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他被人们誉为“洋雷锋”。他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儿童设立助学金,为中国高校的新兴学科尽心尽力,他还真诚地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两年前的一天,潘维廉博士投书《厦门日报》,叙述他当天上街,不慎把二百美金和在中国的永久居留证弄丢了,就在他着急的时候,一对中国夫妇叫住了他,说:你丢的东西在这J[。潘博士写道:“我的钱对他们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们如数还给了我,而且无论如何不肯接受我的酬谢,甚至连一件小礼物也不收,他们说:‘能帮别人一把,这就够了。”’潘维廉在信中还针对有人对他说“你在美国可以赚…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幕“两派鼎立”:“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90年代中后期,银幕“谁主沉浮”、“指点江山”?就像经济起飞时碍于一双沉重的翅膀,90年代的中国电影也在时代的浪潮中跌荡起伏。《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香魂女》、《霸王别姬》、《风凰琴》……等影片,带着浓郁的黄土气息在沸沸杨扬的议论中走向世界,那些“西化”、港台或带有中 国式的“娱乐片”在国内影评界却褒贬不一。捧回奖杯的人“容光焕发”,受到针砭被冷落的人“面有难色”。“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中国银幕终究由这“两派鼎立”,共同支撑着有丰富…  相似文献   

3.
我是前不久在太原参加第七次中美教育学术交流会时见到门兹先生的。报到的那天,代表们聚集在酒店大厅,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大洋彼岸的客人。他们当中,有中美教育学术交流会的发起人之一唐·华金斯教授,另一位发起人林贝莉女士(LpeBelaief)是位哲学教授。身为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仰慕者,她曾经在美国大学开设中国哲学课程。来自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的黄哲操博士是纽约华侨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也是数次参加会议的老朋友了。代表中还有深为中国广大师生、英语爱好者青睐的《现代美国口语》教材的作者南华美女士(NaomiWoronv),更…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生活过的人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个机遇和风险共生的社会。”就像《北京人在纽约》中写的那样,“如果你想上天堂,就请来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想到地狱,也请来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天堂和地狱,虽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有时只是一步之遥。稍不留神就会从天堂走向地狱。尤其在IT界,这种变化就更加突显。能在美国IT业站住脚,技术上游刃有余,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人并不多。能在工作中,“享受做学问的最大乐趣”则更加不易。作为外来移民,杨庆,这位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凭着他的睿智,成为本领域…  相似文献   

5.
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阎维方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第一个来自新中国的博士研究生,又是该校第一个矿工出身的学生,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研究生,还有一个“第一”是,在中国首批公费教育管理学留学生中,他第一个回到了祖国。“国家派我出国留学,学成以后回国服务,这是自然而平常的事情。”认为这是“自然而平常”的闽维方走过的却是一条不平常的路。他是一个“拼命”的人,1968年中学毕业在京西煤矿当矿工,他拼命地干,年年争当先进21978年恢复高考考入北师大后,他拼命地学,终于…  相似文献   

6.
梁伯枢  王泱 《国际人才交流》2009,(7):F0002-F0002
6月9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给李政道博士颁发“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奖牌。李政道博士是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教育几乎完全停顿的状况下,他向毛泽东主席当面建言重视优异青年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仝小林顶着一串头衔:中国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学宣传顾问……这些头衔不仅是荣誉的标志,更是他学术成就的象征─-43岁的他,己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主编和撰写《疑难病中医治疗及研究》《糖尿病最新中西医治疗》、《肾脏病660问》《中老年常见病康复指导》等著作7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  相似文献   

8.
电视连续剧《年轮》在大江南北的播出.使人们重新回味从已逝去的特殊日子,无人不在吟唱“火红的高粱地里,白我的奇今A流淌……”、而长若小说《浮城》《泯灭》又带动起另一种新的文学作风,这两本风行全国的书中,人们看到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一种清醒的对民族印人性强烈的多方面、深层次的批判意识与时代汉思这些滔滔闪光的佳作都和一个人的宝才联系在一起。他就是当代中国石名作家—一梁晓声。梁晓声,这是一个不陌生的8字。从那个颠倒年代过来的人都会清晰地记住他那些凝重的作品。《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曾叫多少人激动下已;《…  相似文献   

9.
听说冯禹的名字是在一年前,中国人民大学有位同学告诉我:“我们学校有位很年轻的博士,讲课棒极了。”那位博士就是冯禹,他开了一门《中国传统文化引论》,在校园内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0.
俞孔坚,中国唯一的哈佛大学设计院博士。 1997年,他回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把“景观设计”(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个当时在国内还不为人所知的新概念带回了中国。他的“土人景观”设计研究所,又是中国第一个融景观规划、城市设计、生态及人居环境为一体的设计研究所。在设计领域,能真正把生态环境和人的居住、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人屈指可数,俞孔坚是这一领域的带头人。“让现代设计再现历史” 俞孔坚 1997年回国后出版了《理想景观探源》一书,…  相似文献   

11.
巴黎街头画     
巴黎,是座名扬四海的“画都”。珍藏在这里的传世之作《蒙娜丽沙》、《拿破仑的加冕式》、《浴女们》、《梳妆》—…使人大饱眼福。与此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留在大墙上的“画”,也是很迷人的。这次踏上异国他乡的巴黎,在街头巷尾散步时,无意中发现不少墙上都给有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画”,引起莫大兴趣。这简直处处都是个别有情趣的“四天画展”。有栩栩如生的动物,有多姿多采的人物,有生龙活虎的热闹场面,也有四冶情操的名胜古迹……在一条叫做甘岗波瓦大街的旧墙上,画着一只展翅高翔的雄鹰,在奋飞、在搏击,给人一种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12.
他的父母是在中国参加革命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1949年他出生在北京,7岁以前只会汉语。他在上世纪60年代当过红卫兵,也曾是“老三届”的一员……这些复杂的经历融合在一起,让所有听说过他故事的人唏嘘不已。见过他的人,无不佩服他那一口纯正的京腔,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有个著名故事《黄丝带》,说的是一个妇女为召唤其外出的丈夫而在门口橡树上系上黄丝带,最终盼得夫君归的故事。管理者在离职者办完离职手续后,也不要忘了为他系条“黄丝带”。比如,以朋友的身份请他吃顿饭,为其饯行,主动提出给予帮助,并邀请他“有空来坐坐”。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资深专家马尔里克博士说:“新草看上去  相似文献   

14.
恐怖小说之王西方妇孺皆知“美国恐怖小说作家中有斯蒂芬·金,就像中国武侠小说作家中有金庸一样,两者都是峰巅人物,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这是著名文艺评论家G·卡洛斯在《斯蒂芬·金:人和艺术家》一书中对斯蒂芬·金的评价。斯蒂芬·金以撰写恐怖小说见著,至今已有46本著作问世,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誉最高、名气最大的美国小说家,在美国及欧洲,他的名字几乎是妇孺皆知。金的每部小说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在8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便独占7本。他的作品中有近30部被改编成卖座的电影包括《凶灵》《闪灵》及《…  相似文献   

15.
杜健  马向平 《人才瞭望》2005,(12):16-17
微软原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一直通过网络、报告等多种形式与中国大学生交流,其内容涉及教育观、人才观等各个方面。事实上,李博士对大学生如何成长为卓越领导者也极为关注,这可以从其言行中得以印证。他认为:“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于他将来的治学、经商或从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在与创业学生童之磊的对话中,他也曾提到”成长为一个非常强的领导者对于保证公司、团队能有一个长期的凝聚力,能长期维持发展下去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概览李博士的领导人才观,从领导特质的视角具体探讨大学生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6.
因为影片《中国合伙人》的成功上映,“土鳖”这个词也充满了正能量。而饰演“:上鳖”成东青的黄晓明也占尽了风光,他的演技和英文都得到了观众出乎意料的肯定。黄晓明一度被人嘲笑的不标准英语,是如何“逆袭”的呢?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人在纽约》、《我的财富在澳洲》都是国人在国外打工、就业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开放、发展、稳定的中国也成了许多外国公民向往的就业市场。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的洋人成群结队,“洋倒爷”、“洋打工妹”、“洋盲流”,应有尽有。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提供的数字,近五六年间,在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非法居留的外国人达3万多人,其中已被动员、遣送出境的2万多人,尚有1万多人滞留在境内。 让我们看看“洋盲流”给国人生活带来了何种景观.  相似文献   

18.
26岁的美国青年贾斯丁·吉内克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这样写道:“纽约每天生产2800万磅的垃圾。收据、咖啡纸杯、易拉罐、小票、手套……我每天都收集它们。”  相似文献   

19.
出生于纽约闹市区,成长于电脑键盘之上,格雷13事就无师自通,掌握了软件编程技术。生性好学的他似乎对一切学科都有兴趣,先后获得了数学学士,物理学硕士和化学博士等学位。在哈佛大学的最后一年即1981-1982年,他帮助邻近的医学院开发了全套数据分析系统。毕业后,他先是就职于一家小型咨询公司,负责建立通讯软件,然后又主动跳槽到一家大型会计公司,领导一个软件开发小组。1989年,刚刚结婚的他被总公司派到硅谷从事创建分公司的艰苦工作。只干了一年,他就觉得受够了。“我不想那么卖命”他说。“除非是为自己干。”于是他便辞职回…  相似文献   

20.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札。”──《中庸》第二十七章1985年,北京大学培养出了”文革”后的首批博士,沉寂了十几年的中国学术界都在倾听这声婴儿的初啼。陈来有幸成为新中国首批哲学博士。当时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有3人,而陈来是第一个答辩的,于是便被出席答辩会的哈佛大学华人哲学教授杜维明先生冠以“头一个哲学博士”之头衔。与此头衔一同蜚声海内外的是陈来的博士论文《朱熹理气观的形成与演变》。了解中国哲学的人都知道,朱子学是中国哲学中最庞大繁杂的哲学体系,经历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