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嘉锡是我国近代著名文献学家、历史学家。一生从事考证研究,在史学研究上成果颇丰。本文论述了余嘉锡史学经世思想,分析了余嘉锡在历史考证学、历史编纂学上的见解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6,(5)
丁山先生是20世纪的一代学术大师、中国现代史学的杰出代表。其短暂的一生涉猎非常广泛,在文字学、甲骨金文、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古代宗教学、神话学等领域皆有建树,尤其以甲骨金文及古史研究驰名于世。丁山先生身处中国学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特殊时期,承传统学问之遗绪,启现代学术之滥觞,经历了小学、经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为20世纪转型期的中国学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古史研究中,他以追求中国文化起源为宗旨,重建古史体系,利用甲骨金文等考古材料,结合文献批评和比较语言学工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其研究成果和科学方法,对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学术领域,人们将探讨哲学史研究的理论称之为哲学史学。哲学史学不以纯哲学的形式建构其思想体系,而是在实际的哲学史研究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原则。这样的哲学史学既可以为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提供理论根据,又能够转换成哲学史研究中实际的操作方法。这使得哲学史对于现实的哲学史研究具有双重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哲学史学是随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独立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我们考察中国哲学史学形成的历史和现状时,不宜忽略冯友兰先生在这一领域中的工作和贡献。本文仅从中国哲学史学的角度,对冯友兰先生的学术贡献作一些…  相似文献   

4.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0,(1):F0002-F0002,F0003
作为我国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大师和教育家,郑天挺先生除极短的时间外,毕生致力于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他的一生,尽管行政事务缠身,但始终坚持史学研究,在明清史、边疆史地、史料学、文献学、历史档案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清史领域内,他是继孟森教授之后清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酷爱史学,有深厚的史学素养和极高的史学造诣。他虽然不是专业史家,没有史学专著,但是他一生有丰富的史学活动。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作过深刻的阐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许多科学的论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拟从毛泽东一生读史、评史、用史的史学活动中,对其史学思想及其特点加以归纳和总结。一、重史学毛泽东对历史学一贯给予高度重视。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对中国历史典籍加以研究,决心以十年功夫读完“经之类十…  相似文献   

6.
论傅斯年的史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傅斯年(1896—1950)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和政客。他一生奔波于“亦官亦学”之间,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先锋开始,到台湾大学校长为止,他一直坚持学术研究,却又时常议论政治,卷入政潮,始终按照自己的信仰、志向不停地求索奋斗。然而,他毕竟主要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史学、哲学、政治评论以及教育思想等各方面均有重要建树,其中尤以史学成就最大。本文专门论述傅斯年的史学贡献,至于其史学理论和方法则留待另文再述。由于傅斯年学术生涯的最大特点是既长治事又善治学,所以他的史学贡献既包括他在学术行政方面的工作成绩,又包括他本人的史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张舜徽先生史学的总结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梓 《学术界》2004,(4):246-256
按照逻辑的结构而非历史的顺序 ,2 0世纪的中国史学可以分为总结性史学、批判性史学和建设性史学。在这个坐标系上 ,张舜徽先生属于总结性史学。他对自己史学的这一特征 ,有着十分自觉而明确的认识。 2 0世纪总结性史学的对象和任务 ,是要通过对清代学术的总结 ,以完成对传统学术的全面清理 ,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准备条件 ,张舜徽先生学术工作的重点也正在于此。而讲求义例和举要 ,则是其总结性史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于陈寅恪的学术与乾嘉朴学和宋代史学这两大学术传统的渊源关系的认识,大体而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多持“陈君治学一贯承乾嘉朴学之家法”或“陈氏一生治学,以朴学方法为主”的看法;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先是有人尖锐批评上述看法“尤其无根”,认为陈寅恪“继承并发展了宋人的长编考异法”,近来又有“宋贤史学乃陈寅恪先生史学的主要渊源”,“寅恪先生之史学不可能出自清代经学或清代考据之学,亦可确言也”的论断,强调的重心完全转到宋代史学的影响,而乾嘉朴学的作用似乎被忽略不计了。然而陈寅恪与这两大学术传统的关系的实际情形却非如此简单明快,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陈寅恪著述中既存在着大量可称为“准长编考异法写成”的部分——持“宋贤史学乃陈寅恪先生史学的主要渊源”说者的重要依据,也同样表现出了对于考据的自始至终的重视、擅长和偏爱——持“陈君治学一贯承乾嘉朴学之家法”说者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有必要破除那种简单对立的认识框架,对陈寅恪与乾嘉朴学和宋代史学的关系作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史学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中国史学变革过程中 ,民族史学研究决然不可忽视。梁启超的史学成就与地位深为人知 ,其史学之核心实为民族史学。  相似文献   

10.
青年史学工作者张艳国关于史学理论研究的著作《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全书40万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能够出版,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这首先说明他平日的勤奋刻苦,多年的默默耕耘,现在已获得第一批喜人的成果,自然值得庆贺。其次,这本著作的出版也说明它的作者的眼光、胆识和开拓精神。正像作者本人所强调的,我国的历史学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学科理论。史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技进行认真研究也就只有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作为一门新学科,它的难度自然就大。不仅如此,它遇到的阻力也更大。不必讳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11.
纵观近两个世纪史学自身的发展,明确反映学术领域最新趋势和状况,正确处理客观历史与主体史学的相互关系.历史学的基础层次是对客体历史的研究及理论与方法.微观历史研究,中观历史研究、客观历史研究.历史科学的第二个层次是哲学层次,历史本体论,历史识认论,历史科学的第三个层次是史学学层次,狭义史学学,历史编纂学,史学评论,史学史,史学主体的基本素养及其训练.  相似文献   

12.
董作宾先生是我国殷商学的巨擘,在治殷商学的同时,他也有着多种艺术实践,留下了清晰的审美创造印迹。他的文艺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样,是其作为学术大师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文艺教育功能的强调,是董作宾先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部分,贯穿在他一生的艺术实践中.他的美学观点及艺术实践,在今天也仍然闪烁着现实的光茫,给我们以启示,这是董作宾先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史学未来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未来学是专门研究历史科学发展趋势、发展动态以及未来状况的学科。其根本任务,是对史学的未来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 当代史学未来学的兴起,是同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未来学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并迅速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领域渗透分不开的。但更直接的契机,则是在现今全球性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传统史学正面临着自然科学的挑战。它迫使史学工作者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千变万化的未来,从而使预测与把握史学发展的未来,成为一种压迫的需要。史学未学与史学史相辅相成,成为研究史学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两门关系极为密切的姐妹学科。  相似文献   

14.
一、家世与生平 姚名达教授是一位现代的史学家和目录学家,也是一位忠贞爱国的文化战士。 名达(1905—1942)字达人,乳名侠生,史号显微,江西兴国县人。祖父姚德源,是一位以种菜、撑船为职业的劳动人民。父亲姚芳权,字舜生,通经史,工诗文,学问渊博,是一位光绪年间的兴国县学庠生,家里只有几亩田地,但有几百部经、史、子集的古籍。名达出生于这样一个穷苦读书人的家庭,成长于一所美好读书环境的清华研究院。自幼思想精密,见解卓越,治学勤奋,尤好研究史学和目录学,所贡献于史学  相似文献   

15.
冯沅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人物。她和陆侃如先生喜结伉俪,学术相携,合著《中国诗史》是文坛的佳话,也是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既是我国学林仰重的女学者,桃李满天下的女教授,又是一位蜚声20世纪20年代文坛的女作家,建国后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顶梁柱。纵观冯先生的一生,其在中国诗歌史的编写和戏剧史的编写上均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上具有开拓之举,冯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学史学大师,她的贡献是不可低估和磨灭的。  相似文献   

16.
李席 《学术探索》2009,(6):87-91
新时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在有关史学本质问题的探讨上,从何兆武先生的史学“二分法”到张耕华教授的史学“四分层”,这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关于“史学本质”问题“分层思考”的研究模式,从而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史学理论研究思想开始走向成熟。“分层”正是为了探究“历史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但这必然引出的问题是:史学各分层上的知识本质和认知形式的不同终究要依据什么判断标准来划分?因此,关于史学本质首先应探讨的是其判断标准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将史学本质问题说清楚。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传统史学与近代史学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是否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对此问题,自民国以来的学者一直争论不休。其实,传统史学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近代史学。像中国这种文化悠久的国度,其传统史学是近代史学不可绕过的坎,也是不可舍弃的资源。今日通行的史学概念,都是中国传统词汇经由日本与西方概念对接的结果。以明清为例,许多史书和史学观念,在受西方史学影响下的近代  相似文献   

18.
傅斯年与中国现代史学的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现代思想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治史方法的熏陶,傅斯年一生致力于以自然科学为楷模建立历史学,试图“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为了追求“纯粹客观”的历史学,他极力排斥主观,消灭自我,把历史学严格地限定在史料学范围之内。他还以史语所为大本营,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贯彻和传播其治史旨趣的专家学者,由此形成了一个以追求“科学”、“客观”的史学为目的,以整理、收集和考订史料为其内容,以“求真”和“务实”为其风格,具有强大声势和广泛影响的学术集团。傅斯年对中国现代史学科学化做出的种种努力,促进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历史学自然科学化,他的失误也恰恰在于唯自然科学是尊,用纯粹自然的眼光看待并要求历史学。  相似文献   

19.
试论精神分析心理史学的地位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蓓 《中州学刊》2002,(1):101-105
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自其产生之初就与精神分析学这一特殊的心理学分支密不可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精神分析心理史学几乎就意味着心理史学本身,并且由于沿用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思路和方法而形成异于其他史学流派与方法的鲜明特色。心理史学随着精神分析心理史学的兴起成为当代西方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于精神分析心理史学遭受质疑和抨击而趋于衰落。本文试图通过对精神分析心理史学成长历程的回顾,讨论这一心理学主流在心理史学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其在当代史学中的地位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先生是我国晚近经古文集大成的大师。大家谈论到章先生学术上的卓越成就,都着重在他的经学。实则,章先生之学,博大精深,在史学、诸子及文学等方面,均有卓越的的成就·他在史学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极有价值的论著,如《清建国别记》等。当他晚年,目击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寇祸日深,民族危亡,迫在眉睫,他力倡通史致用,激发人民的爱国心,以图救亡。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鄙人提倡读史之志,本为忧患而作。”这表现了他高度的爱国主义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