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宫     
《老年人》1995,(3)
文化宫填成语请写出20句成语,其中最末的一个字,是下列的动物名。马、牛、羊、鸡、犬、兔、鱼、蛙、鳖、蛇、鸟、蝉、龙、虎、豹、象、貉、凤、鼠、骥。(答案在本期内找)(麻小和)买“东西”有两老汉街上相遇.甲问乙:"您提个篮子去哪?"乙答道:"买东西."甲...  相似文献   

2.
李婷 《现代妇女》2013,(11):180-181
在汉语中,成语是极具生动力以及富含凝聚办的表达力极强的固定用语。汉语成语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而凝炼出的智慧结晶,因此,包涵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汉语成语中,使用动物名称的成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同一种动物寓意着不同形象的现象,这就给翻译此类包含有动物名称的汉语成语带来了一个难题。是传达中华文化保留汉语成语中的动物形象还是顺应西方文化替换汉语成语中的动物形象呢?本文将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就这一现象进行阐释以及讨论。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是熟语的一种。四字格的成语中有特殊的一类,其中有一组或者两组反义词。将汉语中的反义词放在结构凝固的成语中,使得这一类成语十分特殊,同时,对汉语学习者来说,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本文拟结合含有反义词的四字格成语的各种语义结构特点,对含反义词的四字格成语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语义教学方法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汉语表达中有许多与味觉词有关的表达。除了最基本的表味觉感受,味觉词的使用还延伸到其他更广阔的领域,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味觉隐喻构建的。基于语料,本文将在认知隐喻视角下分析味觉词"甜"的隐喻映射特点,以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甜"有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汉语与英语是目前中国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较为特殊的部分,在学习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两种语言的转换运用问题,那么,同义的英汉成语,它们在表达上究竟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6.
隐喻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其功能就是把人类陌生的事物映射到陌生的事物上,从而对新事物产生新概念。"脸"、"面"作为人类最熟悉的事物之一,在构造新概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隐喻的理论分析,探究了英汉语中对"脸"所衍生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较强和规模较大的产业之一,从这一点出发,旅游文本的翻译也日趋重要.众所周知,汉语以其丰富的修辞,华丽的文字见长,尤其是带有宣传性质的旅游文本,其中的修辞手法比比皆是.成语作为汉语语言的精华,带有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积淀.文中从旅游文本中的汉语成语翻译和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如何灵活运用汉语成语翻译策略,进一步提高旅游文本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汉语成语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在汉译英时要将它们正确无误地翻译成英语,必须根据它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既要体现成语的生动形象,同时又要让成语的涵义在翻译成英语时不会产生意义分离.针对这一点,本文讨论了汉语成语英译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对目的语的词汇习得数量、语言输入能力、语言输出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隐喻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初步归纳了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隐喻能力的情境教学法、语境推测法、隐喻词结构分类法以及词义理据对比法,通过对这些词汇教学方法的分类研究,为近义词、多义词以及熟语的讲授提供必要的启示与启发,旨在探求提高汉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途径及高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日汉语中惯用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而隐喻是惯用语发挥作用的关键手段,也是当代语言研究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抽取了日汉语中含"马"的部分惯用句,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其中的隐喻机制,发现"马"的隐喻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的共通性来源于古代文化的相互交融,差异性则是受到不同民族历史、思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和成语,同各自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样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和法国,都有丰富的谚语和成语,并且其中出现了很多惊人的相似。但由于两国地域、语言以及历史文化的差异,也有很多法国谚语和成语在汉语中找不到类似的表达。本文通过对中法谚语及成语的对比,尝试探求中法两国文化之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华丹 《职业》2011,(6):88-88
汉语宝库中,有颗瑰丽夺目的宝石——成语。成语是表示一定概念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因言简意赅、易学易记、形象生动、语势有力,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是汉语言中的精华。正确使用成语,是中技学生的语文必备能力,也是中技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成语语言学研究大多是关于成语教学论,并且认知语言学研究较少。这些研究还缺乏显著度角度的研究。本文即从认知语言学家Ronald Langacker的显著度理论角度对汉语成语的概念基础及侧显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源自中国古代故事的成语的概念基础能被看做原著故事本身,并且它侧显该故事的寓意。由于汉语成语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文学作品、民间传说等,因此,现代汉语中所使用的成语蕴涵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思想等内容,即它能把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带入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4.
姜云蕾 《现代妇女》2013,(10):151-152
本文分析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爱情隐喻表达的异同点并剖析其原因.由于文化本身的传承性,无论古今,汉语中都有把爱情比作“丝”、“缘”、“永恒”、“成双成对”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现代汉语中也出现了如“爱情是旅程”、“爱情是战争与对决”、“爱情是火”、“爱情是毒”的新颖表达.古汉语中的隐喻表达比较含蓄委婉而现代表达较自由、开放,情感表达更为强烈、真挚.  相似文献   

15.
隐喻修辞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本文主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歌曲中爱情的隐喻进行分析。从而可知概念隐喻不仅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到爱情歌曲中的语言特色,而且还有助于人们理解它更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6.
阿语成语和汉语成语,包括谚语与典故,是各自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辞固定,含义丰深,流传广远,长期以来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指针,对阿拉伯民族和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文化、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无论阿语成语还是汉语成语,有些从字面上便可理解,像阿语的“小时所学,如镌石上”,“流满的小溪胜过堵塞的大河”;汉语的“小题大作”,“后来居上”.有些则要知道来源和典故方能理解,如阿语的‘曼希姆的香料,“奥斯曼的衬衣”;汉语的“杯弓蛇影”,“守株待免”.还有些对本民族来说一目了然,而对外族来说,如不加解释则无法沟通,如阿语的“春天的苍蝇”(丰年之兆)和汉语的“秋后的蚂蚱”等。这说明各民族语言除了共性之外,也有由于受地理社会环境与文化宗教习俗影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熟语的教学是难点。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熟语时,比较容易出现理性意义不当、色彩意义不当方面偏误。就留学生在汉语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等熟语中的语用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语义透明度[1]指的是语言使用者根据合成词的语素义推导合成词整体义的难易程度。目前汉语语义透明度的研究是根据语素义、语素组合义与合成词义之间的关系,来判定合成词语义透明度的。成语,作为我国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构成部分,富有非常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欲借助语料库,结合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从成语语素义推断成语语义的难易程度,制定语义透明度的分析标准,并探究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语义透明度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猜主角     
马兴村 《当代老年》2010,(3):43-43,30
图中有8条成语或典故,您能猜出它们的主角是谁吗?  相似文献   

20.
刘舒 《现代妇女》2014,(11):47-48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隐喻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动物隐喻"的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兴趣。不过,国内"动物隐喻"的研究多囿于个案分析,缺乏实证性研究和综述性分析。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近十年来刊登在CNKI上的相关文章进行总结,就"动物隐喻"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文化归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国内的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理论背景等方面存在不足,后期的研究应该致力于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分析,实现研究方法的突破,并应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反思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