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为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由此将康德为形而上学奠定的基础归结为先验想象力。但是,康德由先验想象力到统觉的退缩和未能阐明认识有限性的存在论后果,显示了此一奠基的不牢靠性。由此,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建构出发,实现了形而上学奠基的置换——基础存在论。基础存在论为形而上学奠基的关键在于具体澄清作为时间性的操心。海德格尔通过源初时间性建构起操心之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完成了此在形而上学的奠基。海德格尔所奠基的这一形而上学扭转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致思取向,将哲学的使命规定为对人的"实际生命"的关涉。  相似文献   

2.
论海德格尔哲学与美学之关系章启群海德格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难分难解、朴朔迷离。本文就海德格尔关于美学论述的哲学底蕴和渊源,作一初步探索。西方哲学家把对存在问题的研究称为本体论。世间一切东西,实在的和概念的、现实的和潜在的、个别的和一般的,还包括实体和属...  相似文献   

3.
老庄是直观性的体道方法,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直接面向事实本身,海德格尔的"存在"与老庄的"道"在方法上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4.
哲学观念是哲学家构造自己体系的理论前提之一。在这个问题上,康德从哪些方面影响了胡塞尔的思路,胡塞尔又是如何在康德哲学和其他哲学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的,本文试图在“理论理性”的范围内,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6.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3-18
从主体间性角度重新阐释海德格尔主体性思想的发展历程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海德格尔主体哲学转向的内在逻辑体现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前期海德格尔质疑胡塞尔提出的"‘他我’是作为一种单子映现在自我中",并用"此在"取代了胡塞尔的先验主体,开创了一种异于胡塞尔的"共在"理论。转折期的海德格尔经由探讨"此在"、"共在"后,反转了对物和世界的理解,克服了"主体中心困境",主体间性转向的维度彰显,但此时的海德格尔仍然留有形而上学残余。后期海德格尔直接思"本有",与"此在"作了最大限度的剥离,完成了对主体形而上学的批判,进入"主体间性"的哲学维度。虽然后期海德格尔对主体间性作了进一步推进,但并不彻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将康德与海德格尔放在一起加以讨论,不只是想表明海德格尔的思想与康德哲学有密切的关联。要做到这一点,也许不算十分困难。因为,海德格尔直接以康德哲学为研究主题的著作就有:《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康德的命题:存在不是一个真实的谓词》(这是《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事物之追问:康德先验规律的学说》。此外,在其它著述中,海德格尔也多次提到或暗示到康德哲学。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在海德格尔和康德这样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之间,哲学问题是如何演进和消解的。具体说来就是:海德格尔对康德哲学中的哪些方…  相似文献   

8.
对于康德哲学中道德和宗教的关系,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康德对道德必然导向宗教的论述,破坏了道德法则的自主性和纯粹性,也与他的道德不需要宗教的命题相冲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康德把宗教奠基在道德之上,是在以道德解构宗教,最终的结果使宗教成为了道德的附录,从而损害了宗教的自主性。然而,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对康德来说,道德和宗教既各自独立,又互相需要,康德的目标是实现二者的共契而非冲突。  相似文献   

9.
康德处于一个启蒙运动之时但尚未启蒙了的时代.启蒙运动的功利主义讨伐了宗教的和封建的伦理与社会,解放了人类自身,推动了社会的巨大发展.然而,在理性工具化的过程中,它失缺了自身的皓的.功利理性征服自然和社会的同时,人却越来越为自己的欲望和创造物所役.康德认为,仅凭工具理性无法保有一个道德的世界,人类必须学会运用自身的实践理性、道德理性.康德深刻探讨了功利理性与道德善恶的辩证关系,其实践理性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纯正和深刻,但却无法完全实现于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10.
形而上学看似是远离人世间的高深莫测的学问,实际上它恰恰是以人为内在意蕴的它在人的基础上确立并以人为核心与归宿.亚里士多德、康德、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正是从不同方面展现、深化了形而上学的此种意蕴,并为形而上学在现代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康德先验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到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转折枢纽,是观念论(理念论)到现代哲学人类学的主体机能机构论的中间环节。从部族经验的“积累起来的遗传”开始,中经主体的先验性存在,终结于哲学人类学的心理结构论,这是先验哲学在人类心理历程中的运行轨迹。因之,研究先验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一般哲学(或后验哲学)的思维方式,在路向上是相反的。同时,康德先验哲学(含美学)是一个庞大、丰富而复杂的矛盾体系,其理路是“心理-逻辑”二重结构的波动与纠合,它的运行必然突破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与逻辑一贯性。“康德现象”就是各种矛盾冲突的相互纠集,共争互荣的现象。这正是康德哲学美学的内在生命力与多维的理论生长点,它构成了康德哲学美学的广阔的解释空间。这也是研究康德哲学美学之难题。  相似文献   

12.
康德之“启蒙”观念及其批判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康德的启蒙观念及其与批判哲学的关系 ,分析了理性“成熟”之含义 ,认为 ,一方面 ,理性须得“不依靠他者”运用自己的理智来认知世界 ,另一方面 ,须区分各种层面的“权限” ,强调在“公众”层面理性的不受限制性 ;这样 ,“成熟”、“启蒙”的理性就具有“现实性” ,而不是“抽象”的形式。“界限”观念的提出 ,同样使以“理性”为准则的哲学不再是抽象形式 ,而是具有丰富内容的“认知”体系 ,从这个角度 ,可以加深理解康德“批判哲学”所做的“划定界限—领域”工作之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对于康德主体形而上学的批判集中于对其主体(自我)概念的批判,在他看来,康德是在传统现成存在的存在论轨道上运思的,他以"被制作存在"意义上的存在作为人格的领悟境域,以无世界的自我来为世界的存在提供担保,因而他对主体的存在方式没有进行彻底的追问,由此错失了世界这一原初的现象。海德格尔不仅还原了康德领悟主体的境域,而且从存在论的角度深化了对自身的源始经验,指出了在世之在(超越)乃是主体性的基本结构,从而为康德的先验哲学奠定了存在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27年,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竣笔。也就是在那时,人又站在了哲学楼梯的一个新台阶,海德格尔把这一阶定位于“在时间中存在”。在时间中存在,正如“人”一样简单而又复杂,当你不去思考时,它好像简单明了;一旦当你以思的虔诚去追问,它愈显得幽奥蔽晦。但是,简单明了背后是更大的混沌,而幽奥蔽晦则向澄明接近。《存在与时间》以其深邃的追问昭示我们重新思考那些看似自明的哲学问题。于是,历史作为一个时间性概念,在海德格尔的解释当中获得了全新的理解。一、历史观念的引出如果我们把以历史为研究对象的活动称为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5.
物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概念,历来受到哲学家的重视。康德对物做了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分,认为物自身是感性的来源,设定了知性概念、范畴等限制性概念以及上帝、自由、灵魂等理性理念,认为物自身是确实存在的,却是不可认知的。而海德格尔将物自身置于世界之中,认为与现象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思想(Thinking)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思维或意识活动,而最“存在之思(ThinkingofBeing)”。依海氏本人的阐明,存在之思包含如下两个基本意思;一是指以存在为主题的思,或思想存在之真理的思。二是指思想在本性上归属于存在,即是说,思想的本源是存在。同他对传统西方省学的总结性批判以及他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剖析相联系,存在之思可视为海氏改造哲学的理想和倡导在西方文明内部实行一次转向的一个指标。六十年代,他把思存在之真理直接表达为“思想的任务”。而关于思想本性的悟解,他则从思维活动的“发生学”角…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直接地论及“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但最系统的论述,是1955年8月在法国访问讲学期间在诺曼底的Cerisy-Sall所作的一个关于“什么是哲学这种东西?”(Was Ist Das-Die Philosopie?)的报告。这个报告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怎样找到一条研究这个问题的路子;二,在古希腊文化的背景中对“哲学”一词进行词源学的考察;三,人的文化心态同哲学的关系。下面分别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18.
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所出现的理性与感性、先验与经验、主体与客体的二者之间的非此即彼的两难对立,以一种更深入的方式体现在康德的哲学里,成为其哲学的鲜明的主题。这就是康德经剥茧抽丝般的分析工作后为我们所还原和昭示出的著名的两个‘物自体”的命题,即《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所谓作方‘先验对象”的“物自体’与作为“先验自我”的“物自体”。前者是感性的来源、基础,是我们从事认识所必须预先地(即“先验地”)设定的认识对象方面的条件;后者是知性的来源、基础,是我们从事认识所必须预先设定的认识主体方面的依据。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整个“批判哲学”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是:“人能知道什么?”人应做什么”?“人该希望什么”和“人是什么”?总起来,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一门科学:人类学。因为前三问题都与最后一题有关。康德对这四个问题解答的出发点,就是他对古典思辨历史哲学,马克思及当代文化思潮产生深刻影响的批判历史观。它构成了全部批判哲学的真正基础,也标志着“康德学说的路程的结束”。①尽管康德没有写出象三大批判那样的著作,以致于让后人感到遗憾而准备写了一部《历史理性批判》来弥补康德哲学的不足。但是,正如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正确…  相似文献   

20.
德国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确认。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深深地植根于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这里讲的古典哲学主要是指康德哲学。康德哲学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施加了重要的影响,以致于法国社会民主党公开宣称在社会主义和康德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并且把康德称为社会主义之“父”。西方著名的民主社会主义者麦克斯·阿德勒宣称:“康德的实践哲学是道道地地的行动哲学。它的生命力也就表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威力的精神现象即科学回到了康德,而最有威力的实践现象即社会主义则与康德结合在一起”。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第一次法国革命的要求在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