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的"三言""二拍"研究有别于上世纪的地方在于文献考证方面的成果较少,研究视线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文本本身的解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人物形象研究;为某种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出现探索原因,结果往往归于社会思潮和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通用职业技能和特定职业技能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分析,根据职业岗位或专业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实训项目,并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开发系列"双证"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职业特定能力。课程实施采取"一教双证"的教学策略,引入项目训练法。  相似文献   

3.
《东方杂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表了大量"三农"作品,其中相当部分为文学形式。本文通过分析《东方杂志》对"三农"文学的刊载、农村人物形象的建构、"三农"原因的思考与出路的探讨等方面,展现民国时期"三农"文学的面貌,从而拓展"三农"思想史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才学小说除炫耀"学问"的首要文体特征之外,还往往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拔高为超人或异人,在叙事上多模仿其他类别小说,在结构设计上又侧重以人物游历为线索,而且各有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田小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又是形象丰满鲜活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作品中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形象,其在《白鹿原》这一部"民族秘史"中的人性放纵与毁灭,充分显示出封建家族文化境遇下的中国女性命运是何等的悲惨。若对其悲剧命运加以具体展现与冷静审视,不难发现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背后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6.
杜拉斯善于用诗意的文字将虚构与真实融为一体,她虽然是在创作,但许多故事都源自她童年的回忆。无论是她对待自传的态度,还是精心塑造的"母亲"和"情人"这两个人物形象,都体现出强烈的非虚构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E.M.福斯特作为介于现代和传统的过渡性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成就斐然,同时作为一名文学理论批评家,他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为中外学者分析人物提供了绝佳视角。文章旨在用福斯特的人物理论来分析其作品《印度之行》中的人物塑造,解读人物形象和作品涵义,同时考察福斯特如何在创作中贯彻自己的文学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一部鸿篇巨著,可谓"中国文化百科全书"。其中,自"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药用功能,经唐兴品茗代表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至今日位列"开门七件事"之序、尊为"国饮",茶文化不仅历史悠久,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说的兴起又为茶文化之内涵及功能的延伸增添了新的一章。本文将着重对杨译与霍译两个《红楼梦》全译本中茶文化翻译与人物形象塑造之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各自策略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9.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戏曲《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据元代同名小说《娇红记》改编而来的,通过比较戏曲和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异同,可知戏曲在借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对"情"作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和丰富的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进一步突出了人物个性意识的觉醒,体现了鲜明的晚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针对雷蒙德·卡佛的"极简主义"小说,采用文献综述与文学批评的方法,阐述了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卡佛小说中的主要叙事特征:白描式的不确定背景、确定的人物形象与破碎的叙事结构相结合、极简的语言和无头绪的对话以及"留白"的结尾。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受康有为的启迪,以"魁儒硕学,仁人志士"的外国小说家为榜样,亲自创作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以其创作实践向国内小说家示范,又以"小说界革命"理论,导引越来越多的士加入小说家队伍。《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及其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都表明梁启超转型为一个近代知识人。作为向知识分子转型的士大夫,梁启超身上明显存在新旧杂糅的痕迹,这正是中国传统之士向现代知识分子发生转型时普遍存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学领域中对"小资产阶级"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小资产阶级"文学形象的研究;二是对"小资产阶级文艺"的研究;三是对"小资产阶级话语"的研究。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检索平台,从研究的内容和数量上看,文学形象研究占据主流;从研究态度上看,可以发现,无论是对作品中"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的态度还是对"小资产阶级"文艺的态度都有一个由贬斥到褒扬的转变,对"小资产阶级"话语的研究虽相对薄弱,但也有逐渐推进之势。由此,对"小资产阶级"相关命题的关注与研究可以成为理解现代文学、文化发展动力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多年来,许多评论者一直把他看作是中国文学画廊中的吝啬鬼的典型,甚至把这一形象与老葛朗台、泼留希金这些世界"名角"相提并论。那么,这些评价是否公允呢?这一形象的本质内涵又是什么呢?我们不妨通过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揭开人物的真实面目,以期对这一形象的美学本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处于复杂矛盾和冲突中的"问题人物"存在的"问题心理"表现在拉什科尔尼科夫身上,突出为两个方面,即,"惟我意识"和"犯罪心理"。"惟我意识"源自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浓重的宗教因素。《罪与罚》从一开始就一直暗示我们主人公存在着"杀人抢劫"的犯罪意识,这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人性中恶的原始存在的肯定。作者把人心中最深层、最隐秘、最复杂的活动全都揭示出来,使作品及人物形象呈现出一种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革命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本文以革命小说中"革命加恋爱"这一叙事主题为出发点,在探究人物形象嬗变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革命小说中流浪汉形象、骑士形象以及革命者形象。伴随着浪漫主义等感性因素的不断削弱,创作主体的理性观念渐趋强化,革命小说的叙事理念最终得以构建。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汀在创作《傲慢与偏见》的过程中,通过塑造不同人物形象来表现自身的内心冲突,通过对女主人公穿越"精神迷雾"的描写来表现自我的反省能力,通过搭建爱情的空中楼阁——"灰姑娘"故事模式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爱情的向往。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在简.奥斯汀创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以他出色的文学才华和对上海生活的熟悉,创作了具有浓郁"新感觉味"的现代都市小说。他在小说中毫不掩饰地传达出对都市物质文化、都市女子的迷恋,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总是让小说中的女性披着一层黑色"面纱"。他透过人们的"黑色眼眸",在"黑白世界"的对照中去审视和书写都市男女的生活,表现都...  相似文献   

18.
当代女作家须一瓜的中篇小说《义薄云天》主题是民众对见义勇为英雄的冷漠和伤害这个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男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博爱与奉献精神使小说升华,其各个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表明"干预生活"小说在当代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各色各样的华人形象、中国功夫、中国的风土人情,等等。好莱坞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有拼贴、移植和融合三个层次,建构的也是"美国式的中国文化形象",即"美国式的中国人物形象"和"美国式的中国国家形象"。好莱坞之所以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主要基于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占据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以及中国有着丰富的故事题材等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小产权房"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争论的热点,但是各种有关"小产权房"的观点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对"小产权房"命名不准确、分类不合理,提出建立"集体用地流转制度"时忽略了其应有一定的限制。通过分析"小产权房"法律特征,赋予其法律意义上的名称"村镇集体土地商业住宅",进一步界定其为"建筑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上,销售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住宅"。通过对"村镇集体土地商业住宅"的重新分类,提出对"小产权房"进行"分类规制"的建议,并提倡建立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同时强调给予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