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纺织美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纺织美术设计内涵的重新认识 ,结合我国加入WTO以及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而给纺织美术设计带来的新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 ,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目前我国纺织美术设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出要尽快改变我国纺织美术设计落后状况 ,最根本的是要把握当今纺织美术设计的本质 ,并切实建立健全适应其发展的机制与环境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网上中国轻纺城"纺织大市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子商务对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地———中国轻纺城这种传统市场和全国的纺织面料生产基地之一———绍兴县纺织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为中国轻纺城的创新和绍兴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绍兴县应该抓住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 ,以营造“网上中国轻纺城”信息中心为契机 ,利用信息技术 ,对绍兴县纺织业所涉及的各方面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整合 ,重新构筑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占领纺织业信息的市场高地 ,建设一个覆盖绍兴全县 ,向全国和世界辐射的生产、流通、仓储、运输高度一体化 ,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交易、信息发布集于一身的绍兴纺织网上大市场。  相似文献   

3.
纺织美术设计包括服饰美术设计、室内织物装饰设计、床上用品装饰设计、日用纺织品的装饰设计以及现代纤维艺术的设计等.就其工艺制作手法来说,它又可分为织花设计、印染设计、编结设计、刺绣设计、手绘及手工染织设计等等.纺织品美术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发展.我国的纺织美术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繁荣稳定时代之后,文化大革命十年出现了设计进程上的大倒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促进了纺织美术设计的新发展.原来纺织图案设计中那种只重花型生动、色彩饱满而忽视实用效果的倾向已得到了改变,从…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纺织服装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纺织服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纺织原材料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设备水平、出口贸易能力、出口市场、双边贸易、行业政策等方面对中国和印度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面对印度纺织服装业的竞争 ,中国纺织行业今后应当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在行业发展方向、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改造、营销手段创新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促进我国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两岸纺织服装贸易的现状,阐述ECFA早收清单对内地纺织服装企业有着积极影响。后ECFA时期,内地企业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进军台湾市场;加强两岸纺织服装业的合作,由此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中形成合力,共同提升纺织服装业的经济竞争力,促进大中华市场的经济发展并提升两岸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WTO规则与中国纺织服装业品牌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种纤维协议》(MFA)实质上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规定。WTO《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开辟了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新领域 ,中国加入WTO组织对纺织品与服装出口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纺织服装业要为打造品牌而调整产业结构 ,丝绸产品只有打造品牌才有广阔市场。为此 ,只有调整贸易出口战略 ,搭建品牌经营的国际通路 ,中国纺织服装业才有能力和条件挺进国际大市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生产网络的发展,具有典型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链特征的纺织服装业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亚洲形成了各自的生产网络,产业链布局上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文章从区域化的角度比较分析了纺织服装业在三大区域内生产网络形成过程和升级模式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在宏观层面上中国参与区域纺织服装业生产网络构建的政府作用和政策选择.以及微观层面上纺织服装企业在区域生产网络构建中战略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8.
后危机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陷入了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困境,拓展内销市场和创建服饰品牌成为加工型(OEM)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出路之一。本文依据服装企业转型的市场环境及实际需求,探讨创建内销服装品牌开发模型的若干方法。结合项目案例,解析女装品牌开发模型重点构成模块和定位实施方法,并通过市场调研与消费者问卷解析,归纳案例品牌女装消费者购物行为及需求特点,为OEM型服装企业进行内销市场的品牌定位和开发提供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韩国作为亚洲时尚发源地之一,以纺织服装业为主导的时尚产业发展已成规模化,形成了独特的韩国时尚文化,对我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成功经验值得探讨和借鉴。通过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对韩国三大时尚产业中的纺织服装业、化妆品业及影视业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韩国以出口为导向,优先发展纺织业,注重产业联动,促进融合发展;韩国化妆品产业注重品质和明星效应;韩国影视产业的影响辐射到不同产业,通过反映本土文化来加深民族特征。因此,中国的时尚产业可以政府为主导,完善产业相关法律扶持政策;以市场为主导,推动产业结构性输出;营造多元文化环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美术设计人才的专业培养要根据行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科学定位,面向市场开展多元型产学合作,以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已是高职学院美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独立初期,在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赞比亚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纺织业生产体系。然而,贸易自由化改革以来,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外国商品的大量涌人,使赞比亚的纺织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总之,当前赞比亚纺织产业的困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贸易自由化改革政策本身的不足是造成赞比亚纺织业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当前条件下,赞比亚政府应当继续巩固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成果,并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外来投资,加强同周边国家及中国等国家的友好合作,以推动纺织产业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WTO对绍兴市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业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绍兴市则是中国的纺织大市.考察了中国加入WTO一年之后绍兴市纺织业发展,指出了该产业正受到WTO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绿色壁垒对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作为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纺织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兴衰。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弱化,绿色壁垒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壁垒产生原因及对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现存几大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绿色壁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宁波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发展,应以服装业为龙头,以面料为基础,打破行业间、上下游产业链间的界限,携手开拓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当今传媒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传媒国际化时代,中国期刊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国内同行,更严峻的是来自国外强势品牌期刊。随着传媒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外强势品牌期刊纷纷抢摊中国市场,中国期刊正面临着国际化的严峻形势和客观现实。中国刊业要生存、发展,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迎接国际化的冲击,就必须把国际化作为现实的抉择和未来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化是当今中国职业认证的目标,在这方面,中国商业美术设计师(CCAD)的资格认证走了先手。2002年,由中国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推出的中国商业美术设计师资格认证系统正式启动,有1300人参加了当年年底的两次试点考试,今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中国商业美术设计师(CCAD)资格认证。CCAD由市场催化而生根据51.job网站统计的2003年春季人才市场就业情况显示,今年以来,国内几大人才市场中,设计和装潢人才需求量平均每月在6000名以上,稳居排行榜前十。与巨大的人才需求相比,国内美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可谓捉襟见肘。我国大专院校美术设计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旅行社业将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旅行社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和加快旅游立法是我国旅行社迎接挑战、促进旅行社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企业提供并由消费者感知到的价值及相应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可以形成由一个不同战略路径选择构成的战略,其中经常被提到的有全面成本领先战略和产品差异化战略。中国纺织服装业利用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供给的比较优势,实施全面成本领先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埋下了隐患。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实现对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有机整合,并形成混合型战略,将是使中国成为纺织服装强国的最终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在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银行业将于2006年底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享有完全市场准入,在地域与客户方面的限制将完全消除。这将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和重要的发展机遇。本文综述了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现状和前景,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还从商业银行改革、制度建设、组织再造、金融监管等方面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校企合作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和校企利益难以协调的情况下,以互动的形式达成校企合作共同基础的认同,解决三明纺织业校企合作所面临的问题,促进校企文化的相互对接,驱动校企合作协议的履行,实现三明与台湾纺织业合作的零突破。通过校企互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地位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建立三明纺织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初步形成三明纺织业区域自主创新系统,以提升三明纺织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