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中国地方神灵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联系紧密,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课题.地方神灵民间信仰所奉祀的地方神,几乎都是由当地的历史人物神化而成.他们生前都有某一方面的好名声,神化后,成为具有某种功能的神主.本文以浙江温州市永嘉县蓬溪村石压娘娘、上海鸟泥泾黄道婆和浙江鄞州区鄞江镇王元(日韦)等民间地方神灵信仰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分析了中国民间地方神灵信仰与西方宗教的差异,论述了民间地方神灵信仰作为民众生活需求的产物所具有的独特时代性,强调了地方神灵民间信仰中的道德观念所具有的社会伦理价值,对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凝聚民族性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四川省绵阳地区平武、九寨沟和甘肃文县铁楼乡白马藏族信仰与神灵体系的考察,发现在白马藏族的宗教文化中,苯教仍然是其信仰的主流,且较完整地保留着它的原生形态,同时呈现出与佛、道及民间信仰等宗教文化共生并存的现象,显然系不同民族文化在特定地理边界上碰撞、融合的多元呈现。  相似文献   

3.
《泰国东北部的佛教和神灵信仰》(Buddhism and the Spirit Cults in North-east Thailand)③是谭拜尔(Stanley Jeyaraja Tambiah)于1969年写成的一部关于泰国佛教和非佛教信仰关系的民族志.  相似文献   

4.
5.
让炯文化是在藏区流行的对自然生成之物的崇拜,其内容多体现为佛、法、僧三宝。该宗教艺术形式在苯教时期就已出现,其中的物质形成观念、万物有灵的学说与苯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炯文化也体现了西藏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石头文化,表现为对天然形成无任何人工痕迹的特殊形态石头的崇拜。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民间信仰在闽南地区颇为兴盛,诸如妈祖信仰、关帝信仰、保生大帝信仰等.文章即以关帝信仰为例,对闽南侨乡的关帝信仰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药师信仰是中国佛教信仰体系之一,药师忏仪式是药师信仰文化的重要忏仪。本文通过查阅史料、收集碑文,以及参与观察和访谈,对大理无为寺和救疫寺(药师殿)的创建和药师忏仪式做了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发现,大理白族药师信仰既继承了中国佛家信仰文化,也宣扬了白族人民自己独有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湘北孟姜女信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琼 《民族论坛》2007,(7):10-10
本文分析了湖南省津市市孟姜女信仰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一民间信仰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索。只有正确对待民间信仰,才能利用其中的积极成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神话是蒙古族文学的源头,也是蒙古族信仰文化的外化。蒙古族神话其所蕴含的对天地万物、祖先英雄、图腾崇拜和功能神崇拜等丰富内容,折射出蒙古族原始宗教中人性和神性高度结合。解析蒙古族的神话文本,不仅可以了解其远古的信仰文化,还可管窥蒙古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及精神世界之内核。  相似文献   

10.
清代雍正元年(一七二三)五月,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blo bzang bstan vdsin)反叛清廷,这在青藏地区的历史上是一起重要事件。这次叛乱岁在癸卯,故藏文史籍一般称之为“水兔年之乱”(chu yos zing vkhrugs)。关于罗卜藏丹津叛乱的经过、性质及当时川陕总督年羹尧、兵部待郎常寿、四川提督岳钟琪等奉命征剿的情况,除有关史籍记载,后代的研究者已有不少述评。本文仅就这次反叛的历史渊源,试作粗浅  相似文献   

11.
总司大帝是中国传统阴司神灵系统中带有强烈地域性的神祇。本文通过碑刻和口传资料,探究总司大帝的源流、功能及其仪式意义,为研究中国民众的传统生死观提供一个完整的个案。  相似文献   

12.
贡觉 《西藏研究》2006,2(3):63-66
藏族和古希腊关于人类起源神话都反映了“神造人”的世界性母题,体现了早期先民们对自身起源之谜的大胆探索,充满了神奇瑰丽的想象和创造精神;另外,二者都揭示了劳动与人类产生之间的密切关系,透露出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作为不同文化的产物,藏族人类起源神话带有最素朴的唯物色彩,但已有后期佛教思想明显改造的痕迹,其“善”与“恶”对立统一的二元论思想构成了藏族文化哲学思维的基础;古希腊人类起源神话带有强烈的抗争精神,其精髓是西方“渎神”精神、悲剧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乃琼护法神是西藏宗教信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实际上已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膜拜的神祇而存在,同时也渗透到了世俗的现实生活当中,并在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世俗的宗教事务当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功能并表现出独特的影响.然而,包括乃琼护法神在内的这些神祇究其根本来说,无论是其最初的产生,还是历史的演化,最终都是取决于人们现实生活的特定需要.本质上它不过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一种神幻映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解读准噶尔汗国灭亡后卫拉特蒙古佚名氏史家撰写的几篇托忒文史籍,探讨当时卫拉特人对汗国灭亡的反思及对清准战争的历史记忆.几位史家的文本反映了"四卫拉特"这一历史框架的稳定性,以及卫拉特人在政治认同方面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印度东北部的历史当属阿洪王国的历史.阿洪王国是十三世纪上半叶由侗台语民族之一支的阿洪人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建立的国家.阿洪人的先民属中国古代"百越"族群,与云南傣族、缅甸的掸族有直接的族源关系.与周边的山地民族相比,阿洪人拥有先进的稻耕农业技术,并由于文字、宗教、政治、军事体制等因素,使其得以稳定和发展.但是由于人口比例、交流与融合方面的变迁以及内部斗争的消耗,加上英、缅等外部势力的入侵,终于让延续了六百年的王国灭亡了.本文在探求阿洪王国历史的同时也对阿洪人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变迁进行分析,审视他们是融入还是脱离印度的主流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证据表明 ,“赀虏”乃“卢水胡”的追述指称 ,为新莽时来自匈奴别部的降人 ,入塞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主活动十分活跃 ,发展起可观的势力 ,至十六国时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政权 ,有的还形成了新的族体  相似文献   

17.
考察 14世纪以后的苏非派 ,不应忽视额什丁家族的重要作用。这一家族并不是中亚显赫的家族 ,但在特定时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并且其家族首领扮演了较为特别的角色。同时 ,他们和上层统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偶然性或者是巧合 ,但仔细探究当时的历史背景 ,不难看出宗教和政治自身需要的内在互动以及或明或暗的结合 ,完成了家族的双重“使命” ,也为一个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民间口头流传的神奇幻想故事同原始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 ,素为中外学人所关注。本文作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传承研究”这个重大课题的一个侧面 ,对此做出了较有新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水与北方,是潜藏于黑衣壮灵魂中的集体记忆,是黑衣壮那个关于蓝靛的传说遮蔽了的黑色的真实意义;黑色是植根于这个族群文化和历史深处的记忆和梦想.所以黑衣壮才更崇尚黑色,更有效地保持了衣黑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桑植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西苏区的重要区域,也是著名的民歌之乡。这里产生和流传的大量的革命歌谣,是一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化现象。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些激动人心的革命歌谣具有启蒙和动员民众、激励和鼓舞红军斗志、震慑和瓦解敌军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