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朗语勐昂话声调正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对勐昂话声调的基本特点、历史来源及其在布朗语中的地位等进行分析 ,认为布朗语勐昂话声调系统属于孟高棉语中比较发达的一种 ,主要是在元音松紧、韵尾舒促等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 ,而借词的进入也对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历史比较研究是国内孟高棉语研究的重点与热点,研究成果颇丰。文章从语言系属、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对与中国孟高棉语历史比较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研究现状,对孟高棉语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进行检视,并提供相关创新研究思路。以期对孟高棉语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性建议,为研究东亚语言语音历史演变规律、探索人类语言共性特征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我国运用描写语言学对孟高棉语研究的成就,强调了我国学者运用声、韵、调分析法在分析孟高棉语音位和处理松紧等音节属性方面的独创性和合理性,同时,本文认为,对孟高棉语历史研究有助于解释一些共时现象,应予重视。作者认为,今后孟高棉语的研究不仅应继续对单一语言的描写,还应加强亲属语言的比较。如能与其他学科结合,引进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中国孟高棉语的研究必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宋朝孙穆《鸡林类事》记载高丽语"风曰孛缆"曾引起关于汉语"风"之语源的热议。按孟高棉语复辅音演变规律和随韵音变规律,结合汉语"风"的语义,孟高棉语一组"风"的词族与汉语一组"风"的词族存在音义对应关系,以高棉语phlom.为代表的原始孟高棉语"风"的语音可以合理解释汉语"风"字的多音现象以及与"檒"、"梵"、"岚"、"飞廉"及高丽语"孛缆"等词的同源关系,由此推论汉语关于"风"的词族与孟高棉语"风"的词族是一组同源词,为汉语与南亚语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56个民族,包括人数众多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团结、进步、繁荣的民族大家庭。我国的诸民族分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等五大语系。其中,南亚语系又分为蒙达语族、孟—高棉语族和尼科巴语族。我国的佤、布朗、德昂等民族和克木、莽、户等群体的语言属于孟—高棉语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泰国东北青铜文化为中心,对中南半岛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进行考察。泰国东北青铜时代遗址所体现的"稻作文化""镯文化""非兵器文化""象文化""贝文化"表明,泰国东北青铜文化和周边的中国西南青铜文化、越南的东山文化属于全然不同的文化类型,为孟高棉语民族先民独立创造的文化。在西南方向,泰国东北青铜文化与泰国中部湄南河平原青铜文化汇合后,对暹罗湾附近地区的青铜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东南方向,泰国东北青铜文化通过泰柬边境进入柬埔寨洞里萨湖地区,对该地区的三隆盛文化产生了影响,继而波及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泰国东北青铜文化对其西北、正北、正东方向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不大。种种迹象表明,孟高棉语民族在多点起源、平行发展、密切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现代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从苗瑶语和孟高棉语的关系词说濮人南迁李炳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言佤语、布朗语、德昂语等,现在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南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与之有关系的越南语和广西西部的徐语,也是苗瑶语主要分布区。苗瑶语现在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西南指以云南为中心 ,包括川西南、桂西、黔西。该区为古羌人族系、古越人族系、古濮人族系的交汇地 ,他们与今之藏缅语族各族、壮侗语族各族、孟高棉语族各族有着渊源关系。清楚地认识这些渊源关系 ,对国家的稳定及民族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敬骝研究员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民族语文工作者,致力于语言研究60余年。作为新中国孟高棉语学科奠基者之一,他不仅致力于相关民族语文的研究开发和教育推广工作,而且在孟高棉语和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关系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近年,基于长期深厚的语言调查研究,他将研究方向转向学界称为"中国语言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用汉语是混合语的观点破解中国传统语言学上诸多"困惑",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其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风格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为学界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傣族渊源与巴楚文化刘岩云南傣族是外来的民族,先于傣族进入云南边境地区居住的是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布朗、德昂等民族。作者研究傣族历史的文字记载和大量民间传说,阅读东南亚有关泰、缅、老、柬的历史著作,证实云南傣族并非土著民族。西双版纳傣族传说他们的祖...  相似文献   

11.
佤语的前置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中 ,佤语前置音的现状、变化、来源等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词的结构中起构词、构形的作用 ,与亲属语言比较没有严格的对应规律。其变化分简化、脱落、合并、衍化为两个音节构成连绵词几种。其来源一是由非弱化音节发展而来 ,二是复辅音声母分化的结果。佤语的前置音有逐步消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克木人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景洪两县南部的丛林、坡地和山麓地带。解放前,我国学者凌纯声等人在其著述中提出了克木与佤、布朗、崩龙并列同属孟高棉语族的论点。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与交通不便,不可能进行深入的研究。解放后,党和政府派出了大批科学工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识别、语言和社会历史方面的调查研究。由于当时的调查任务很重,而少数民族的称谓又因民族不同多达几十种以上,因此,对  相似文献   

13.
布朗族分布在祖国云南省西南部边境一带,共约五万二千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山区,此外临沧专区各县和思茅专区的墨江县和澜沧县也有少数分布。解放前,布朗族社会发展不平衡,居住在临沧专区各县及墨江县者基本上已发展到封建社会阶段,而聚居在西双版纳山区和澜沧糯福区者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布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汉代以后的史书上记载有“濮”、“扑子蛮”、“蒲蛮”、“蒲人”等,实际上都是布朗族在历史上不同的称呼。解放后,为尊重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没有文字。布朗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布朗语支。解放前这里生产非常落后,特别是西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汉语普通话教学都是以声母和韵母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声调则处于次要地位,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声韵中心论"."声韵中心论"没有也不可能正确反映普通话语音的本质特征,它对我国的普通话教学测试,普通话推广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必须正视的,因此,推广"声调中心论"势在必行."声调中心论"在普通话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普通话测试,以及在我国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从“江”、“河”说起“江”和“河”是汉语中河流的名称。但是,两词在地理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大致以长江为界,南方称“江”,北方称“河”(一些开发较晚的地区有例外)。“江”和“河”的这种南北对立,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罗杰瑞(Jery Norman)和梅祖麟把“江”与孟高棉语族巴纳语(Bahnar)、塞当语(Sedang)的[Krong],卡涂语(katu)的[karung],布罗语(Bru)的[Klong],呵莱语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人民的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有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历法,丰富了祖国的天文宝库。在西盟工作的十余年中,我听到和看到了佤族根据他们自巳的“星月历”指导农业生产及安排宗教活动的一些情况,在这里就佤族的天文学知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前辈与有兴趣探讨这一问题的同志。 一、“星月历” 佤族多数聚居在滇西南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地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阿佤山区。西盟佤族自治县处于阿佤山区的腹地,全县佤族人口约占阿佤山区佤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点五。佤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 西盟佤族没有文字,“星月历”通过代代口耳相传在佤族群众中流传。 西盟佤族“星月历”以月亮与木星、地球三者运行会合周期的360天为一年,一年分为  相似文献   

17.
石期土话是湘南土话群中的一个地点方言。石期土话的声母(含零声母)28个,韵母31个,声调5个,因处于双方言区,语音系统较为复杂,但仍可分析出其所具有的湘语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黎语的声调与同语族其他语言的声调,对应情况比较复杂。就整个壮侗语族来说,每种语育声调的多寡并不相当;就具体某一种语言来说,各地方言的声调,多少也不一样。侗语章鲁话有9个舒声调,6个促声调,共15个声调。而其他语言一般只是6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黎语杞方言通什话有6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但侾方言保定村话却只有3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声调的多寡,都有它一定的历史原因,情况相当复杂。本文主要通过黎语声调与同语族各语言声调的比较,考察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其共同的起  相似文献   

19.
声调的音高主要取决于基音中的频率(基频),基频负载着声调的主要区别特征。然而处理音高(基频)的方法有很多种。文章以普通话为例,通过T值法、LZ值法和基频直接分析法发现T值法、LZ值法分析声调的结果一样。但是基频直接分析法消除了对数取值本身带来的差异,结果更接近于声调本身。  相似文献   

20.
声调发达,是我国侗水语的一个重要语音特点。侗水语支内部各语言间声调调类有比较完整的对应,为我们研究侗水语声调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但各语言的方言土语内部又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各种语言成分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这种在对应条件下的参差不齐现象,反映了各地语言发展阶段的差异性,这又为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和重建侗水语声调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