接干预地方政治、撤换地方官员;地方官员的违法乱纪应通过完善地方民主和法治加以解决,中央主要负责跨区域纠纷的协调和处理,并通过适当的司法审查机制裁判中央和地方的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16.
列宁不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察机关,对于保证国家干部当好公仆起了很大作用。一监察机关,顾名思义是起监督作用的,列宁建立监察机关,正是为了对国家干部实行监督。列宁非常重视巴黎公社关于防止人民公仆变成主人的创举。他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普选和监督思想,指出“官吏”职务不能由人民直接担任时,他们必须“受人民的特别监督,成为由人民选举,一经人民要求即可撤换的代表。”①并强调“对于  相似文献   

17.
屠凯 《浙江社会科学》2022,(9):47-56+157
中国古代在封建制与郡县制之争框架下所提的地方自治学说,特别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观点,仍影响着包括法学在内的当代社会科学。封建制与郡县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允许地方统治者世袭,至少要由本地人治理地方社会,而后者的实施则依赖流动性较高的普通官僚。支持封建制的理由包括:其可防范和化解中央政权的危机,减轻人民负担,本地统治者更加亲民等。支持郡县制的理由则包括:封建制加重人民负担,导致外侮,使人才无法脱颖而出等。民初以来,学界一般认为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地方自治设计意在限制君主权力,而忽略了他们的创见实际是结合封建制和郡县制的优势,利用边疆的地方政权抵抗外来侵袭。这虽是一个权宜之计,但颇值得重视。至于对抗专制统治,则并非此种地方自治的主要意图和现实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村民自治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本文认为 ,村民自治既不是村民个人自治 ,也不是村民委员会自治 ,而是作为自治主体的全体村民的自治。在条件成熟的时候 ,可以将自治制度作为宪法的独立章节予以明确规定。在全体村民组成的自治共同体内部 ,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体的最高权力机关 ,村民委员会只是村民自治体的执行机关 ,不能将其称为“自治组织”。村民自治体应当拥有自治权 ,具有法人资格。根据法人形态法定原则 ,村民自治体可以归类为自治法人  相似文献   

19.
内陆地区的政府观念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内陆地区政府观念的根本转变,必须从以下几个理论误区中解放出来:1、从“政府就是人民利益的当然代表”转变为“政府应该代表人民的利益”;2、从“政府领导人民致富”转变为“政府引导、指导人民致富”;3、从“政府要为社会建立各种市场”转变为“政府要建立市场机制、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上,赵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臻完善”,作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到全国各民族人民面前。这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人民来说,更是首要任务,应坚决贯彻执行。为此,回顾一下我们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是有益的。1947年5月1日,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省级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从那时起到1987年5月,我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已有整整40年的历史。其间,我国共建立了区、州、县三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1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