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性的目标及其走势对社会学研究理路和学理框架,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现代性两大基本目标--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以及人为规划的社会工程--的失衡与失谐,人类对人为工程的兴趣逐渐超过了对自我解放的追求,进而社会工程的实施压倒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以至于"人为性"比"价值性"更具根本意义,取代了现代性的目的本身,对这一历史进程发挥了支配性和主导性的力量.与现代性人为倾向的趋强相一致,人将理想未来建立在与自然相抗争的基础上.这种旧式现代性理念的支配,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失谐和危机.  相似文献   

2.
结合现代社会疏离的危机,文章分析了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精神的整合作用,提出了旅游活动社会文化精神交互模型,分析了这种模型对社会整合的作用与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合理利用旅游活动社会文化精神交互作用来指导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旅游开发是缓解社会疏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由基督教在华创办及管理的私立院校纷纷成立,创办者以西方大学为蓝本,创造出"根在外国,权在教会,西人为主,外国方式"的高等学府。从华西协合大学的创立过程及创校背景和立校特色,可以看出基督教大学得以在中国生根移植的原因在于其普世价值;在中国近代启蒙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它们承担了开拓者和示范的角色,其学术、学科、学人、学子不仅利在当时,且惠泽后世。  相似文献   

4.
从晚清到五四,多元现代性逐渐定于一尊。五四文学大多从启蒙现代性出发,将城市视为与新文化对立的旧文化环境,与乡村无异。20年代末期,现代性又呈多元状态。左翼与海派从城市现代性出发,前者表现上海城市的殖民性与无产阶级政治,后者进行对于上海日常消费角度的西方性想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多民族化与城市民族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多民族化发展加快的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既有新发展、新经验,又 面临新挑战、新问题。要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推进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就应对我国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城市多民族化的现实状态 和原因,以及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发展、新问题与新挑战进行深入、全 面的研究,以期找到既积极又稳妥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城市社会救助经历了从传统救济到现代救助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体现了城市社会救助工作从政府恩惠到政府责任、从单一济贫到综合救助、从无法可依到有章可循、从"输血"到"造血"的巨大转变。重新审视6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现阶段的社会救助体系,这对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弱势群体问题尤为突出的转型期意义重大。提出了从明确社会救助中政府的主导责任、健全综合救助体系、加强社会救助的法制保障和重视受助者的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不断完善当前的救助体系,使弱势群体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局限与突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农民工城市适应与融合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梳理,并在分析各研究视角的优点和局限基础上,提出引入实践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此议题的观点。实践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就是要重视和面向处于生活和工作中那些具体的、活生生的农民工,通过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提供“具体的农民工”形象。这意味着,我们将有可能重构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现代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可能重新认识研究对象,发现新问题和经典问题的新面向。  相似文献   

8.
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相适应,我国城市社区工作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由政府主导向社区自治转变的前期阶段,主要面临着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经费短缺和社会环境支持较低的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大多是社会性和制度性的,因此,对这些因素的清晰认识,对于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我国城市社区工作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学20年: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 2 0年来 ,中国社会学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总体性研究与分支研究、社会学的本土化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面向 2 1世纪的社会学需要进一步树立学术规范 ;完善学科体系的建设 ;加强对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方法等分支学科的研究与教学 ;在培养高层次研究人员的同时 ,注重培养社会调查、社区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等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性商业化进程中,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关注与焦虑的核心范式.人们对空间的立场关涉到人类生存、生命的质量及地球的未来.空间不仅困扰当代社会发展,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现代社会对城市空间的关注与焦虑,是基于空间的现代性特征与人们对当下的生活体验.从城市商业空间视角,来阐释当代人对城市空间的立场与体验,探究空间商业伦理规约,为当代城市空间发展提供一种新思维与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城市社会学学科角度出发,简要回溯了西方传统城市社会学的兴起与衰变,着眼于1970年代以来新城市社会学的范式转变,并着重论述了1990年代以后作为新城市社会学主导范式的“社会空间观点”,从其完整的研究理论框架与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应用框架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概括了新城市社会学的“新”的特征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是谁以及沪江大学社会学系成立的准确时间,以往高等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宗教学等学科的学科史专著中众说纷纭。通过勾稽比对、寻访可靠资料来源,可以确认,1914年2月沪江大学由葛学溥成立的社会学系是中国高校中第一个社会学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6届理事会于2005年10月11日至13日在安徽合肥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安徽省社会学会承办。会议围绕“和谐社会构建———社会学的神圣使命”这一重大课题,就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社会结构、社会安全、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等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建立起来的村民委员会是中国市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对于研究如何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无疑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本文就以村民自治中所表现出来的乡村矛盾作为分析视角,来探讨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本文认为,乡村矛盾的本质问题在于自治与控制之间的博弈。自治与控制之所以会产生博弈关系是由于我国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国家建构的非同步性决定的。在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建构的过渡时期,自治与控制的博弈仍然会成为中国市民社会其它自治实体顺利发展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工作模式既是社区理论、政策与实践的核心议题,又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取文献回顾与历史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运动等层面,首次将 60、70 年代城市社区工作模式概括为组织性动员,填补中国社区工作理论研究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16.
博士后制度实行以来西部地区的博士后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发展中仍存在着设站单位少、学科门类单一、招生规模小、优秀生源少、培养模式单一、经费不足、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够等问题。目前西部地区的博士后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西部地区必须紧紧地抓住机遇 ,克服一切困难 ,采取符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的措施 ,以开拓创新精神发展博士后事业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它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在理论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共产党人的价值理想;二、树立和谐理念,转变党的传统思维方式;三、注重社会公平,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人才库、思想库、智力库、信息库和智慧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所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责之一.而高校统战工作在为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中,具有推进社区实现决策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社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海外统战工作的开展,优化大学生成才环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新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因此,做好高校统战工作与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社会的阶层分化与阶层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阶层结构是社会利益、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利用2003年度GSS调 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阶层间关系的分析表明,在资源与机会、社会交往、社会评价、阶层认同 和职业流动上,阶层间的分化日益明显。一个和谐的社会并非一个不存在社会阶层,不存在阶层间不平等、阶 层间冲突或矛盾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够整合不同阶层的利益、控制阶层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以制度创新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税法集聚了内外资税法并列运行多年积累的征管经验,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为基调,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又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既提升了税制的法律层次,又深化了税法的科学内含,是一部科学规范、与国际税法接轨的重要法律,对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