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长海 《社区》2010,(5):10-10
要乔迁新居了,母亲把旧家具、旧衣服等物什卖的卖、送人的送人,处理得差不多了。墙角还有几袋我和弟弟读书时用过的书.母亲不敢擅作主张.说让我回去处理一下。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党工委开展老少结对同读一本书活动后,我成了一名读书活动指导员。我清楚地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于是我加强自身学习,多看书、看好书。八年来,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的放矢开展教育老少结对读书活动的宗旨是读书、明理、立志、成才,这也是我指导学生读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母亲这个字眼是多么美好啊!她包含着温暖、亲切与奉献。每当想起母亲,便想起我小时候她替我上学的情景……那还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不知什么缘故,我讨厌读书了。母亲看出我的想法后,给我讲人不能不读书,没有知识将来就没有出路,成不了国家有用之人。尽管母亲一再开导我,我却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仍然我行我素——逃学,背着书包上山割猪草,因为那  相似文献   

4.
陈雪娜 《社区》2011,(29):57-57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想书的宝贵就在于无论人们读书时出于怎样的目的,怀揣怎样的心境,都能在书籍中获取所需的能量。回忆我的读书往事,让我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5.
阅读强国     
薛来彩 《社区》2012,(17):6-6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家里突然起火.你首先会抢救什么?”  相似文献   

6.
西施咏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每当我在读书的时候,我就会把烦恼忘记,而且书能带给我很多丰富的知识,能让我在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自由想象。  相似文献   

7.
我的读书乐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每当我在读书的时候,我就会把烦恼忘记,而且书能带给我很多丰富的知识,能让我在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自由想象。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西游记》,即使  相似文献   

8.
郭华悦 《山西老年》2012,(10):26-27
前阵子,母亲从老家来看望我们,在我家住了下来。看到小外孙的淘气样,母亲便说起小时候的事。母亲说,她小时候家里穷,想读书都没钱,所以至今一个字也不认得。最后,母亲竟然对刚上小学的小外孙说,要不然,你当我的小老师,教外婆读书好不好?一旁的我听了,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接着对母亲说,他连自己都管不好,还能教你?哪知,儿子不服气地说:"谁说不能呀,我要教外婆读书!"本以为只是玩笑话,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就开始当起了"小老师"。晚上吃完饭,母亲收拾好桌子,就开始让外孙教她认字读书。儿子也才刚上一年级,就从最基本的拼音教起。遇到不明白的,或者儿子没讲清楚的知识点,母亲就不断提问。看着儿子皱眉苦思的样子,我不禁哑然失笑。后来,每次在“教学”中遇到不明白的,儿子总会在隔天去问老师。经常被外婆的问题难住,儿子也觉得没面子,上课时自然认真了许多,力求真正掌握知识点,以便回家后能将外婆这个喜欢提问的“学生”镇住。慢慢地,我发现儿子的成绩提高得很快。而且,据学校老师反映,儿子在学校也守规矩了很多。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态度     
高锴 《社区》2014,(32):9-9
关于读书,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态度。有人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那么见仁见智,或者恭敬或轻慢,基本上只能悉听尊便。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要读书,文本还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六经注我,也不好视六经为无物,不然,有“我”就好了,干六经何事?也就是说,只要读书,多少得对你选择的书有点尊重,即使是创造,也不好天马行空地过于豪放。  相似文献   

10.
小时侯,我并不爱读书,只觉得玩最重要。偶然的一次,一则《皇帝的新衣》进入我幼小的心灵。进入小学,我对书的需求就不仅仅局限于那么几则童话、寓言,我有了新的追求:《堂·吉诃德》、《哈里·波特》、四大名著……它们带我走进了令人向往的神奇世界。我常常在皎洁的月光下,尽享书给我带来的无穷快乐;我有时在温暖的阳光下,体验书中主人公的凄惨命运,不禁潸然泪下。其实,让我真正爱上读书的,还是那一次……那次,是暑假,家人带我外出旅游,我准备了一本心爱的书——《老人与海》。可就在出门前,我忘了带上它。当时我并不以为然,只想好好欣赏风…  相似文献   

11.
为书而痴狂     
儿时起,我就特别喜欢书。据母亲讲,只要有书,我非得一口气看完不可,在周岁生日“抓宝”那天,对食物、算盘之类的东西我丝毫没有兴趣,却唯独对书格外钟情,捧起来有模有样地翻来翻去,仿佛能看懂其中奥妙似的。也许自那时起,便预示着我今生注定与书有缘。在书的陪伴下,我一天天长大。9岁那年的夏天,村供销社里卖的一本小人书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整天缠着母亲要给  相似文献   

12.
书香芬芳     
黄长贵 《老友》2020,(2):18-18
书,对于我来说,就是生命之花,她抚慰了我的心灵,成就了我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想,我是为读书、教书而活的。38年前,我参加中考,报考了高安师范学校,并成功被录取。当时,高安师范就在高安图书馆旁边。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往图书馆跑。记得有一次,我一时忘了时间,看完书,已经很晚了,工作人员都下了班。  相似文献   

13.
半世书缘     
安淑媛 《山西老年》2009,(10):15-15
我喜好读书。这辈子我通过借书、"蹭"书、买书、出书来满足自己的读书愿望。我与书的半世情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的阅读观就是: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与教育无关的书。 谈阅读观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很多专家疾呼:当前中小学老师缺乏阅读习惯,很多老师甚至不读书。但是转过来一想似乎又不对:那些老师真的就不读书吗?其实他们至少还是会读课本和教参教辅的,只不过这些书不被人们认为是读书罢了。  相似文献   

15.
苗振亚 《社区》2011,(14):7-7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相似文献   

16.
害怕读书     
麦家 《社区》2009,(17):17-17
我生来惧怕黑夜,为了逃避黑夜,我从小学会了读大部大部的书。读书成了我命定的一种生存方式,逃避苦难和惩罚的方式。然而,近年来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种异样的不祥感觉.有些书读着你就感到自己不是在学习、在享受,而是在受惩罚。所谓“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现在感想起来似乎有点茫然。2008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也许到了2009年又会变得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7.
安武林 《社区》2005,(6):58-58
爱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去读他的书;爱一个作家的书,莫过于把它丢进厕所里。厕所是一个污秽的地方,但若把你喜欢的书放进厕所里,绝无不恭敬的意思。我一直想在我的厕所里建造一个书架,可惜厕所的空间太小,无法把我最喜欢的作家的书放在那儿。读书是一种享受,古人有“三上”读书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蹲在厕所里读书,看来这般美妙的享受古人早已懂得。但古人所言的“红袖添香夜读书”,我倒没觉出什么好来。读书是绝对需要安静的,大概在家庭里,再也没有比厕所更安静的地方了。一个人独占,绝无人打扰你。即便你偶然想起某一件比读书更要紧的…  相似文献   

18.
孙惠芬 《社区》2008,(23):6-6
对我来说,创作和阅读就像两个吊桶打水,一个上来了,一个自然就下去了。我在写作时,不能读书,我在读书时,也不能写作。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交稿后,我一直在阅读。我是一个没进过大学校门、只有初中文化的写作者,对我而言,书不仅仅是食物,还是灯塔,它除了养育我让我成长,还进一步照亮我的人生经验,焕发我的艺术想像,开启我对生活的思索。  相似文献   

19.
想念母亲     
正我的母亲姓沈,杭州人。世居城内上羊市街。我在幼时曾侍母归宁,时外祖母尚在,年近八十。外祖父入学后,没有更进一步的功名,但是要求子女读书甚严。我的母亲教导我们读书启蒙,常说起她小时苦读的情形。她同我的两位舅父一起冬夜读书,冷得腿脚僵冻,取大竹篓一,实以败絮,三个人伸足其中以取暖。我当时听得惕然心惊,遂不敢荒嬉。我的母亲来我家时年甫十八九,以后操持家务尽瘁终身,不复有暇进修。我同胞兄弟姊妹十一人,母亲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那年,我进入南昌县竹林小学上一年级。母亲拿着我从学校领回来的新书凝视良久,她闻着新书散发的阵阵墨香,嘴角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想读书的梦,在我这里终于实现了。之后她亲手为我缝制了一个书包,书包的正中还缝了一颗红五角星,它使书包更美观、更光彩夺目了。母亲郑重地帮我把书包背上,对我说:"你碰上好时代,好好读书吧。"我牢记母亲的嘱咐,兴冲冲地背着母亲自制的书包,走进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