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哈萨克跨国民族和平跨居问题的研究多从国家层面、政治经济领域展开,相关研究注意到民间互动对构建和平跨居意义重大,但并未深入分析。从哈萨克族的民族历史、文化特征来探讨民间交往存在的客观原因、不同历史时期民间交往对我国新疆地区哈萨克族的跨国交往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可以加深对我国西北边疆跨国民族的研究和认识,进一步促进中哈两国人民的和平跨居。  相似文献   

2.
哈歌是京族哈节期间在哈亭内演唱娱神的歌,以敬圣神、求平安、庆丰收等为主要内容,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蕴含着民族道德伦理观念。哈节歌词的修辞手法多样,语言呈现出书面化的特点,运用艺术化表现手法,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哈节庆典对于京族社会的整合、京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京族社会关系的拓展以及京族人族群意识的强化,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旅游圈广西区内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北海-钦州--防城港"小三角"地带的旅游资源、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圈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中越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层文化。中越民间文化之比较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女娲是中华母亲神 ,越南也流传 ,但“越南化”了。“灰姑娘型”故事是世界性的。采录最早的是唐代学者段成式 ,采录了壮族先民李士元讲述的《叶限》。 2 0世纪广西学者采录到壮族《达稼和达仑》、京族《糠妹与米碎姐》 ,越南留学生采录了越南故事《糠妹与粞姐》 ,几篇故事极具可比性。越南阮朝诗人阮攸 ,出使中国后 ,把明末清初小说《金云翘传》改编为同名越南民歌体长诗 ,长诗流入民间 ,化为故事 ,流入中国京族 ,广西学者采录到《金仲与阿翘》 ,这是中越文化交流的硕果。越南采用中国农历。中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时间相同 ,节日活动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6.
京族海洋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中的珍稀品种,挖掘、抢救和利用这一资源,实现京族海洋文化和滨海自然风光的理性开发,可促进中越边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归纳了广西东兴市京族三岛在改革开放中的八大变化:一是经济收入大提高,二是住房大改善,三是家庭设备现代化,四是饮食、服饰大变化,五是交通运输现代化,六是通讯现代化,七是教育卫生大发展,八是京族交往扩展、观念更新。总结了京族实施脱贫致富的三条基本经验:(一)抓住机遇发展边境贸易,登上国内国际市场;(二)发挥海滨优势,发展旅游、海滨养殖、海产品加工等新的支柱产业;(三)以海滨旅游区土地资源换取投资,改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街道、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指出京族在21世纪初跻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思路:以旅游业为龙头,把京族三岛建设为更富有吸引力的海滨旅游度假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发展海水养殖业、高产值作物、观光农业来提高农业的整个效益;突出京族特色,在京族三岛开辟中越边贸和京族风情一条街,吸引旅客参与海滨渔业活动,把边贸、渔业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加强环保措施,切实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滨生态环境;重视民族工作,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经济、股份经济实现京族全民族的共同富裕繁荣  相似文献   

8.
唐代僚女叶限嫁陀汗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中越灰姑娘故事的同异是跨国骆越民族心理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人类始终努力于理解自然。对于养育自己的神奇土地之由来,许多民族都在其远古“开辟神话”里给予最初的解释。南海北部湾珍珠港紧靠大陆的巫头、(氵万)尾、山心三岛①,是我国京族最早的聚居地,素称“京族三岛”。勤劳勇敢的京族人民从沙岛荒林中开辟出美丽富饶的家园,对这茫茫波涛中的安身立命之地,自然深深热爱而生发种种解释。京族先民迁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京族哈节内涵的多方面的传统民俗文化,分别从岁时习俗,信仰习俗、村社习俗、宗族习俗、文娱习俗,社交习俗等多种角度探索其传统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论述了中哈跨国民族历史上的民族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以及丝路贸易互惠互利的传统,并详细介绍了中哈间各主要跨国民族的地理分布与人口状况,为我国各行各业准备参与丝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文献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以跨国婚姻中介介绍越南女性与我国T县男性组建跨国婚姻的过程为例,通过对中越跨国婚姻中介的扮演者、媒介跨国婚姻的过程、媒介行为的动力机制的探讨,来剖析跨国婚姻媒介者的行动逻辑对中越跨国婚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越跨国婚姻中介者受经济理性驱使,通过中越散户婚介者合作、在越中方散户中介与合伙人联合、中越婚介组织混合经营等三种婚姻媒介方式,营造了中越跨国婚姻媒介的新形式,产制了中越跨国婚姻关系的商品化属性,进而诱发了相关的婚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京族于明代由越南迁入并定居我国,与我国汉、壮等民族杂居共存,生产、生活方式及语言等发生了变迁。经过500多年的沉淀与创造,京族在保留原有的海洋性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汉、壮、侗等民族文化为己用,形成了多元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文化特色。京族民间文艺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民间故事、传说、民间音乐、戏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是指生活在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的文学叙事,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呈现出对中心文化与异文化的吸纳与创造的民间自觉,具有多元内涵。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以“比较视域”和“文化间性”为理论指导,运用文学人类学和宏观比较文学等方法论,以求清晰把握中越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渊源与脉络i建构边境和谐共生的民族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5.
广西那坡县壮族节庆“响囊海”仪式及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嗝囊海”不仅是广西那坡县壮族重大的民俗节庆,也是壮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阿同”的交往活动媒介,是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对七住杰出的民族女英雄怀念、敬仰而演变过来的一种祭祀活动。“嗝囊海”节庆期间,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以歌传情,尽享欢乐。其仪式音乐简单质朴、韵味悠长。  相似文献   

16.
京族神谱,记录京族民间信仰的核心部分。神谱,是民族神话学和民间信仰学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进行民族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中国神谱,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即从中国各族神话和中国各族民间信仰习俗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神话是由中华民族大家庭里56个民族及其先民的神话,各自发展并相互交流、影响、融合、发展而来的。其中既有狭义神话中的神,即人们在原始社会,通过原始思维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神,又有广义神话中的神,即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发展起未的仙话传说中的神仙、民间宗教和人为宗教中的神、本民族民间神、受外民族神话影响而又本民族化了的神、民间信仰中将一些有功于本民族本地区民众的  相似文献   

17.
江淮 《今日南国》2007,(2):17-19
中越两国在解决北部湾划界争议后,合作步伐不断加快。从渔业资源合作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从海上渔业联合监管到两国海军联合巡逻,再到建设环北部湾经济圈,北部湾,这个昔日曾频繁引发中越争议之湾,已成为中越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湾。2006年1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越共十大产生新的领导集体后,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访越,也是胡锦涛时隔一年后再次访越。中越发表《中越联合声  相似文献   

18.
分布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境内的京族,共5,200余人,主要聚居在北部湾畔?尾、巫头、山心的“京族三岛”及邻近其他一些滨海地区。这些岛屿多是由海水冲积而成的沙岛,海拔不到10公  相似文献   

19.
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及其对解决海疆争端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以来 ,随着我国陆疆问题的基本解决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疆问题却凸现出来。其中 ,南海争端与中日东海钓鱼岛争端一直被视为较为严重的问题。而在南海争端中 ,中越北部湾划界问题与南沙争端又被视为“重中之重”。但是 ,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经过两国政府共同努力 ,终于在 2 0 0 0年圣诞节成功签约 ,2 0 0 4年 6月 2 5日中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生效。睦邻外交战略和两国最高领导人“一锤定音”的高瞻远瞩 ,在中越北部湾谈判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给我国其他海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京族世代居住海岛,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京族以渔业捕捞为主的生业方式,以海为生,与海相伴。京族"靠海吃海",饮食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海洋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京族同胞的文化观念和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