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葛底斯堡演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但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进行英汉语篇的对比分析还不多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经验功能、物性系统的过程,和参与者以及语态出发,对《葛底斯堡演说》及其三篇中译文进行比较研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的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方面的运用,目的在于通过对翻译作品进行语言分析,重新审视翻译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翻译研究拓展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操作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采用语料库辅助的研究方法,以英国学术英语写作语料库(BAWE)和学术口语语料库(BASE)为语料,探讨英语否定极性的学术语篇发生特征。否定极性系统包含语法、半语法和词汇三种类型,其中词汇否定系统的子类型在书面语篇中发生的频次显著多于口语语篇,体现三重复合功能;而语法否定中的语气否定、半语法否定中的介词短语否定以及附加语否定在书面语篇中发生的频次则要显著少于口语语篇,体现单重或双重复合功能。否定极性类型总体呈现级阶上升、功能潜势单一化的倾向特征。英语否定极性系统的学术语篇发生特征是小句功能潜势的语法挤压所致。否定极性语法化、词汇化的不同发生潜势厘定有助于学习者学术话语交际的否定适用选择。   相似文献   

3.
系统功能语法的迅速发展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语法隐喻理论的提出丰富了传统的隐喻理论。语法隐喻广泛存在于科技语篇中,具有组织概念系统、重构经验、衔接和展开语篇等功能。本文分析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应用,并探索其在科技语言学习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主要以语言学理论作为工具来研究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力问题,而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语言本身的特点,所以需要对批评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改进,在语篇分析程序中增加一个反向研究步骤,从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如何在语言中体现出发,解析词汇语法特征和某些特殊语篇特征在体现语篇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规律,发现了通过在概念意义上以一定的语法模式对整体内容进行取舍,在人际意义上以一定词汇模式表现明确的和隐含的态度意义来实现意识形态的特点,对语言学理论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语语篇”及学界研究现状,探讨了“对外汉语语篇语法”研究框架的主体内容,即中介语语篇中的词语组织偏误问题、语篇视角下的语法点使用问题、语篇视角下的句式使用问题等。并从学理及应用层面论述了构建“对外汉语语篇语法”研究框架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主位结构中的衔接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位结构是语篇信息传递的方式,提供语篇的框架;衔接手段发生在语法和词汇层次上,是加强句际语义联系和连贯的主要手段.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主位理论和衔接理论为指导,探讨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发现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有着紧密联系,即主、述位的推进是由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静夜思》英译文的概念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用系统功能语法进行语篇分析和文体分析的研究已不少,但把它应用于古诗英译方面的探讨还不多见.文章拟从韩礼德的人际纯理功能入手,分析李白的<静夜思>的4种英译文,以期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本文从韩礼德人际功能理论中的情态系统入手,对英语商业广告语言的情态作简要的分析,以探求该类广告是如何运用情态手段达到其劝说目的的,从而对劝说性语篇的分析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时态的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语篇中的投射语言已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在学术语篇中出现频繁的投射语言是实现学术语篇概念的准确性、判断的严密性、推理的周密性等特点的主要手段。但英语学术语篇中的投射动词时态运作机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投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投射动词时态的语法隐喻来建构,以实现其特定的人际意义与语篇意义。基于目前的一些理论不能恰当、充分地分析与解释投射动词时态的功能作用,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和功能时态理论,探讨了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的时态隐喻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篇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以Halliday的衔接系统理论为框架,对《魏书》、《北史》两书的本纪部分从照应、省略、连接、重复、搭配、同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尽管所叙述的史实相同,但《魏书》语篇更多依赖词汇手段达到衔接,而《北史》则更多利用语法手段达到衔接。  相似文献   

11.
从古老的修辞学到专门研究文体的文体学,文体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尝试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对六篇英语论文摘要进行定量研究,并进而对其文体特色做出相应描述。通过对数据的定性分析,我们发现,学术论文所呈现的文体特点是由它自身的交际功能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袁本良古汉语语法研究的创新分析与朴实文风:一、传统经典语法著作的现代意义"新"分析;二、古汉语语法专题的另视角"新"分析;三、语料翔实,继承朴学传统;文风朴实,显现学者风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主的张爱玲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成为众多传记作者的聚焦点。迄今,已出版的张爱玲传近七十部。从学理角度考察,这些传记已初具研究对象的独立、驳杂与丰富性。回顾与总结张爱玲传记写作及研究的整体状况,对传记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普范性,对传记创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的汉语语篇研究大体可以分为文章学、语法学和话语分析三个时期。文章学时期的语篇研究侧重宏观结构,即语篇直接成分及其关系,以指导写作为目的;语法学时期的语篇研究侧重微观结构,揭示小句组合成篇章过程中的结构层次关系,以描写为主;话语分析时期的语篇研究侧重各种篇章现象,引入了认知、功能观点,解释性成分明显增多。未来汉语语篇研究除了继续目前的研究外,还应加强语篇结构研究,开展语篇理论和语篇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来临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知识大量涌现,新的语言、词汇让人目不暇接,标新立异已成为时尚.认同并培植新的语言风格,让祖国的语言在"纯洁"的基础上更有发展;并使论文写作的语言也能推陈出新,以利于普及,赢得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公共管理理论创新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就公共管理理论创新,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各自的观点。陈振明提出重视对政府治理与改革的创新研究。指出,当代国外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治理与改革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而当前我国的政府治理与改革产生了大量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市场体制的逐步成熟,社会的阶层、结构、运转方式乃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变迁,客观上需要我国构建新型的公共治理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政府治理与改革的创新研究,以推进我国政府治理变革。张成福提出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及理论创新必须关注“大”问题或学科的核心问题,认为当代公共行政领域需要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有:公民在公共行政中的角色问题;公共行政中的公共利益导向问题;公共行政中的公共行动问题;公共行政中多重角色之间的互动问题;公共行政中的公共责任实现问题等。在公共行政的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中,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特色,但要在我国当前体制及现实状况下来研究具体问题。周志忍就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着重指出几点:研究的问题导向性;研究综述的写作;研究范围的确定;善于观察,联系实际,避免学术研究走极端。  相似文献   

17.
本篇选取《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期刊中的《第二语言写作课堂语法纠正法之辩驳》(The Case Against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Truscott,1996)为例采用Bloch(2003)所建议的四步分析法进行章句分析,论述研究型论文的作者们如何使用引证来表达自己对前人文献或他人学术观点的批判性异议。对研究型论文的具体章句分析,将会给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和学术界新成员在学术英语(EAP)和特殊目的英语(ESP)写作课堂里提供一个新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往有关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育的研究着重讨论体裁而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信息素质的培养问题。然而,批判性信息素质对学术论文写作意义重大,尤其是文献综述部分。本研究整合了信息素质与Halliday的体裁理论,考察了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生在文献评述中体现的问题。研究发现,除了英语作为外语对写作的干扰外,中国学生不能有效提炼所读文献的主要思想用以构建新概念;不能有效整合所选信息为自己的研究主题服务;不能在语篇中与读者建立恰当的学术交流关系;不能客观评述他人观点并推导出自己的论点。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及构建写作过程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是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高级阶段,为以后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做准备。在以往的写作研究中,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过多地关注机械的技能和语言特点,写作模型大多是描述非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但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不仅需要语言层面的技能,还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学术语言、学术论文的语篇及科学思维。在探讨学术语言、学术论文语篇的特点以及科学思维在学术写作中的体现之基础上,运用活动理论构建出课堂教学环境下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过程的模型,突出这三者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术写作并非完全机械化,也并非全盘避免作者主观情感的介入。学术作者使用多种话语策略来宣传其观点和立场,营造和谐对话空间,与读者形成良好互动,从而引导读者接受所述命题观点。基于学术语篇互动模型,分别从模糊语策略、作者身份构建方式以及作者与读者的隐性互动三个方面来阐释学术写作中的互动式话语策略。研究表明,每个学科都有其偏好的写作模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所属学科的语言范式,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并在学术写作中采用积极有效、易于被读者接受的互动策略有力发声,推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