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卧儿帝国统治晚期,印度次大陆最终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教训极为深刻.本文结合印度史实以及学习马克思关于印度历史的两篇经典性著作的体会,从印度社会政治结构存在的弊端和莫卧儿帝国政府内外政策的失误两方面,对印度之所以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是从它手中英国攫取了印度的统治权,使印度人民蒙受了近二百年殖民统治的厄运。印度人民遭受残酷的殖民征服和统治,英国殖民者有其罪,而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则应负其咎。从莫卧儿帝国的灭亡开始,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深渊。研究莫卧儿帝国灭亡的原因,对印度民族和世界被压迫民族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印度历史上,莫卧儿帝国实质上是一个外族王朝。十六世纪初期,印度是一个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的国家。当时的罗迪王朝(1450—1526)为阿富汗人所建,名据德里,却没有鞭及印度南部领域,北部则长期处于混战状态。  相似文献   

3.
巴布尔经过长期的战争,兴建了印度莫卧儿帝国,莫卧儿王朝在社会经济政治危机中衰落,在对诸方敌人抵抗中败北,以致大不列颠侵略者乘机闯入。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随着14世纪莫卧儿王朝的建立,印度原有的正统造园艺术逐渐改变其旧有形式而与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印度伊斯兰式园林,即著名的莫卧儿造园。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印度伊斯兰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造园条件,并通过对其园林类型和名园实例的着重介绍,总结出该类园林的造园特征,最后,以莫卧儿花园为实例阐述了印度传统伊斯兰造园艺术在20世纪初期被赋予的新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从帝国建立到18世纪初,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外贸易繁荣,城市数目众多,城市人口稠密;这一阶段城市的繁华源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既基于城市自身的优势,也与当时帝国发展形势、国内外贸易交流密切相关;莫卧儿帝国城市体现出自身特点,城市功能突出,讲究布局和规划,建筑精致美观。  相似文献   

6.
殖民地印度时期,与印度穆斯林贵族、国大党温和派相比,印度王公在英印帝国内得到了宗主国——英国殖民者更多的宠幸,王公在帝国内的政治地位逐渐提高。20世纪30年代,王公在宗主国的支持下在全印度政治舞台上扮演积极的角色,试图与国大党在未来的印度中"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甚至到1947年英国撤离印度前,王公有成立自己独立国家即"土邦斯坦"的可能性。王公们之所以能够在帝国体系内受宠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即英国殖民统治策略的结果、王公作为印度社会最集中代表的结果以及王公对宗主国忠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帕尼帕特位于德里以北约五十英里,是印度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古战场。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在这里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战争。一五二六年,巴布尔在这里打败了德里苏丹的十万大军,结果建立了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一五五六年,阿克巴的首相培拉姆·汗在这里打败了觊觎皇位的赫穆将军的军队,巩固了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一七六一年,马拉塔和阿富汗的封建集团又在这里进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以马拉塔封建集团的失败而告终。本文研讨的就是一七六一年发生的第三次帕尼帕特之战。  相似文献   

8.
东方的文明古国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经历了一个漫长和血腥的过程.从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进行疯狂掠夺起,到1849年兼并旁遮普,基本征服印度为止,历时二百四十九年.在这漫长的两个半世纪的过程中,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则占有显著的地位.它是英国征服印度的标志.从此以后,印度历史从封建社会时代转变为殖民地时期.它是印度近代史的开端,对印度历史的进程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泰姬陵,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以南约200公里处的阿格拉近郊,被称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泰姬陵,其实就是一座印度的古陵墓,它的魅力就在于其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泰姬陵是古印度莫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妃阿柔曼·巴纽所建造的陵墓。爱妃名叫泰姬·玛哈尔。泰姬美貌多情而富有才华,她和沙贾汗形影不离,出入相随,就连沙贾汗大帝出征作  相似文献   

10.
一 关于印度莫卧儿王朝的柴明达尔,在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世界史中,都是这样说明的:在帝国势力不易达到的边远地区的王公或部落首领,保留土地的世袭所有权,成为帝国的附庸,向皇帝纳贡。这种世袭领地的占有者称为柴明达尔。柴明达尔不仅在所辖地区征收租税,而且还强迫农民服劳役。在阿克巴统治时期,柴明达尔土地占有制还不占统治地位,到十七世纪以后,才广泛流行。有的书中具体指出当时最大的柴明达尔领地是在孟加拉、比  相似文献   

11.
第一帝国时期,英国在亚洲的历史以18世纪中期为界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和势力渐进发展;第二阶段,东印度公司的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是这一时期印度国内出现一种政治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英国与法国等殖民国家在印度的商业竞争日益激烈,东印度公司开始谋求通过获得领土来确立自己的贸易地位,战争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近邻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多族群、多语言、多种姓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前,印度次大陆存在一百多个大小不同、彼此独立的土邦,英国殖民政府把这些土邦组合到了一个政治架构之中。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印度政府自独立后就开始了“民族构建”(Nation-build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印度是英国在东方最为重要的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然而英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却对印度的文化普遍抱有一种鄙视和偏见的态度。这一思潮影响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于印度的看法与态度,并进一步决定了在这些诗人书写印度时采取了具有贬义的视角、内容与方式。浪漫主义诗人骚赛和济慈的代表作品中体现了书写东方的两种方式:贬低与征服。这两种方式与英国帝国主义的政治、历史、文化的宏观认同体系紧密相连,表现出了"欧洲中心主义"与"民族中心主义"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4.
印度、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国家;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它们也都是封建社会;在此前后,又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但是,它们的历史命运却不同。印度曾经被灭亡,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了英国的一个邦;中国则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虽然失去了独立,但毕竟没有被灭亡;而日本却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有时间和社会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三个国家有着三种不同的历史命运,这种似乎奇异的现象很值得我们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马克思关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两篇文章中指出的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为理论指南,结合英国在印度殖民征服与殖民统治的史实,从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三方面论述了英殖主观上对印度的劫掠客观上却也同时促进了印度的进步的问题,说明了殖民者破坏与建设的双面效应,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的殖民时代殖民地国家的进步还不能不是"以人头做成的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这一严峻而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阿克巴经济改革述论丁瑞忠十六世纪下半叶,印度莫卧儿帝国第三代皇帝阿克巴(1556—1605年在位)曾在经济领域实行过一系列改革。这一改革,在印度和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探讨阿克巴的经济改革,本文试图对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作一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殖民地时期印度社会世俗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教种姓制度是印度传统社会的主体构架形式,是集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级为一体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压迫性社会隔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贱民阶层和妇女备受歧视和压迫。印度社会世俗化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贱民问题和妇女问题。英国殖民者所进行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启动了印度的社会世俗化进程。印度的民族运动将这一进程推向深入。殖民地时期,贱民和妇女在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逐渐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帝国的第三代国王.在印度文明发展进程中,阿育王统一印度的战争,弘扬佛教的行动,加强帝国管理的举措,兴办公益事业的努力,对印度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光荣革命到北美独立战争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时期,第一帝国的特点是重商主义。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虽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但通过工业革命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实力最强的国家,英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完全能够控制全世界的贸易,自由竞争更能使英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英国适时地改变了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更多地接受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始了帝国秩序的重建,帝国的重心由美洲转向东方。虽然旧帝国和新帝国追求的都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但采取的帝国政策迥然不同,第二帝国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英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帝国建制工作。早已衰落的自由主义再度成为帝国建设的主导思想,文化相对主义、社会主义也适时对帝国建设提出补充性看法。根据这些理论,英国建成了白人移民殖民地、印度、附属帝国三层帝国管理体制。然而,该体制也暴露出了滞后性和难以真正解决权力平衡的弱点,这与后来的帝国解体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