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坚持在后方培养人才的两所著名高校.两校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都在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安定而自由的学术环境,都汇集了一批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生,培养出大量的杰出人才.但两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同中有异,两校也有各自的办学特色.比较和探讨两校之异同及其得失,有助于深化抗战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对当前的大学改革也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
一流大学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流大学都具有令人尊重的精神气质,独特的大学精神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较多地关注了各种硬指标的建设,忽视了对大学精神的培育,出现了一些误区.历史表明,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追求与群体意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缺乏大学精神的大学,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3.
林文庆与厦门大学早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庆作为私立时期厦门大学校长和中国教育家,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突出的办学成就享誉于世.他追随陈嘉庚办学,博采东西学术之长,融会贯通,创新文化;推进学科建设,缔造研究型大学的优良学术传统,在中国现代大学史上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注重大学责任,努力实践以社会为本位的大学职能观,成就一代英才;崇尚儒学,传承民族文化,践行儒者风范.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在历史反思中形成对自身的文化认同.作为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林文庆的办学思想值得深入探究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学文化作为高等学校竞争力中一个重要因素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建构什么样的大学文化以及怎样建构,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简要综述大学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学校建构个性化大学文化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建构个性化大学文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思想是大学现实的客观反映,是影响大学目标、办学方向、课程设置的重要支配力量。在美国,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的半个世纪是高等教育从“学院教育”向“大学教育”转化的时期,史称“大学化时期”。伴随这个时期的到来,大学思想活动变得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是:改造传统学院、创办新型大学,成为美国学界的共同愿望;实用和技术主义成为大学的主流思想;旧学院派和新大学派的对抗态势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师在身份建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向度。从一所研究型大学女教师的叙说中发现:大多数女教师在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中,主动认同了社会赋予她们的母性、关怀与亲和力,从而觉得“教师身份”和“教学工作”与自己的“本质”具有高度的同构性,而对“学者身份”与“科研工作”存在明显的疏离感。这一认知深刻影响了女教师在大学中的身份认同与身份确立。  相似文献   

7.
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厦门大学已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七十年来,厦门大学师生发扬了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个不同时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造就了大批科学技术的人才。厦门大学初创时只设师范(包括文理科)、商学二部,以后陆续增设工学、新闻、法学、医药学等学科,到1930年扩充为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19个系。1936年改为文、理、法商3院9系。1937年改为国立厦门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迁往闽西长汀,在极其困苦条件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师生员工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优秀的大学文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石,是全面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和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构建大学文化中应处理好大学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的关系,处理好大学精神的培育与推广的关系,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井冈山精神内化为我校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在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发展过程中,综合性大学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力量,但也面临职能定位模糊、内涵发展措施不力、体制和管理机制运行不畅等困境。作为与师范院校并驾齐驱的力量,综合性大学要发挥综合优势,建构一套适应于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理念、模式与机制: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发展;以建设教师教育专业集群促进专业间开放共享;以建构综合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以跨学科教学方式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向与实践准则.从最初的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到近代大学的承续和现代大学的发展,贯穿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理念与价值追求,但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是一个远未完成的时态.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本文从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关系入手 ,阐述了大学校长、大学教师综合素质、历届校友声望和成就、大学学术内容和校园风物等五个方面分别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形成的“核心力”、“孵化器”、“活广告”、“重要桥梁”和“显示器”。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大学的“品牌效应” ,须用大学精神的渗透性、示范性开发大学品牌的价值。大学要面向市场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必须加快对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培育 ,力图塑造自己的大学品牌特色 ,确保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理念和大学文化具有包含和扩展的辩证关系.大学理念分为核心理念、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三个层次,成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对大学文化内涵、功能和结构分析后可知,营造人才辈出的氛围,形成学术自由的空间,把握继承创新的规律,发掘特色鲜明的优势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3.
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大学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大学精神的内涵育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自由求索的学术精神,"止于至善"的道德精神,引导社会的批判精神.同时剖析了当代大学精神的衰微现象,提出了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大学品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乐兴 《21世纪》2009,(6):46-47
高丽大学是韩国最具生机的高等学府,在长达一百年的发展中,高丽大学在培养韩国青年的爱国思想上,起到了表率作用,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大学城·大学文化·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建设是适应高等教育迅速走向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建设大学城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然而大学是不可能速生的,必须综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现有高等院校的规模等具体情况来长远规划,应该适当减弱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大学自身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大学城建设能够把服务高等教育发展放在优先地位,而不是本末倒置的价值追逐。大学文化的积淀是长期的、历史的,而且对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是大学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理念和大学校长对于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校长对大学理念的确立、发展和实践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的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校长成功履行职责的基础;大学校长应认真汲取经典大学理念、积极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忠实于大学的传统理念、勇于吸纳国外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江乐兴 《21世纪》2009,(5):22-23
一座座直逼蓝天的红色钟楼巍峨坚定,满园浓艳似火的丹枫,烘托着人们对于真理、知识的热切向往和执著探求。每当耶鲁的象征——哈克尼斯塔悠扬的钟声和小教堂管风琴的合鸣在纽海劳上空萦绕回旋,一种对于这座人文科学殿堂的景仰之情就会在人们心头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8.
江乐兴 《21世纪》2009,(3):48-49
莱顿大学是荷兰最古老的名牌大学,学校在近500年的辉煌历史中,赢得了国际上的卓越地位。诞生于战火中的它,是荷兰唯一设有中文专业的大学。  相似文献   

19.
耶鲁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乃狄格州纽黑文市的私立大学,始创于1701年,初名大学学院。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第三所大学,今为长春藤联盟的成员之一。它和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齐名,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前三名的位置。该校在教授阵容、课程安排、教学设施方面堪称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