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雍正时期,台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既有的治台政策已难以适应。清廷上下由于治台理念的差异,如何调整治台政策存在分歧,而以雍正帝为首的上层决定着治台政策的基调。但是以封禁为主的政策,与台地社会发展的需求背道而驰,更难以收到安定社会的实效。对此,闽台地方官有不同的见解,沈起元即是其中的代表。"台湾文献丛刊"等版本所收集的沈起元治台撰述史料,错漏不少,使人难以了解其著述的背景。沈起元赴台任职负有"绸缪海疆"的使命。他宦台时间虽短,但对台湾的地位及清廷治台政策的得失做了深入考察,不少建议颇为独到、富有远见。诸如重新调整台湾的军政格局,改"防海"为"防山";开放大陆民人赴台谋生;积极开发内山土地,通过抚"番"政策,"化番为民",以消解汉"番"矛盾,巩固清廷对内山地区的统治,等等。从有清一代的治台政策演变看,沈起元的这一系列建言,或迟或速,均得以施行。  相似文献   

2.
清朝统一台湾后,即开始弛海禁,允许福建厦门与台湾鹿耳门进行单口对渡贸易,后在闽 台人民私航活动的推动下,逐步改为指定多口对渡贸易。清代闽台对渡贸易政策的实施和 不断调整,有力地将海峡两岸社会经济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中共的对台政策几经嬗变,形成当今的格局.其政策主线是谋求大陆与台湾的统一.建国初期,中共试图以武力解放台湾,即通过战争方式谋求中国的统一.其后,中共对台政策从单一的武力解放变成武力解放与和平解放两种方式并存,争取和平解放.并以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再后,中共放弃"解放"台湾的提法,不再要求台湾放弃资本主义制度,在谋求海峡两岸统一的方式上,立足于和平方式.除非出现台湾独立或外国势力将台湾分裂出去等事态.  相似文献   

4.
清朝统一台湾后 ,即开始弛海禁 ,允许福建厦门与台湾鹿耳门进行单口对渡贸易 ,后在闽台人民私航活动的推动下 ,逐步改为指定多口对渡贸易。清代闽台对渡贸易政策的实施和不断调整 ,有力地将海峡两岸社会经济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清朝统一台湾后,即开始弛海禁,允许福建厦门与台湾鹿耳门进行单口对渡贸易,后在闽台人民私航活动的推动下,逐步改为指定多口对渡贸易。清代闽台对渡贸易政策的实施和不断调整,有力地将海峡两岸社会经济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林爽文领导的天地会起义是清代台湾地区继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事件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反清运动。起义之后 ,清廷重新审视以前的治台政策 ,吸取教训 ,加大了对台湾的管辖与治理。本文探讨了清廷在平台后的善后措施 ,即新的治台政策 ,认为清廷初期的治台政策带有明显的防范色彩 ,而在乾隆年间 ,随着台湾地区开发的深入 ,社会矛盾的加剧 ,清廷逐渐意识到了治乱和稳定海疆的同样重要 ,开始加强对台地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陆资入台”法律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台湾地区的"陆资入台"法律制度历经了从"禁止投资"到"有限制开放"的曲折发展过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尤其是陈水扁执政期间,"陆资入台"配套立法"缺位",这主要表现在"授权条款"的宽泛性、行政立法的审查力度不足、"朝小野大"及"朝野对立"的政治结构。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重大转变,直接促使"缺位"现象的快速消解,"陆资入台"法律框架也由此构建。从陆资与侨外资在具体规定上的差距可以看出,台湾现行的陆资对台投资立法仍然存在诸多的歧视性规范。基于海峡两岸目前的现状,歧视性规范的消解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或许是"两岸特色"在"陆资入台"问题上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8.
由于美国政府调整了在台湾问题上的原有立场,更灵活的阐述了台湾问题,促成了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是由于美国始终不愿放弃台湾,所以尼克松政府的对台政策又是摇摆的,台湾问题成为改善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了"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之后,日台关系的国家化倾向一直存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形式和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在中日建交之前,开创了日台关系国家化的先河。中日建交后,尽管中日建交公报重新确定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台湾地位未定论"并未明确地从日本官方语言中消失。日台关系依然存在某种国家间关系的特征。近年来,日本鼓励台湾加入WHO,推动日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行为,都代表了日本对日台关系国家化的某种企图。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是不变的,任何时候都要堵塞日台关系跨入国家化或准国家化的任何企图。  相似文献   

11.
清朝在统一台湾后,为了消除明郑时期的反清思想,致力于提倡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利于稳定封建社会秩序的朱子学,以达到移风易俗、巩固清朝在台湾统治的目的。在朝廷倡导和闽台官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学校教育,朱子学迅速在福建得到复兴并向台湾传播,在康熙至乾隆时期成为台湾儒学的主流,并对台湾社会文化和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元视野下的台湾电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电影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和海外华语电影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台湾学者、大陆学者、海外学者对台湾电影研究的方向大致可分为史料整理、电影史建构、历史文化批评、艺术形式分析等。其中,台湾学者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历史文化经验的书写,大陆学者主要从电影艺术形式、美学特征方面对台湾电影进行探讨,而海外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多以台湾新电影作为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建国后中共三代领导人对台方针政策的历史分析 ,指出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 ,尽管由于时代和历史背景的不同 ,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策调整 ,但是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基本立足点和对台工作的战略考虑上 ,是一脉相承的 ,充分展示了中共三代领导人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  相似文献   

14.
要明确台湾对中国的意义,就必须具有更广阔的视域。台湾地处西太平洋航道的中枢,是扼守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从清代后期海防大讨论后,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就成为了清延及重臣们的共识,而这种共识也一直延续至今。在对台湾在海洋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中,尤以日本和美国为典型。通过对此问题的叙述,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维护国家主权,要成为新世纪的强国,中国就必须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独"分子活动猖獗,大搞"去中国化"活动,这给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造成暂时的困难,建立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战线成为遏制"台独"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是高级人才的聚集地,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整个统战工作的缩影和窗口,也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高校互动的加强,台湾师生来大陆交流和学习的日益频繁,大陆高校台湾师生人数的持续增加,探讨高校在构架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战线中的作用、路径与方法是十分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美国的对华政策存在着通过谈判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的可能性。在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下 ,美国为了加强其在全球遏制苏联的力量 ,在中苏之间实施“楔子战略” ,决定改变对华政策 ,即由二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 ,脱身国民党政权 ,撒手台湾 ,承认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人认为苏联已开始在全球扩张共产主义 ,在目前情况下 ,中苏的分裂已失去现实基础 ,台湾也不能被中共控制 ,于是 ,美国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  相似文献   

17.
台湾洋务新政初始于 1874年 ,止于 1895年割台。 2 0年中 ,台湾的军事防务、政治面貌、经济建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大陆各省进行的洋务运动相比较 ,表现出起步晚、见效快的鲜明特点。其原因就在于清朝廷的重视 ,几任抚臣前后相继的努力 ,以及大陆重臣的支持和台籍士绅的协助。台湾洋务新政的成就为其后来的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大陆进行首次核爆炸试验前后,美台之间对中国大陆的核能力的影响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的分析出现了重要的分歧.约翰逊政府拒绝了蒋介石对中国大陆进行军事攻击的建议,也否决了蒋介石索取更多军援建立所谓完全的空防体系的要求.从深层次分析,它既表明了美台对于核武器威慑能力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美国的对台政策总是从属于它对中国大陆的政策.这表明,在中美合作对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那种指望依靠美国的支持实现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的台独企图最终只能是一枕黄粱.  相似文献   

19.
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敏感、核心的问题,小布什执政后对台政策的演变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并制定对策,本文基于这一认识,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台湾人口性别结构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49年前后大批大陆青壮年男性移民迁入台湾,导致台湾部分年龄组的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给台湾的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人口的自然变动对缓解台湾过高的性别比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