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我擦着眼泪告别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十二班的同学,与妈妈一道去了美国。在美国上学,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美国和中国在学习上的差异。中国的中学生每一天都为中考和高考累得喘不过气来,而在美国,下午两点多就放学,我们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做喜欢的事,同时也不会耽误学习。  相似文献   

2.
最近到美国探亲,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新奇的一幕:两辆汽车各拉着一栋漂亮的小房子在公路上奔跑。儿子告诉我,那是房车,美国很多老人退休后都喜欢买一辆或者租一辆房车,带着老伴甚至全家人游遍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3.
张发财 《中外书摘》2010,(11):85-86
西安事变后,宋美龄在去西安的飞机上拿出一把枪交给美国顾问,说:“如果叛军对我不礼貌,你直接枪杀我。”  相似文献   

4.
高钢 《金色年华》2005,(9):53-53
儿子在美国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了一次家长会。当我走进会议室里时,班主任弗丝女士面带微笑和我打招呼。人来得差不多了,班主任走到前面,宣布会议开始,孩子们和家长坐在一块。  相似文献   

5.
无房一身轻     
余平 《金色年华》2011,(4):19-19
那年我去美国西海岸俄勒岗州波特兰市发展,住在波特兰市的一个小镇上,那里房租比较便宜。戬在镇上住了不久,意外地发现当地很多房产投资人由于资金链紧张,他们不得不低价抛售自己的物业。我思忖着如果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抄底买一套房,我就可以结束在美国的租房生活了。  相似文献   

6.
标题有意令人迷惑。先解释洋文DIY:我刚到英国时,看见许多巨大的店铺,招牌上大书DIY。问过路人,路人哈哈笑,说我肯定是在美国学的英文,说美国人成天在DIY,却不知道什么是DIY。这一笑倒使我恍然大悟,这是Do It YourseIf(自己动手),当时的美式英文不用此缩写而已。  相似文献   

7.
我不知遭我被一位美国老富婆包了在复旦的最后半学期,为了更早地进入社会,我开始和同学们一起在一家公司打短工;由于我的英语口语很好,在公司中大受欢迎,也因此认识了不少美国人。一天,一位叫史密斯的美籍教员为我引见了安德森。我俩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安德森问我是否愿意去美国工作。我没有立即答复对方,说等问过父母之后才能决定。当晚,我到邮局给在梅山师范学校的父亲打了电话,父亲要我抓住这个机会。一个月之后,从上海回家,走进师范学校校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快就要去美国了.他们祝贺我,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我,并告诉我…  相似文献   

8.
由于在写一本《美国上中产阶级民居》的书,我一直在搜集美国上中产阶级的生活资料。但在对自家经济状况讳莫如深的美国,作为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你如果要想进入这一阶层的生活并为之拍照该是多么难,是我所始料未及的。就这样,在理论和文字工作大都完毕后,这部书就搁浅了。我的室友,  相似文献   

9.
杨多多 《老年世界》2006,(16):16-16
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两个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了。美国老太太说,我奋斗一辈子还完了住房贷款。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钱临终才买了一套房。这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其实混淆了消费与投资。据说这个故事的广泛流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按揭买房的步伐。而说到以房养老,我们一般能想到的就是年轻时买上几套房.年老时靠收房租来作为生活补贴。现在,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即将在国内试行。这就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俗称“倒按揭”。  相似文献   

10.
许钟灵 《现代交际》2006,(11):44-45
如果你在餐桌边看到一个托着脑袋,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的女生,没错,那就是我。如果你又在美国超市里遇到一个扛着一袋大米欣喜若狂的女生,没错,那也是我……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在美国。  相似文献   

11.
最初对于女人生育的敬畏、对女性的爱怜,缘于我国内的一名女友。她因为“不幸”怀上了一个女婴,被当婆婆的软逼着上了手术台——“我当时认定我要死了。没有这样的痛法,我的脸痛得走了形,瞧瞧那还叫人的脸!我被人用器具随意地扒拉来扒拉去,整个儿就像被拆卸成了多少块的柴鸡……“人吃饭,鸡生蛋,这道理是多么简单而名正言顺。可那次从一只鸡变成一个人,我不想再怀孕,我不能把自己再变回一只鸡一想起女友这一条流血流泪总结出的生活逻辑,我便一遍遍地庆幸自己是在美国怀的孕。我是一个在美国的中国女人,不必在婆婆严厉的眼神下,…  相似文献   

12.
欧洲归国     
欧洲归国聂光 1936年夏,我以纺织专家身份代表中国前往美国和欧洲,参加三个世界性的会议。旋被德国柏林奥斯加可汗化纤厂聘为工程师,合同签订一年。半年后,因希特勒疯狂排犹,使得该厂总经理、总工程师这些犹太人被迫逃往美国,以致工厂关闭。我遂转到瑞士温待上...  相似文献   

13.
独一无二的自我介绍 新的学期,我终于算是堂堂正正开始了和美国当地学生一起上的课程。因为是新的专业,不同的语言,第一周上课轮到我自我介绍时,我居然浑身开始发抖,于是抱住了桌子,然后桌子就跟我一起抖……那真是很尴尬也很难忘的一次经历,其实表现如此失常也不能全怪我——美国的学生实在是太有个性了——有个性得让任何一个外国人都会有些无所适从,甚至做出“忘我”的反常举动,例如我吧,就抱着课桌抖!  相似文献   

14.
刘墉 《老年世界》2014,(20):1-1
最近在美国公共电视上,看到有关骆马的报道,令我十分感慨。骆马是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一种动物。它们有着长长的颈子、小小的头和细细的腿,却又有着强大的肺,使它们能生活在五千米的高山上。  相似文献   

15.
去美国谈一笔业务期间,曾在国内共事多年的美国朋友邀我去他家做客。他有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13岁,他们的礼貌、懂事和能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余华在微博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遇到一位87岁退休教授,看上去不到70岁,思维敏捷。我赞扬他,他说当年在美国爱默里大学工作时,认识一位70岁水暖工,看上去只有40岁。他问水暖工是如何保持年轻的,水暖工回答:“我太忙了,没有时间老。”  相似文献   

17.
愉快的美国主妇 在1917年年尾和1918年年初的仲冬,我的家眷到了上海。可是,由于美国人大量的到来,这时要想在上海找一处有现代化设备的公寓或住宅,已经是绝无可能;只有一些古旧的英国式房屋还有空房。但是,对于这种情形,我知道得太晚了。一位朋友对我说,为了迎接大量前来的美国人,有人兴建了些新住宅区,叫做“模范村”。这个模范村包括好几排用廉价泥砖修筑的房屋,式样是建屋人心目中自以为是的“美国式”。  相似文献   

18.
惊鸿一瞥     
美国/世界上第一个怀孕男人生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33岁美国父亲于预产期当日凌晨2时,在纽约一家私立医院诞下一名8磅男婴,取名本杰明。此是世界上首例男子怀孕,并成功分娩的惊人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我快分娩时,我太太紧张得不得了,"这位名副其实的妈咪先生事后兴奋异常地回忆道:"她下楼去车房取车,返回时见我穿着拖鞋独自下楼,还轻责了我一顿。我们驱车往医院时,天下着雪,我们却视而不见,。C情实在太激动了。"9个月前,纽约科研人员征求男性新法怀孕者,当时3名男子前往报名,妈咪先生是其中之一。他妻子数年前做了…  相似文献   

19.
一件漂亮的大衣文/士心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尝试不同的人生,就像试穿一件衣服那样容易──我同约翰是在美国留学期间认识的。当时,我就租住在他家。小约翰15岁那年的冬天,我在他的带领下,走一家旧货店选购一些生活物品。在旧货店里,我俩同时看中了一件挂在衣架上夹...  相似文献   

20.
金色的港湾     
金色的港湾编译/王楠高,肖颖我生长在美国中西部一个农场里,也如每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那样,我从小就知道向日葵是一种天生不受欢迎的植物,原因是它们不允许被培植在花园里。父母每次都会站在草场上背对着跑马道,看着我铲除那些幼苗。我便奔跑于岩石之间,涉过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