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互作用建构实在论是结构实在论中的一员。相互作用是结构的动力学成因,曲率模型是量子力学理论结构的具体化。"现象实体"、"曲率模型"是科学哲学与量子力学中现有矛盾协调统一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物质和相互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有物质就有相互作用,在自然力的作用下,物质总会凝聚成自在实体,这是不需要人参与的自然过程,人参与的过程即是自在实体转化为现象实体的过程。“自在实体”与老子的“道”或“无”属同类概念,但比“道”、“无”概念精细。道可道,非常道。现象实体是可道之道。  相似文献   

3.
物质和相互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有物质就有相互作用,在自然力的作用下,物质总会凝聚成自在实体,这是不需要人参与的自然过程,人参与的过程即是自在实体转化为现象实体的过程. "自在实体"与老子的"道"或"无"属同类概念,但比"道" 、"无"概念精细.道可道,非常道.现象实体是可道之道.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形而上学实在论把自然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本体论上提出了独立性论题,认识论上则引申出"无知原理"和"错误原理"。对非独立性实体的考察可以表明,传统实在论的本体论论题和认识论原理都是不适用的。因此,如果要建立一种实在论来说明我们的生活世界,我们只能接受一种弱意义上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彭加勒被视为约定主义者,然而,这一观念有理由受到质疑。因为,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到,除“约定主义”之外,彭加勒科学哲学中还包含有“关系实在论”、“多元主义”、“整体论”及“马赫主义”等丰富的思想。因此用“结构实在论”来概括彭加勒的科学哲学比用“约定主义”或“经验约定论”更合适。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学发展的量子革命中科学家们提出的量子理论认为我们不可能获得关于粒子的确切知识.因此,有些科学哲学家相信对量子力学的非实在论解释是惟一合理的选择,并因而向科学实在论提出质疑.本篇文章从玻爱之争、测不准原理和可观察性三个方面对反实在论的论证进行了分析,证明量子力学接受实在论的解释同时也是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被认为是两种相互竞争的科学观,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两者的区别上,忽视了对两者的共同点的研究。实际上,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具有一些共同的形而上学根基:他们都源于对知识的有效性的追求,都认可意志自由的形而上学;都有某种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倾向;都从表象走向了实践,等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世纪哲学中唯名论与实在论的分歧进行概念史的分析,通过"精神"来分析其后的实体概念演变的究竟,揭示这一问题在哲学史上的转化脉络及其意义启示。  相似文献   

9.
研究being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千年老题。关于思维和实在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20世纪初,哲学研究经历语言转向,语言被认为是打开两者关系之谜的金钥匙,人们试图以语言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遗憾的是,对语言、思维与实在之三元关系的探讨至今仍在继续,其争论的实质是本体论问题。先从本体论、怀疑论和认识论的关系着手,然后阐释建构论和实在论的本体论观,发现问题之症结,找出彼此之联系,将三元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最终提出三元关系图。  相似文献   

10.
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矛盾必须准确确定实在论的主张和论证策略,否则争论就会迷失于细节。实在论是一个哲学理论家族,没有一个共同纲领。按照这个理论家族的主张的逻辑分类,可以把实在论的主要论题分为语义学论题、本体论论题、认识论论题、理论目的论论题,其主要论证策略可以归结为"一阶策略"、"解释策略"和"语义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彭加勒被视为约定主义者,然而,这一观念有理由受到质疑.因为,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到,除"约定主义"之外,彭加勒科学哲学中还包含有"关系实在论"、"多元主义"、"整体论"及"马赫主义"等丰富的思想.因此用"结构实在论"来概括彭加勒的科学哲学比用"约定主义"或"经验约定论"更合适.  相似文献   

12.
充分肯定了新创的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的优点,赞扬改进后的“相互作用实在论”,解决了不可知论的疑难。重点强调了直觉图像思维模式对于理解量子物理学和对于科学创造的启发性功能,并用多元主义方法论的观点,分析了几种典型的量子力学解释,表明它们各有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可能世界的解释理论中,实在论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温和实在论和以大卫·刘易斯为代表的(极端)模态实在论为代表.学界普遍接受克里普克的解释,而拒斥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并称之为极端实在论.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种实在论在本质上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可能世界来自于我们的直观.在跨界同一问题的回答上,他们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对可能世界的理解不同.克里普克指出可能世界就是“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观念,刘易斯在此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了“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认识的来源.所以,对可能世界的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克里普克与刘易斯在可能世界实在论上的差异.相较于克里普克的理论,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其存在的,世界上没有孤立的,静止的,无相互联系,无相互作用的事物。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离不开主体、客体(本体)、观测信号(中介传媒)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客体、观测信号与现象、现象实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人类认识自然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5.
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哲学猜想及其验证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物质实体论、“客观实在论”物质观和实践关系(实在)论。  相似文献   

16.
环境建构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以来,获得了持续的发展,成为环境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文章基于环境建构论的发展历程,从环境社会学的多元研究范式、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论、环境建构论同环境实在论的争论概述该理论,并对环境社会学的发展走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环境与社会"为切入点,考察了环境社会学的演进过程,阐述了环境建构论的理论主张实质是要在知识社会学里研究环境问题,指出其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大大降低了关于环境问题建构中的自然要素的决定论地位,而突出了社会或文化实践的解释学意义。把人们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转向到对环境与社会关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取消了摹状词的指称功能,只保留专名的指称功能,由此罗素从柏拉图和梅农的共相实在论转向殊相实在论.在罗素把亲知作为专名的重要特征之后,他把普通专名当作缩略的摹状词,只保留自我中心指示词的专名地位,并由此转向主观经验论甚至唯我论.斯特劳森从日常语言学派的立场出发,批评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从而坚守殊相实在论的阵地.蒯因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存在是约束变项的值”,由此进入多元实在论.  相似文献   

19.
认知结构的表征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选择性输出与输入、退化与修复、突变与渐变、自组织整合与自组织修正等过程都与联结键(类比化学键)有关,联结键至少有十余种类型并形成了十余种学习方式。从这一理论获得了认知结构新的表征方式:从最基本的认知结构片断到复合认知结构单元再到复杂的立体认知结构系统。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干支循序建构,一种是混沌组合建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哲学的发展实质上是对科学知识的主体建构性的不断揭示,而科学理论的认知地位分析是解决科学哲学所探讨的其他问题的出发点。通过对现代科学哲学中较为普遍接受的几种理论观:实在论的理论观、工具主义的理论观、描述主义的理论观以及建构主义的理论观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揭示其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理论缺陷,并提出一种基于自然、社会和认知主体之间交互作用的实在建构论,即科学理论是基于涉身的理性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