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般国家"是对历史上所出现的人类政治共同体的抽象,"民族-国家"是"一般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化,也是对"一般国家"的超越。在国家的形式与内容、主权的归属、人民的地位等方面,"民族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性,霍布斯与卢梭的国家理论充分体现了"一般国家"和"民族国家"的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朱效文 《社区》2011,(23):37-38
十多年前,在我第一次去意大利之前,有人对我说,意大利是欧洲环境最脏的国家.街头到处有垃圾,还到处有流浪汉,到处有小偷。对于这样的“忠告”我嗤之以鼻。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意大利是全世界除我的祖国外最吸引我的国家。意大利和我的祖国一样。也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从田间乡野到国家舞台——民族国家视野中的原生态唱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年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首次新增了原生态唱法,很多少数民族选手在比赛中大放异彩,这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透过青年歌手大赛,通过追溯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民族国家的视角分析了国家如何通过主流媒体以宣传民族文化来强化民族认同,同时又以主流文化对他们进行规训以培育他们对于国家的认同,这与几十年前吴文藻先生民族与国家两分但多民族共同整合于一个国家体系的提法可谓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4.
天朝大国形象陨落后,清政府在中国观念的调适中,一度重塑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但是伴随传统大一统外围屏障丟失和国家主权危机加深,这种努力收效甚微;随着民族国家话语霸权的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构想出现了汉民族国家和大民族国家的分野。基于大民族国家观念,清政府在整合东北和藏区疆域过程中,重塑了近代中国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各民族共同造就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从国家主权的高度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等方面入手,逐层对中央12条第6条的原意进行了阐述。强调各族人民共同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对维护国家统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民族及其相互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日渐突出,而“民族”概念则根源于今天国家的主要形态——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既是民族与国家的逻辑前提和理论预设,又对民族和国家现象形成实际的规约.时至今日,人类仍然处于民族国家时代.既然如此,离开民族国家来谈论民族及其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应对民族问题的方式等,都难免隔靴搔痒或者陷入无谓的论争.因此,在讨论民族现象、民族问题、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及民族问题的政治解决之道时,不妨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进行理性的思考.客观地说,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坚持“国家主义”的取向,才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治理能够形成并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这也许能够突破自缚之茧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途径.  相似文献   

7.
8.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国家建设的理论大多是围绕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两个维度展开的,对资本权力的忽视无疑是国家建设理论的结构性遗漏。本文从市场脱嵌和战争制造国家两个角度,检视了作为"自然权利"的个人财产权演变为主宰他人、俘获国家的资本权力的过程,资本权力成为与国家并驾齐驱的另一种形式的"利维坦"。资本"利维坦"有公共权力的属性,主导着公共政策的议程并塑造着公共话语权。资本权力是理解国家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结构性变量。这样,国家建设理论由二维变成三维,这是国家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流行的政体理论和民主化理论。  相似文献   

9.
10.
不能把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称作"民族国家文学"。与西方政教分离的世俗化不同,中国的现代进程是由王权社会向民权社会的转换。欧洲形成民族国家有"国驱"和"族驱"两种方式,分别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既没有法国式的"国驱",又没有德国式的"族驱",而只有"他驱"。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民族国家。由民族国家建构民族国家,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他驱"带动的现代民主国家建构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破坏了原来和谐互济的"国"族"关系,新"国"不偕旧"族",旧"族"不援新"国"。"国"族"冲突的不可调和性,不仅决定了改造民族性成为清末民初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主题,而且严重地影响到此后中国的现代进程。为变"国"而变"族",变"族"以应变"国"之需,实为不得已而为之。清末民初的语言文字变革和"文学革命",以及随"文学革命"而来的从内质到外形的文学革新,都是为应变"国"之需而"去族性"(自我更新)的证明。把晚清以来集中体现"国"族"冲突和民族文化性格变化的文学看成民族国家文学,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引向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1.
包括汉族在内的各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加强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认同,对于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局面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讲,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强化,也是中国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全球化大潮风起云涌的今天,民族一国家仍然是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主权政治单位,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正是近代以来中国宪政发展进程的一个核心主题和神圣使命,所以,更需在当代中国的宪政言说中强化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中国已进入民主化建设的进程,国家与社会已经形成相互独立的状态,但是仍然以国家为主导。在这种状态下,我国的国家建设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从强调国家权力建设到国家能力建设。法治发展进程中的司法领域出现的司法能动主义,彰显了权力间的扩张和越界,司法权已经受到其他权力的侵蚀,而迫切需要得到加强。强调司法权力的加强,并非是相对于市民社会的强化,而是相对于横向的、其他国家权力的强化。而且这种强化更多是对国家能力的强调。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世俗民众表达宗教虔诚与社会互助的社团组织,兄弟会(confraternity)是一个以世俗阶层为主体、男性居主导地位的宗教社团。它具有鲜明的慈善济贫职能,且救助对象呈现出世俗化、本土化和道德化的群体特征。借助于宗教团体互助的方式,兄弟会客观上起到了弥合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概念产生于西方,并被赋予很强的政治含义:在西方的民族理论中,民族以建立民族国家为政治目标,民族主义是建立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这种思想在近代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民族觉醒以及国家主权意识的培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也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染指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策划少数民族独立、分裂中国的理论依据.近代以来,在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处理中,以中华民族为依托的国家观念在外力的作用下得到加强,使边疆危机最终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5.
不断升级的教科书事件是日本对中国的民族优越心理的再现。日本对中国的民族优越感起始于近代,在侵华期间和战后以一贯之,现在又有了新特点,不仅存在于国家关系上,更多地则集中于经济和文化领域。造成这种社会心理传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It is well known that timing and intensity of remarriage were strictly dependent upon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cultural and legislative factors specific to each community. Thu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ompare the extent to which such factors may affect the remarriage patterns of three pre-transitional Italian populations that were different in many respects. By using micro-level data of the sharecropping communities of Casalguidi and Madregolo and the Alpine village of Treppo Carnico, we highlighte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respective remarriage patterns, in particular, the far lower intensity in the mountain community with respect to the sharecropping one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along with differences in the demographic system, household structure and land tenure, normative elements concerning widows and the dotal system could in part explain the differentials we found.
Matteo ManfrediniEmail: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 ,意大利南北地区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异 ,与北方相比 ,南方落后 ,这种状况对意大利社会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战后意大利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长期困扰意大利的社会问题 ,尤其意大利政府对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的道德哲学基础是公平正义的观念 (Justiceasfairness) ,而“原初立场”和“无知之幕”是其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他首先在一国之内得出了民主宪政两个政治正义的原则 :公平原则与差异原则 ,晚年 ,他在《万民法》一书中又将这套原则推广为国际交往原则 ,企图在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建构国际和平的新秩序。这一宏大的政治哲学理论体系代表了 2 0世纪后半叶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民族都有对天原初思考的神话和天人哲学,从原始信仰与自然相适相顺转为逆向贪婪的索取说明,人的信仰既是超功利的,又是功利的。中国古人对宇宙发生论的认识,彰显古哲把人与天等齐的情怀。物理的天非哲学的天,天人之天是人带给宇宙的精神天。人在体悟人天关系时,人才摸到了天。人以全身心投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感悟万物之间相互关联,建立变易的哲学思想,今天尊重自然大生命规律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宪政与主权:权力的有限性与权力的合法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国家的生成是现代立宪政治发展的起点 ,它使国家主权的正当化与合法化成为现代宪政制度的主题。宪政不仅是对国家权力体系中治权的制约 ,而且也是对国家权力体系中主权的支持。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是作为近代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一个组成部分而发生的 ,但是它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在后发国家的重演。置于这一历史背景 ,我们才能科学理解宪政与主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