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撰集百缘经》中,有些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所忽略,以故《大词典》存在着词条失收、义项阙失、书证晚出等问题。文章依此补正共七条,以此说明中古佛经语料在汉语词汇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梁代陶弘景的《周氏冥通记》是重要的道教文献。该书卷一云:"亲属道义,赍其上果,要往看之。"清代黄生《义府.冥通记》:"道义,谓同事道法之义友。"《汉语大词典》采用了黄氏之说。然以《中华道藏》及其它文献来看,"道义"无此义。在中古吴方言中,"友"和"义"读音相近,抄刻道藏经典的茅山道人受方音影响,把"道友"误写为"道义",黄生又对此"道义"牵强解释,《汉语大词典》则原封照抄。对《周氏冥通记》中"道义"一词的考辨,能为今后研究《义府》和修订《汉语大词典》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3.
《贤愚经》中保存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汉语大词典》是我国大型的语文辞书,使用范围非常广,但其对《贤愚经》部分词语的收录情况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失收词条、漏收义项,释义不确以及例证迟后等,文章选取若干词条进行考辨说明,以补《汉语大词典》的部分阙失.  相似文献   

4.
《法句譬喻经》是汉文佛典本缘部的一部譬喻性故事经典,其中保留了丰富的中古时期的口语词。本文以《法句譬喻经》中的词语为例,通过对照《汉语大词典》相应词条,从词目漏收、义项缺失、书证迟后和释义不确等方面例举说明《汉语大词典》存在的一些疏漏。  相似文献   

5.
《贤愚经》是北魏时期的一部汉译佛经,其中保存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汉语大词典》是中国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但其对《贤愚经》部分词语的收录情况存在漏收词目、义项缺失、释义不确以及书证迟后等问题,文章分别择取若干词条对其进行考辨说明,以补《汉语大词典》的部分疏误。  相似文献   

6.
《诸病源候论》词语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保留了很多俗语和口语词,是研究中古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但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书中若干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或《汉语大字典》所失收,或义项失录,或释义欠精,或未溯源。本文选取部分词语略加考释。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词典》作为目前一部最权威的语文工具书,是语言工作者不能缺少的得力助手;但我们在研究《水浒传原本》副词的时候,发现《汉语大词典》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改进,本文主要从《水浒传原本》所收的词语出发,举了以下几个词例:必当、必自、勿当、勿得、毋得、自行、却才、转转、草、端的、一周遭、通等进行讨论,把《语大词典》的收词遗漏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词语的失收、晚收,词义的失收、晚收及释义不全。  相似文献   

8.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讨论了 6条中古佛经词语 ,即 :讲堂、接、骗、同房、违错、言 /谓 ,旨在为大型语文辞书 (主要是《汉语大词典》)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提供书证并修正部分词语的释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资料和作者自注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宋诗》中的“横枝”、“浇山”、“泥滑滑”、“寿发”、“眼食”这几条文化词语进行例释,可知它们或为《汉语大词典》失收(包括失收某词和某词的某一义项),如“浇山”、“泥活活”、“眼食”诸条;或可修补《汉语大词典》释义,如“横枝”、“泥滑滑”条;或可将《汉语大词典》例证提前,如“泥滑滑”、“寿发”条。对这些文化词语进行整理释义,既对阅读宋诗、研究宋代诗学有参考意义,也有利于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对汉语史特别是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钱国宏 《中华魂》2013,(16):56-56
"蛛丝马迹"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释义为: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指马的蹄印,甚至连《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都解释为"马"是骑马的马。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昆虫。  相似文献   

11.
许少峰先生编著的《近代汉语大词典》在词条收录、词义解释等方面都超过了以往的近代汉语类工具书,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有较高水准的词典。文章对《近代汉语大词典》中数条词语的释义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词典》是当今国内最大的、最具权威的汉语语文辞典,词目约37.5万条,其中书证涉及《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古代四大农书"的词目共有1506个。本文从词目的音节、书证位次等方面对这些词语作了统计与分析,可以大致看出以"四大农书"为代表的历代农书词汇对汉语词汇史的影响及贡献。另外,本文还简单列举了《汉语大词典》中与"四大农书"有关的词目释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徐锴在阐释《说文》时,注意用当时的词语(包括其方言词语)进行语言转换,因而记录了一些唐五代词语。这些词语有《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者10例,有《汉语大词典》收录而释义未备者3例,有《汉语大词典》收录而书证偏晚者11例,对《汉语大词典》和《唐五代语言词典》的修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材料的列举分析,对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撮"、"腔子"、"分头"、"圆成"四个词语的确切含义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考释,对《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及其他著作就"撮"等词语解释的漏误和不当进行了补充及辨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而在明清白话小说中较广泛使用的若干条词语进行解释 ,对《汉语大词典》收录而释义不全或释义有误的词语进行补释或订正 ,同时还列举了《汉语大词典》收录而例证晚于清代的数条词语  相似文献   

16.
《法句譬喻经》是汉文佛典本缘部的一部譬喻性故事经典,其中保留了较多东汉魏晋时期的口语词。本文选取该经”安施”等十几个词语进行考释。这些词语或其义项,为《汉语大词典》所失收,或者已收但引例偏晚。试图为汉语词汇史及大型历时汉语词典的编纂及修订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以古代医学典籍《素问》、《灵枢》为语言材料,指出《汉语大词典》存在义项缺漏、书证迟后、词条失收、释义不确四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汉语大词典》中数条词语的释义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近六万件古代文献中,佛经及其相关文献占全部遗书的90%左右,是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一座宝藏。敦煌佛经中所存与传世佛典相同的部分,比后世刻本更接近佛典原貌,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语料;其古佚、疑伪经部分大多是全新的语料,具有填补空白的研究价值。加强敦煌佛经词汇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敦煌语言词典的编撰拓展新的领域,增添大量的词条,弥补以往敦煌语言词典取材过窄、收词有限的缺憾;另一方面,对其他一些大型辞书诸如《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也具有重要价值。敦煌佛经中有许多未为辞书收释或释义不周的词语,前贤时彦亦较少论及,笔者择取新近所研读的敦煌佛经中的此类词语试加考释。  相似文献   

20.
作为构词语素的“满”在中古时期汉译佛典文献中发展迅速.《汉语大词典》中多个以“满”为构词语素的词语存在书证滞后和释义不全的阙失.探讨中古时期汉译佛典中以“满”为构词语素的几个词语的形成情况及出现时代,并以此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相关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