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就没有……”句式表达何种假言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没有”后面不是一个判断时,它只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当“没有”后面是一个判断时,既可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又可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即如果把“没有”当作前后件的一部分,把“如果……就……”作为联结词的语言表达形式,则该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把“没有”后面的判断分别作为前后讲,把“没有……就没有……”当作联结词的语言表达形式,则该判断就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相似文献   

2.
两种假言命题和两种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假言命题和两种蕴涵孙放(一)正如依据选言支是否相容、是否可以同真而分为相容与不相容两种选言命题一样,以“如果,则”为标准联结词的假言命题,也须依据其前、后件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即是否有充分条件关系而分为条件关系命题(严格蕴涵命题)和假设关系命题(实...  相似文献   

3.
关于“不……不……”,“没有……没有……”,一些逻辑论著历来简单地把它们视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对此,江显芸和倪正茂曾提出过异议,即认为具有这些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全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见1982年《逻辑与语言研究(2)》)他们虽然没有明确地肯定“不……不……”和“没有……没有……”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但是,实际上已默认了“不……不……”与“没有……没有……”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标志”。笔者看来,这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相同之处是把“不  相似文献   

4.
当前,有许多传统形式逻辑教科书对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条件转换很少提及,或者提及也未作条件转换的逻辑规定.另外,关于假言命题的有关推理,如假言易位推理、假言选言推理、假言联言推理、假言联锁推理等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中的内容有所研究,而对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推理的研究却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复合命题中是否存在着命题联结词、“孙勇是江西人是可能的”等命题属于何种命题、相容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选言支是否可以同假,以及其选言支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联言推理的前提中是否必须有联言命题、假言推理是否只是依据假言联结词的逻辑性质、“不是……就是……”是否具有固定逻辑涵义等问题,全面反驳了《<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辨要>的辨要》对拙文《辨要》所提出的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全面而系统讨论了普通逻辑中联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不相容选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要条件假言命题之间等值转换的一般形式,从而深化了复合命题之间的等值转换理论,同时指出了等值转换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这对加强人们的逻辑思维训练、语言训练以及学习现代逻辑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判断中,有两大类形式是需要加以明确认定的:一是由“不……不……”和“没有……没有……”组成的判断句子,不应为。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而只应属于省略了联结词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判断形式;二是由“……不都是……”和“……不是都……”组成的判断句子,不应视为性质判断,而只应属于全称肯定判断的负判断。  相似文献   

8.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辨要》的辨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复合命题的判定问题、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特性问题、联言推理对前提的要求问题、假言推理的依据问题、“不是……就是……”能否当作某一复合命题的联结词使用的问题提出与《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辨要》一文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简单命题间的矛盾关系在论辩中须通过一定推理形式表现 ,三段论第一格的AAA式和EAE式 ,第三格的EAO式和AAI式是论辩中简单命题间一真 ,则另一必假矛盾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假言联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及二难推理破坏式是论辩中简单命题间一假 ,则另一必真矛盾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肯定命题谓项不周延及换位 ,负命题及等值命题理论是简单命题矛盾关系在论辩中表现的理论基础。特称命题“特称量项”的不确定性只有在论辩中通过以上推理形式体现 ,这也是特称量项“有些”和日常用语“有些”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0.
“越……越……”语句的逻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越……”语句并非递进关系复句,而是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语句形式;两个“越”字并非关联词语,而是分别在前后分句中起限定或修饰作用的副词,因此“趔越辨越明”应该解读为“越理越辨”是“越理越明”的充分条件,而非真理辨是真理明的充分条件,正是由于解读失误,导致了97国际(华语)大专辨论会大决赛中首都师范大学代表队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试论“如果……那么……”的确定性和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那么……”这个句式起源甚早,使用极为广泛。它们的同义关联词语很多。相当于“如果”的有“要是、要、假使、假如、如、倘若、倘或、倘、设使、设若、如若、若、若要”等等;相当于“那么”的有“那、则、就、便”等等。“如果……那么……”在传统逻辑中,其意义是确定的,它是表示充分条件的假言  相似文献   

12.
一、直言三段论的表述及其标准模式直言三段论的推理可表述为前提合取蕴涵结论式,也可以表述为二重蕴涵式,即:(M—P∧S—M)→S—P,或M—P→(S—M→S—P)前者的含义是;如果有大前提,并且有小前提.那么有结论.后者的含义是:如果有大前提,那么,如果有小前提,那么有结论.这两种表述式的含义完全一样.因此,二重蕴涵式与前提合取蕴涵式是等值的.三段论式的二重蕴涵化的理论根据是命题演算中的“蕴涵词引入规则”,此规则是说,如果从一系列命题A和一命题B能推出另一命题C,那么,从一系列命题A就可以推出以命题B为前件,命题C为后件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B→C.即:如果A∧B→C,那么A→(B→C).事实上,(A∧B→C)←→[A→(B→C)]是重言式.本文所述的三段论模式变形推理.将采用二重蕴涵式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的,所有的推理都可以转化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判断又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最典型的逻辑试题,亦是学生普遍难以驾驭的题型,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特点、推理规则,其负命题的等值命题以及其与推理的转化关系,可以较好地解决逻辑判断五种不同的题型,借此引导学生提高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普通逻辑》教材对三种不同条件假言命题的定义有“同语反复”的违规之嫌 ;对三种不同条件的定义有不妥之处 ;对充分必要条件的举例有明显错误 ;对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汉语表达方式类型的陈述存有遗漏。对此 ,本文一一指出并提出了改进和弥补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从假言命题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两种逻辑真值分析入手,结合实例,解析逻辑问题中所蕴含的思维规则,总结在逻辑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训练和引导学生遵循逻辑规则,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在关于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关于严格析取判断联结词的自然语言表达,关于蕴涵、逆蕴涵和反蕴涵的科学内涵和符号语言,以及关于假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等等问题上存在失当甚至错误之处,故择要提出质疑,并陈述了理由。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语法理论认为“如果……,那么……”句式是表示假设关系的条件句式,或认为是表充分必要条件的句式,本文认为这样界定是不科学的,其结论是“如果……,那么……”是表示充分条件关系的条件复句。  相似文献   

18.
对于演绎推理,一般逻辑读物都规定: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认前件不能否认后件,承认后件不能承认前件;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承认前件不能承认后件,否认后件不能否认前条;相容选言推理,承认一部分选言肢不能承认或否认另一部分选言肢;三段论,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就不能得结论。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推理形式就是错洪的,亦即是按照这种推理形式进行推理,即使前提是真的,结论也不必然是真的。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规定实际上只适用于结论是实然判断的演绎推理。倘若结论不是实然判断而为或然判断  相似文献   

19.
规范命题的方阵理论最多是未被证明的假说 ;将“允许”作为权利性规范词 ,把“不可以P”等同于“不允许P”是规范方阵理论的两个误源 ;规范命题复合形式展开的正确与否 ,决定于是否准确把握规范词的含义和命题联结词的逻辑性质  相似文献   

20.
逻辑学界普遍认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与后件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而实质蕴涵则把前件与后件仅仅看作一种真假关系,因此在蕴涵真值表中表示为真的却未必就是一个真的充分条件假亡命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